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习俗 > 祝寿习俗 >

浅谈山西忻州寿俗


    
    寿诞,是为老年人过生日。俗谓人生六十才称寿。古人云:“寿是五福之首。”
    长期以来,忻州市在祝寿方面形成一套祝福庆贺的习俗。
    为了增寿,人们又创造出主管福寿的福禄寿三星。其中那个手拄龙头拐杖,腰挂宝葫芦,童颜鹤发的仙翁,便是专管人们寿数的寿星老。为了增寿而且长寿,人们把他悬之于壁,供之于室,焚香敬表,苦苦以求。
    人们不仅把长寿寄希望于神,而且还寄之于物。一是最普通的汉字—寿,居然有一百种写法,人称百寿图。从寿字的变化也可看出人们对寿的追求。
    松柏、龟鹤、金菊、仙桃、梅鹿也被认为是长寿吉祥物。
    人到六十寿辰时,忻州、原平、神池、宁武一带,还要给老寿星们打“寿材”,即增寿做棺材的习俗。一切都很讲究,一般要在闰年闰月开工,借求“闰年闰月一百岁”以增岁增寿。寿材打就一半,在将成之刻要立帮上底,儿孙子侄要焚香敬奠,鸣鞭放炮。还要将一段红布系在棺帮上,俗称挂红子。还要让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从棺木框内钻过,以此祝寿星长命百岁。
    活到五十岁,称知天命之年。晋西各地,都讲究到五十岁起,可以为老人缝“寿衣”。所谓寿衣实乃送老之“老衣”。除衣料要考究,开裁制作之日亦要仔细选择,不可大意粗疏。寿衣做成,每至节令或喜庆日子,还要穿扮起来。俗传人活着穿过什么衣服,死后才能穿上。如果生时不得一穿,死后即使穿上仍带不到另一个世界。“活不得用,死不带去”即指此。
    人活到八十,便称老寿星。八十岁生日要大庆,俗称“八十大寿”,又称“庆八十”。其仪式自然比“六十花甲子”更隆重。除了要求布置各种都有寿字的饰物,还要备办各种带寿字的礼品,并作“富贵耄耋图”以贺之。
    一、请戚
    人能过寿,真是一件幸事。纵未五世同堂,也已儿孙绕膝。人们一般在祝寿前数天,就要请戚邀朋,让寿星老的亲朋友好友、远亲近戚得知寿日前来祝寿。往昔,是着专人送讯邀客;现在过寿,发帖请客。
    民间之俗,一般是五十周岁及五十周岁以上的长辈,逢整十的生辰才举办祝寿仪式。
    祝寿的第一项工作,是请客。请客所用寿柬,除具有一般请柬的要求外,还有一些祝寿的固定用语。为父寿称“家严”,母寿为“家慈”。男子生日称“悬弧”,女子生日称“设帨”。多数是由子女为父母祝寿而发出的请帖。儿子自称“承庆子”,尚有祖父母在,则自称“重庆子”。请柬印制,应精美大方,一般以朱纸金字为多见,上有各种花草纹饰、五福牡丹、龙凤呈祥、双鹿送寿、玉兔衔福、松鹤延年、双鹊红梅等吉祥喜庆图样。必套印大寿字、双喜字,内留空处,以便填写要请的亲友的大名。
    请柬印制好后,要及早将亲友的名字填写好,一定要字迹工整,以示尊敬、端庄,而且将所定吉日以夏历时日填准,在寿日前一周发出,以免发生寿诞已过,请柬才到尴尬事。这是过寿邀客的第一件事。
    二、寿堂
    寿诞仪礼,是祝寿者每次过生日时,家人为他准备的一套过寿程序。从六十岁始,终生要举行好几次。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过诞的项目多少不同。
    祝寿,不仅是做几桌席,吃寿面寿糕来祝贺,还要找一个举行祝寿庆典的地方。寿星老、寿星婆,享受亲朋友好的祝庆,就要设一个拜祝的地方——寿堂。
