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湖南——绣魅知湘,湘绣传奇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6:11:51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4月28日,一个小女孩在展厅里观看现场湘绣表演 曾寿山、胡莲仙合作的《荷鹤图》 《金蟾金菊》 《金福金莓》 小说围绕清朝咸丰年间的一幅湘绣作品《荷鹤图》展开,牵出一段关乎湘绣命运的家国民族、儿女情长的百年故事。 《荷鹤图》无疑是湘绣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曾经为湘绣成功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做出特殊贡献,有着“一绣开先河”的历史地位,它穿越百余年的因缘际遇,无意间揭示了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湖南湘绣在近代百余年间里程碑式发展的历史进程。 近日,记者采访了曾应明,了解这幅传世之作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命途多舛的“开先河之作” 《荷鹤图》有着传奇性的故事,但不是传说。它是由载入《中国湘绣史册》的湘绣画师曾寿山和第一个开设湘绣绣庄、自称“采莲使女”的绣女胡莲仙于1858年共同合作完成的。是生于湘绣世家、被誉为工艺湘军发起人的曾应明的祖传之作。 提到《荷鹤图》在湘绣史上的地位,有人用“一绣开先河,诗画书绣印;一梦芙蓉盛,湘绣万世名”来评价。出生于湘绣世家的曾应明对湘绣发展掌故颇为熟悉,他说:“说《荷鹤图》是开先河之作,一点也不夸张。无论在技艺还是成就上,都是一幅里程碑式的作品。” “这幅让湘绣登上大雅之堂的开山之作,为湘绣艺术走向世界、走进寻常百姓家做出了卓越贡献,也带动了日用湘绣行业的发展。”曾应明介绍。 然而,这样一幅历史性作品流传至今,却是命途多舛。 曾应明告诉记者,从“四清”到“文革”,父亲先是被当成资本家,后来又作为“走资派”多次被关起来交代问题,一家人心惊胆战。一天深夜,母亲叫上10岁的曾应明,一起将祖上传下来的朝服、青金石顶的官帽一把火烧了,但是小心地保留了多幅绣品。 由此看来,他家祖上有人做过清廷的大官。曾应明回忆,年幼的时候也听母亲讲过祖上的一些显赫故事,由于后来遇上特殊的历史时期,祖上那些事家里人也渐渐不愿提及,久而久之也就淡忘了。 2000年左右,病重的母亲把他叫到床边,拿出一个收有《荷鹤图》和十几幅条屏的棉布包交给他。“母亲也没有向我交代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我自己也没有 在意。”直到2004年母亲去世下葬时,曾应明才第一次走进祖坟山,看到祖墓上镌刻的“曾寿山”“三河余生”等字样,才开始留意曾寿山这个人与家族、湘绣 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荷鹤图》也才得到关注。 《荷鹤图》助湘绣成功“申遗” “《荷鹤图》集诗、书、画、印、绣5种艺术为一体。此外,它的画面典雅,突破了以往湘绣的大红大绿;用了湘绣中最典型的针法——掺针,这种针法特殊之处 是颜色的过渡不留痕迹;用线细腻,将平常的一根粗线用指甲‘劈’成16股,有着画的特质,它又是对画的超越。”因此它在湘绣史上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曾应 明说,“从当下湘绣发展的现实意义来说,《荷鹤图》又是促成湘绣成功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关键。”2005年12月,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进行网上公示,中国“四大名绣”中的苏绣、粤绣、蜀绣均在列,唯独没有湘绣。其原因是在所报的湘绣申遗材料里,历史性方面的材料严重缺 失,不足以支撑湘绣申遗所需的必备要件。 