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城市文化 > 城市映像 >

芷江,那座静谧在时光里的小城


    
    辛卯年夏,行至芷江。
    这座坐落于湖南省西部的侗族自治县,与它淳朴的民风一同静谧在时光里。
    潕水畔整齐排列着的吊脚楼群彰显着独特的侗家风貌。
    芷江的旅游业算不得发达,相对很多知名的古镇而言,这里是一座极安静的小城。当然,它也有它热闹的地方。
    
    
    龙津风雨桥是芷江十分著名的一个景点。
    这座风雨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九年,后因历史原因损坏,于1999年修复。该桥是风雨桥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为当今世界第一大风雨桥。该桥为全木质架构,无一钉一铆,气势宏大,如一条长龙横贯潕水东西两岸。风雨桥上设有许多厢房式的小铺,一到晚间,铺子都亮了起来,映照着潕水两岸,灯火璀然。人们穿梭在桥上,或游玩或赏景,好不热闹。
    
    
    
    与龙津风雨桥相互映衬的则是内陆最大妈祖庙——天后宫。该座天后宫建于清朝乾隆十三年,是一座建筑结构相当完整的妈祖庙。
    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汉族民间信仰,是一种祈求平安的方式,后来随着商旅的足迹广为流传。据统计,如今世界各地的妈祖庙已有近五千座。
    
    
    
    
    
    
    青砖碧瓦里,映刻着年轮的味道。时光悠远,然而它们始终在这一方净土里守候着岁月安然。拜拜祈愿,唯愿这一生,这一世,平乐长安。
    
    
    
    
    不得不说的则是天后宫门坊上的的青石浮雕,古朴典雅,十分精致,最为人称道。或龙凤狮鱼,或竹木花草,或人仙神鬼,无不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同时也更加彰显出其宏伟的气势。
    芷江古属“五溪蛮地”,是一座历史文化极为悠久的城市。芷江又被称作和平之城。1945年8月,中国抗战胜利受降在芷江举行,芷江因此声名远播,成为抗战胜利受降名城。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人而言,无疑是一件莫大的喜事。受降仪式无比庄严肃穆,是历史上极为辉煌的一笔。抗战八年,多少老百姓流离失所,多少中华儿郎为国捐躯,这血肉堆砌的史实将永远被铭记。
    为纪念芷江受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国民政府于1945年8月在中国战区总受降地—— 芷江修建抗日胜利受降纪念坊。芷江受降纪念坊是华夏大地上唯一一处纪念抗战和二战胜利的标志性建筑物,以“中国凯旋门”著称于世,为全球八座凯旋门之一。
    
    每到一个地方,不得不尝的,便是当地的美食。芷江最有特色的菜肴便是这道以其色、香、味俱全的特点驰名中外的“芷江鸭”。
    
    据历史记载:自元朝开始,芷江就有中秋节必吃芷江鸭的传统食俗,同时有将制好的鸭制品赠送亲朋好友的习俗。芷江鸭的制作主要是利用芷江秋、冬两季独特的气温和独特的配料,使之泛发出一种独特的香味。选用放养于稻田山涧小溪的纯种麻鸭为原料,经抹蜜、油炸,用芷江本地野生芷草等多种天然香料和多年循环老汤,加上侗乡传统工艺精细烹制而成,具有皮色鲜艳、肉嫩可口、滑爽不腻、回味悠久等独特风味和营养滋补之功效。
    据考证:清顺年间,乾隆皇帝南巡,途经沅洲府(芷江)闻其香而醒神,食后称之为天下佳肴。清西湖制台魏武庄调任云贵时途经沅洲(芷江)品尝了三癞子的炒鸭后,大加赞赏芷江鸭肉香、酥、脆、辣,鲜味醇香,油而不腻,口感独特,流传至今。
    
    
    摄影:哮天犬(2012年拍摄于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