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善品茶煎茶与磨茶 曾移栽百年老茶树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2:11:22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作为一个中国古典文人,苏轼是既好酒又好茶,这两种爱好很能代表他的性格特质。酒之张扬、豪迈,茶之清雅、闲适,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苏轼以好酒出名,多是因为他的诗词,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又如“料峭寒风吹酒醒,微冷”。其实,苏轼喜酒却并不善饮,有“吾少时望见酒杯而醉”之文,而对于茶,则大不一样,不仅善饮、善品,而且对于如何煎茶也很有研究。比如在《汲江煎茶》一诗中,就生动地描述了煎茶和饮茶的过程: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这首著名的茶诗,是苏东坡流放海南儋耳时所作。为了饮一盏好茶,诗人不惜在夜间摸着黑,踩着石头,临江取水。用大瓢舀水倾入瓮中,月影也跟着倒了进去……回到家中,一边生炉煎茶,一边坐听松涛。煎好之后,不顾空腹,忍不住海饮三碗,却又造成了失眠,只好坐听打更之声以盼天明。 苏轼不仅自己汲水、生火、煎茶,对于磨茶也很精通。所谓磨茶,是指盛行于中国古代的一种制茶工艺或茶道。选取春日之绿茶,在采摘前一旬到一月之间,搭棚覆盖遮阳,以增加茶之香气。采下茶叶后,再蒸茶杀青,以求得特别的口感。饮茶之时,用石磨将茶团碾细,再将筛出的茶末放进茶盏,注入滚烫的开水。 苏轼对磨茶十分看重,因此对磨茶的器具——茶磨相当讲究。在《次韵董夷仲茶磨》一诗中,他特别赞扬了四川一带出产的良磨: 岁久讲求知处所, 佳者出自衡山窟。 巴蜀石工强镌凿, 理疏性软良可咄。 好磨磨出的好茶,苏轼十分珍惜,要亲自拿去泡茶,“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 苏轼对茶的热爱,是全方位的。他不仅品尝,煎茶,磨茶,甚至还能栽种茶树。在《种茶》一诗中,他描写了自己如何移栽一棵老茶树的过程。百年老茶树,已经被遗弃,但苏轼却选择了一个春雨如油的好时节,将其移到了自己的园中。在他的细心呵护下,老茶树重现活力,长出了上好的茶叶。 松间旅生茶,已与松俱瘦。 茨棘尚未容,蒙翳争交构。 天公所遗弃,百岁仍稚幼。 紫笋虽不长,孤根乃独寿。 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 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 苏轼深谙茶道,写过不少茶诗,其中贬居黄州时作的《寄周安孺茶》被视为他最具代表性的咏茶之作: 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 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 名从姬旦始,渐播桐君录。 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 唐人未知好,论著始于陆。 常李亦清流,当年慕高躅。 遂使天下士,嗜此偶于俗。 …… 苦畏梅润侵,暖须人气燠。 有如刚耿性,不受纤芥触。 又若廉夫心,难将微秽渎。 晴天敞虚府,石碾破轻绿。 永日遇闲宾,乳泉发新馥。 香浓夺兰露,色嫩欺秋菊。 这首长诗,不仅详述了茶的历史、茶的制作、饮茶之乐,也在茶身上寄寓了高远幽雅、不落凡尘的情怀。苏轼一生不合时宜,在政治上处于党争的夹缝之间,多次被贬、流放。但他却乐观旷达、超凡脱俗。“清风击两腋,去欲凌鸿鹄。”一盏好茶,随缘自适,苏轼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伟大的作品,自己也在艰难的外部环境下,度过了高质量的一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送子观音”镇守茶马古道之迷
- 下一篇:我国贡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