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节日 >

佛山中秋节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 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 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 节”。
    
    中秋节习俗一: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 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 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赏月时除了吃月饼,饮香茗外,还会“挑”石螺、吮田螺,据说这 是求聪明之意。事实上,“挑”出石螺肉和吮出田螺肉吃,是要有点技巧才能做得到,传说此习俗源于从前有个穷秀才,过中秋节时无钱买肉,他便到鱼塘摸些田 螺、石螺回来煮熟后,边赏月边吃。有人问其决,秀才随口答道,田螺俗称攀桂,今晚月圆不正好到广寒宫折桂枝么?后来秀才中举,于是,每逢中秋吮田螺、 “挑”石螺来吃便成为风俗。
    
    中秋节习俗二: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 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 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习俗三:拜月
    拜月光的水果中主要有柚子、香 蕉等。柚子的形状如月,有人月团圆之意。而香蕉则似月初的新月,与柚子相配,便成为月缺月圆的意思,以这两种水果敬月神,是表达人的美好愿望。此时,农村 妇女便上演手艺,将柚子挖空并雕成各种花式,里面点上蜡烛挂在竹竿上。成串柚灯,花式各异,与月光相映成趣。
     
    中秋节习俗四:烧番塔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在佛山西樵一些村落仍存有该习俗。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 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 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 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中秋节习俗五:舞火龙
    在佛山市南庄镇的上元村,有个习俗已经流传了百几年,那就是中秋舞火龙。“火龙”是用草编制而成的,在“龙”身上每隔80厘米处放置一油盏,周边插上香 火,点燃油盏后便开始“舞”了。火龙出场之前,要先插上香烛,再插上头柱香。村民们手持长寿香,争先恐后地点火。香火插在火龙身上,寄托着自已的心愿。
    佛山市南庄镇上元村村民阿新说:“好意头年年都好,身体健康。”插满香火之后,火龙开始出游。炮竹和锣鼓开路。村民将近百米的龙身,高高举起,几个年轻力壮的男子舞起龙尾,翻腾起舞,场面热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