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茶文化 > 茶典茶俗 >

阿婆茶


    
    阿婆茶
    风土人情
    明前茶
    11月,几场冷空气一过,江南水乡小镇的旅行团队终于稀少了很多,但沿河茶楼的生意并未冷清下来,因为,沿河的树叶变红发黄,阿婆们就要来喝茶了。
    来喝茶的阿婆从60多岁到80多岁不等,已修炼成家里的老太君。她们一辈子都没有“退休”之说,60多岁的时候,还是水乡载客小摇船的船娘,能唱各种船歌,能逆水划上一两个小时不喘不累;70多岁的时候,还是水乡小饭馆里烧菜的主力,能用一两条比孙子还高的青鱼,做十八道菜;80多岁的时候,还能帮着带重孙子,同时在孙女开的酱菜铺里忙碌,帮着洗晒腌渍。水乡有的是嘴刁的客人,买了新腌的萝卜干,会连笑带嗔怪地埋怨:“这一回腌萝卜干的五香粉,不是你家老祖宗亲自调配的吧!”
    可以想见阿婆们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她们永不衰落的精气神。她们牛到连所有配茶的零嘴点心,也全部自己制作,葵花子,黑芝麻做的交切片,茨实云片糕,桂花菊红糕,金橘饼,青熏豆和油酥豆,酱瓜,还有一样佐茶妙物是别处没有的,为晒干的盐渍莴笋。能做这道零嘴的婆婆,多是种了好几分地的莴笋,莴笋长得比卖得还快,迟起了就会长裂掉,并造成空心现象,婆婆就把卖不出的莴笋削皮抹盐,渍透后捞出放在团匾上,十几个大太阳晒下来,莴笋即变成筷子般长短的灰绿色菜干,莴笋的生脆经了阳光粹炼,竟一变而成绵韧,那股莴笋特有的清香反而变浓了。
    阿婆们的聚会,与少女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她们中间度过的四五十年其实很不轻松,生儿育女,重建家里的大宅,替儿女们张罗婚事,永远牵肠挂肚在尽责任,很少想到自己,而今,连最小的孙子也可以稳稳当当上学去了,心头的担子一放下,阿婆们的气色就变得滋润了,所以你见到的江南阿婆和北方老太太完全不一样,第一,虽然穿青着玄,腰身还是活的,动作十分麻利灵巧;第二,脸上虽然有皱纹,但眼神像孩子般活络清澈,穿针引线完全不必靠小辈;第三,两颊并未干枯塌陷,而是鼓鼓地有肌肉,并且透出经历风霜后的特有红晕,这使得她们的面貌,也介于老人和孩童之间,不只是慈祥,还透出对一切新生事物的好奇。
    铜吊里炖出来的酽茶是醉人的,有时也让阿婆们聊发少年狂,比如,她们会带自己做的酒酿饼来喂鱼,茶楼临河的美人靠上,坐满了扭身看水的阿婆们,河里有的是镇里为了吸引游人放养的金色鲤鱼,一块饼投下去,就有十几条鱼来抢,鱼们摆荡的尾鳍像牡丹花瓣一样艳丽,金红色的,橘红色的,乳白色上洒满金色斑点的;随着酒酿饼投入,这条河像是传递着某种奇妙的讯息,越来越多的鱼在向这里聚拢,上百条鱼,不,数百条鱼接力般的来了,它们在阿婆面前表演蹿跳、飞跃和潜底穿越,像精灵一般邀宠,河面上像有巨形的金色牡丹在咕嘟咕嘟盛开。
    阿婆们眼力好,就算在这等纷乱可爱的场景中,她们也迅速“认养”了自己的鱼,“那条小青,颜色和其他鱼都不一样,调皮得很,留块饼给它!”“还是那条鱼王招人爱,唇吻有茶杯口大,都成鱼精了颜色一点也没有发浊,红得逼眼。”
    太阳暖热得很,有阿婆都玩出汗来了,脱了袄褂,露出里面手制的丝棉背心来,跟同伴感叹:“今天日子好,连骨头缝里也晒得热烘烘,舒服!”
    是啊,不到这把年纪,是很难明白一句江南老话的吧——你以为冬天总是阴恻恻,其实,再冷的冬天,也包含有好多个小阳春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