众所周知,早在1958年长沙楚墓中便出土了龙凤图案绣品,1972年马王堆汉墓里出土了41件刺绣衣服和一种装饰内棺的铺绒绣锦“绢地长寿绣”、“绢 地乘云绣”和“绢地信期绣”,由此推断出的湘绣历史逾2000多年。然而申遗所要求的历史性是指连绵不断的历史。也就是说,虽有2000多年前的“湘绣” 物件,但在接下来的唐、宋、元、明等朝代都是断代的,偌大的长沙,找不到一件民国以前的湘绣作品。 当时得知情况的曾应明突然想起几年前母亲在重病期间,将一个棉布包裹交给他并郑重叮嘱:“这些东西你必须收好!” 曾应明连忙回到家中打开包裹,看到里面是曾祖父曾寿山遗留下来的16幅画稿和几件清末民初时期的湘绣作品,其中有一件叫《荷鹤图》的湘绣作品是清咸丰八年(1858年)的。 “作品已经千疮百孔,但是为近代湘绣历史提供了强大的佐证,完善了申遗的基本要件,湘绣也就成功跻身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曾应明介绍说。 作品背后的“无情多恨” 所有湘绣作品,都是按画而绣的。为了确认《荷鹤图》的画师和绣女,曾应明经过多方寻找和考证,画师是曾寿山,绣女是胡莲仙。根据族谱,曾寿山便是儿时偶尔从母亲那里听到的曾祖父。 《荷鹤图》画面清丽、意境优美,作品上还绣有一首诗,经辨认,内容是:“素萼羞蒙别艳迟,鸟花归合(鹤)在瑶池。无情多恨何人识,月晓雨清影荫时。”此外,还绣上“采莲使女题”的名,将诗题加上了一枚“情思”的印章。 这样一首欲说还休的情诗,是否可以道出曾寿山与胡莲仙之间的渊源和情分呢? 据了解,以曾国藩为统帅的湘军在望城靖港、三河一战,7000名湘军只有一百来人生还,曾寿山这个曾国藩的族弟是生还者之一。后来,曾寿山隐居在望城铜官镇,以湘绣画师为职业。 1898年,胡莲仙在长沙尚德街开设店铺自产自销产品,并名曰“采霞吴莲仙女红”,这就是长沙市内湘绣史上第一家绣庄前身。她曾在曾国藩家教习女红。正是在曾家,胡莲仙与曾寿山相逢,进而融诗、画、书、绣、印为一体的湘绣艺术品《荷鹤图》“出炉”了。 “从《荷鹤图》画的风格来看,这是曾寿山早期的作品,也就是说,与胡莲仙相逢是他进入湘军之前的事。”曾应明表示,自己研究过曾祖父绘画的风格,后来,曾寿山的画更加细腻、精湛。 “我不知道曾祖父是否和胡莲仙产生过一段情,但根据《荷鹤图》上胡莲仙所题的诗来看,他们二人至少应该是碰出了火花的。”据曾应明考证,1899年胡莲仙离世,其墓在长沙市北郊新码头史家港侧面。1914年曾寿山去世,葬在铜官,其墓碑上刻有曾应明祖父辈的名字。 若真是一段暗生的情愫成就了一幅惊世之作,而两人的儿女情长却任凭他人说,那也的确有点“无情多恨”了。 展示湘绣里程碑风采 创作《荷鹤图传奇》是曾应明多年的夙愿,目的是想通过一系列真实的故事还原一段湘绣的历史。 100多年的湘绣发展面貌,通过两年多时间大量搜集、考证海量史料和信息,终于完成了这部集故事性、真实性、历史性于一体的作品。 书中有关于1911年湘绣参加意大利都林博览会的趣闻,端方在巡抚衙门内建有卖湘绣“景恒楼”的创举,以及后来赴南洋参展途中遭遇海盗的惊险故事,无一不反映出曾寿山在近代湘绣发展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所有的故事都围绕《荷鹤图》展开,我最希望的是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荷鹤图》,关注湘绣发展。”曾应明表示,尽管历经百余年沧桑,保留下来的这幅 60×40厘米规格的绣品早已是千疮百孔,但是作品的用色、针法、艺术综合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构图也无可挑剔。“这幅绣品即便是以今天的艺术水准 来衡量,它仍然处在巅峰的高度。它是湘绣掺针绣法的历史经典,也是区分苏、粤、蜀其他三大名绣,承上启下的标志性作品。”曾应明表示,这恰恰是湘绣艺术的 生命力与魅力所在。 “2006年,湘绣申遗成功后,当时即有人出资100万元欲买走《荷鹤图》,我没有同意。”今后《荷鹤图》将会有怎样的命运?曾应明回答,“我会在适当的时候,将这幅曾经为湘绣申遗做出了特殊贡献的作品展出来,免费供市民参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