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节日 >

壮族霜降节


    壮族霜降节是大新县的下雷、雷平及宝圩一带以及等、靖西、德保等县的节日。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女英雄岑玉音的,距今有360多年的历史。
    壮族霜降节是大新县的下雷、雷平及宝圩一带以及等、靖西、德保等县的节日。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女英雄岑玉音的,距今有360多年的历史。
    
    壮族霜降节
    霜降节是纪念反抗外来侵略的女英雄岑玉音的节日,已经有360多年的历史。这个节日流行在大新县的下雷、雷平及宝圩一带,但影响扩大到天等、靖西、德保等县。正降日凌晨人们便带糍粑、年米、肉、香烛等聚集玉音庙宇供祭。在清代,不但百姓祭祀,州官也必身着官服,率众顶礼拜祭。
    壮族霜降节是指每年农历九月,既壮语里称的“旦那”(晚稻收割结束)之后的霜降期间,劳作了一年的壮族乡民们,用新糯米做成“糍那”、“迎霜粽”,招待亲朋好友。人们也趁农闲的机会交朋结友、走亲串戚、对歌看戏,同时在节庆期间卖农产品、购买生产生活用具,为第二年的春耕做准备。于是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文化。该节庆主要流行于大新、天等、德保、靖西、那坡等县的壮族德靖土语地区,其节日影响范围包括越南、云南、广西南宁、崇左等。这些地区每年都很重视这个独具特设的节日,对这个节日的热情不亚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壮族霜降节的由来
    相传土司第十四世许文英,其妻岑玉音为湖润土司的女儿,曾和其夫于清末一道骑牛到闽越沿海抗倭(一说抗安南)。因为岑玉音是骑着牛去打仗的,所以被称为“娅莫”,“娅”是壮语里对老年妇女的称呼,“莫”即黄牛。岑玉音抗侵略凯旋之日正值霜降节,为纪念许文英及岑玉音,下雷人民建起玉音庙(庙娅莫),逢霜降日民众扛着玉音的画像举行游神活动。
    关于岑玉音的事迹有两种不同的传说一说壮族妇女岑玉音箭术高超勇敢过人曾带兵去广东、福建沿海一带抗击倭寇。她用兵果断料事如神多次打败入侵的倭寇得到皇帝的封赏最后她解甲回乡直到逝世。人们因她曾在霜降这一天大败倭寇所以在这一天举行祭祀以示纪念逐渐形成为霜降节。另一说是她和丈夫一起为保卫壮族人民的安宁及财产率兵抵御入侵之敌于霜降之日大获全胜故当地百姓庆祝三天定为节日。
    
    壮族霜降节的内容
    霜降节举办时间定在每年阳历的10月23日前后“霜降”期间。节庆持续三天,分为“初降”(或称头降)、“正降”与“收降”(或称尾降)。
    初降这一天,传统上主要是敬牛,这一天让牛休息。人们一早就开始忙碌做棕子、糍粑、杀鸡宰豚准备款待来自四面八方的亲戚朋友。
    正降这一天的上午为敬神活动。人们先到拿着糍粑、肉、香烛等祭品到娅莫庙祭拜进香,一些人负责打扮成士兵模样,举着牙旗,敲锣打鼓,在狮子的开道下把娅莫画像抬出来巡游。传说娅莫(玉音夫人)的形象上长毛裸体,骑在牛背上,娅莫像要挨家挨户把下雷街都巡过,巡到哪家,哪家就要放鞭炮;每到一个民间信仰庙宇,巡游时,被认为“命轻”的孩子是不能出门观看的,以免生病。游神结束后,霜降节进入闻名的“霜降圩”。正降晚上,进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时间。人们搭起舞台,演上土戏(壮戏)。年轻人三三两两地对起山歌,对歌活动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尾降,形成规模宏大的霜降歌圩。
    在壮族霜降节中,最值一提的是壮族板鞋舞。相传板鞋舞源自明代嘉靖年间,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率领广西郎兵赴浙江抗击倭寇时,她用三人缚腿赛跑的方法训练郎兵,使得军纪严明、同心协力,后来便演变成这种有趣的运动了。
    壮族霜降节的产生当地的一年的生产规律有关,是一种地域文化,同时也是壮族特有的一种民族文化,它承载壮族土司文化、反侵略斗争的历史记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