    寿堂,多设在本宅正房大厅。正面多悬朱底金粉大寿字屏,两边可悬七彩金绣寿联。彩色寿字中堂两旁,可悬挂百寿百福锦屏。如果地方宽敞,可再悬挂寿画,什么松鹤延年、绶带双喜、千年桃熟、百兽欢庆。还可能挂名人书写的字画,使之更加儒雅,显得书卷气更浓。
    屋内四角和正中,必悬长寿大红纱灯,灯上四面八角,亦贴上各类金寿字。而灯必五盏,取意五六共喜、五色同呈、五音俱备、五福齐临。祝寿时还要并设两对红烛,一设寿堂门口,一摆于供桌。而此日本宅大门、小门、厅门、堂门、宅院所有门户,都要贴上大红寿联。
    寿堂供桌上,应摆南极仙翁——寿星老。今多有瓷塑像。亦可供观音大士,并摆香炉、放檀香,供七色大供,以九为足数。九为老阳,是周易之极数,又以九谐久,亦寓万寿无疆、长寿不老之意。今又有摆寿桃馍馍、生日蛋糕之俗。
    传统的供品,做寿要专门制大寿桃、盘龙寿枣牌儿、寿馍、寿糕。寿堂设寿星椅。哪怕极普通的太师椅,圈椅,亦要饰锦缎寿字红披,加上大红寿字椅垫,寿堂显出一派喜庆景象。
    若逢三秋季节,可摆各色菊花、松柏盆景,讲究的人家,寿星老又有一定名望,还要在寿堂陈列亲朋友好所送的寿幛、寿联、寿画、寿屏等工艺美术品,把寿堂装点得气氛更加典雅。寿堂备好,还要为过寿之人准备好衣冠服饰,到寿日时穿戴。还要备好酒器、寿香、寿供以及祝寿所需的大小用品。
    三、寿礼
    寿礼,指寿诞祝贺之礼。一般人到六十岁时才祝寿。但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也有从五十岁开始办寿席祝寿的。寿乃至福之首,而年届五十,正好借五,得五福、祈五寿、享五乐。
    祝寿多为每十年做一次,俗称做“整寿”,较一般寿礼隆重。古语“人活七十古来稀”。因之,七十岁后之寿诞更加隆重。
    寿诞之礼,民间也形成一定规仪。届时司仪要唱寿,寿星入坐。新朋晚辈要上寿,辈数远近不同,礼数礼物亦有别。平辈人拜寿,给老寿星长施一揖。
    子侄则要三拜三叩,孙辈则三拜五叩(九叩乃帝王之礼,旧时若行此礼,要治欺君之罪),而五叩则五福已全矣。也有只设寿堂,不设寿星位,届时,人人向寿堂上南极仙翁一拜,儿孙齐集,在堂前回礼。
    祝寿之礼物以人的辈份而论,平辈人拜寿多备寿食。比如寿桃、寿糕、寿饼、寿面、寿果、寿酒、寿馍等食品。有的各色皆备,用食盒抬送。有的则以红酒、鲜果二三色为仪。所送之礼物,以红绸带扎捆,红纸为包包装,上书福、禄、寿、禧、祺、瑞、祥等吉祥字词。
    晚辈人则多送寿屏、寿幛、寿书、寿画。视其经济力量、社会地位、本人出身,各出其宜。也有人请书画名家,书写寿字中堂、条幅、横批及与寿有关的诗词联句等书画作品,并装裱成卷轴,到时为贺。寿幛多以花红着彩为好。孙子辈,除献寿供、寿酒、寿食外,还要制送寿服。即选择一件质地考究、色泽明亮的寿衣送给寿者。另外,也有做寿帽的,有做寿鞋的,各尽其巧,各尽其能。
    及至寿辰,寿礼总管要将人们所携食物礼品记入“X X翁X X十大寿礼单”。此礼簿(或单)分内亲、外亲、宾朋、友好、门生等项目,将所持之礼是衣是食,是书是画,是账是帛,一一登记,并在唱寿时,向众人一一公布。
    四、拜寿
