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城市文化 > 城市映像 >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皆是圣人——泉州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皆是圣人。”
    时至今日,仍没有一句话能比这副800多年前朱熹撰写的楹联更加简短直接地揭示出隐藏在繁华古港风姿之后的泉州人最真实的市井生活状态。
    
    泉州是一个神明“密度”极大的地方,佛教、道教及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在泉州的昌盛自不用赘言,仅民间信仰神明和宫庙的数目就足以令人咂舌——《闽南与台湾神明庙宇源流》一书作者段凌平通过十几年的走访调查,统计出在泉州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民间信仰宫庙有6000多间,主祀的神明“应该不少于500种”,数量之巨、神明种类之丰富以及信仰与民俗关联之紧密都是“国内罕见”。所以,“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在泉州有一个更具现实意义的表现形式——出门三尺有神明。
    
    泉州的宫庙大多“挤”在旧城区古巷众多的民居之中,门庭狭小却从不冷落。三两个守庙的老人,四五只邻家的猫狗,七八个新蒸的碗糕,氤氲的香火中永远夹杂着挥之不去的烟火气息和人情热度。
    
    有人说,这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据搜狐网所做的一个全国性信仰调查项目的数据显示:国人中“确信自己有信仰”的比例约为49%,宣称自己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则有15%。而在闽南和台湾地区,“坚定的无神论者”不足2%。这或许是因为对于接受闽南传统教育的人来说,神明实在是一个太过于熟悉、切近的存在——它就在你家的厅堂里,在隔壁的小庙中,在口耳相传的故事里,甚至,它就在你的钱包夹层里。
    
    不可否认,时代的发展、城市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不断革新都在改变着泉州民间信仰活动的面貌,但千百年来,人间烟火与神明香火互相炙烤出的泉州人共同的精神烙印——对一切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和感恩,始终没变,甚至历久弥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