    寿星入坐后,院内大门口发旺火,点大红蜡烛,燃寿香,供白面大枣捏成的寿星牌。寿星牌,五寨等地,以寿星此时岁数计算,每岁团一面团,安一枚红枣。若八十大寿,天加一岁,地增一岁,共团八十二个面团。其做法,白面和好后,捻成手指粗之面条,以头为中心,团成一寸大之方头面团,中间安上红枣一枚。从大到小,成金字塔状。有巧手者,杂以它色,并且用面团排成一寿字或福字,红白相衬,朱字黄底,似五色祥云状,煞是好看。乡间俗称“寿星牌”、“寿星枣儿牌”、“五方福寿牌”,是寿星祝寿时必备之物,最后供于正堂。为求日增月增寿增,到明年诞辰,再上香礼供。直到下一个寿诞才让子孙分食之。
    据说,食“寿星牌”可增福长寿。乡间有分寿牌一俗,谁家寿牌被人偷走,是人缘好、品行端、受人尊重的表现。
    寿牌放就,就可以献寿礼了。此项仪式以献寿桃为代表,由总管边收礼边上账,到拜寿结束时,口颁嘴唱,将此日寿辰亲朋友好拜寿之礼一一诵念,公之于众。即使人未到而礼到,亦照念不误,俗称“显礼”。按五寨、岢岚、保德之俗,寿桃数当以寿星老之岁数计算。五十寿,捏十枚,加天一地一共十二个。也有不拘于此,每十岁捏一枚,八十大寿者,捏八个大寿桃为礼。
    寿桃献罢,鼓乐再起,才开始名副其实的拜寿。此刻,寿星老寿星婆要高居寿位,寿堂灯火通明,香烟缭绕,鼓乐共奏,如入仙境。先由平辈人对寿星长揖,并口诵:健康长寿,吉庆安乐。再由子侄辈,一个一个顺序而拜。当长揖,叩头,再叩,起,长揖,高颂福寿康乐,大寿永增。再次由孙辈、重孙辈,礼法如上,还要长呼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远亲近戚,来宾朋客,一齐对寿星长揖一拜。
    寿星此刻起立对揖。高呼同寿同寿。此时,无论谁家小儿,均可入室抢寿桃、寿馍、寿牌,因为得到寿食可增福增寿,去邪降吉。无论寿诞日孩童如何欢闹,主家总管都不得干涉。如果被人抢去寿牌,视为大吉大利,别人则可以有“得寿公寿”之喜。亦是拜寿后一个生动活泼的喜剧场面。
    乡间祝寿,早饭多食长寿面,午饭为油糕、饺子,并要饮寿酒为贺,一般忌讳食包子,如只食稀饭、拌汤谓之凄惶、糊涂。
    五、寿俗
    小孩到十岁时,由姥娘家做“爱子寿”。青年二十岁时,由岳父家做“爱婿寿”。
    晋西风俗有“男不做十,女不过九”之说。男十与方言“死”相近,另外,也有提早过关之意。与九鸠同音,属音声避忌。百岁寿诞,九十九岁时做。以预祝老人家百寿大关顺利通过。还有一说,老人九十九年之历程,闰年闰月相加,亦已超过百年,亦是过百岁大寿。亦有一些人年龄相加,达八十、九十、一百龄者,共集一处,饮酒相庆,人称做“合寿”。意在取吉利,形式如打平伙。
    还有做冥寿的,也叫过阴诞、祝阴寿。子孙们为亡过的先人做寿诞。乡俗中,认为人寿之长短,与日常生活中这个人的所做所为关系密切。如果办坏事,会折寿;说假话,会短寿。
    数千年来有一种风俗一直流传:行善积德长寿,损人坏物损寿。把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与寿考紧密联系在一起。正因为积善可延年长寿,又生出修桥铺路、念经侍佛、敬神茹素、放生静坐等诸多增寿的习俗。在乡间,还有“借寿冲寿”之说。凡家人生病,医治无效,深知断无活命之机。大家认为该人寿数已到,欲图其生,只有借寿给他,以借寿一招增寿续寿延年。借给其人生寿者,多为借寿人近亲,而且借出寿命的人要虔心相借,真诚自愿,不得半点勉强,否则心不诚,就是借也无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