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的祠堂和义庄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8:11:20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无锡惠山古镇的祠堂群修缮工程基本告竣,很气派,古意盎然。上百座祠堂错落有致地密布于惠山脚下,细细浏览,盘桓一天也不能尽兴,因为上些规模的祠堂都是带花园的,花园里有亭台楼阁、池塘假山、花厅戏台。游一座祠堂,顺带玩一个园林,曲径通幽、赏花观鱼,很受用,很能怡养性情。 祠堂有神祠、名宦祠、乡贤祠、节孝祠、宗祠、家祠等,为祭祀先贤祖宗或某些入了“神籍”的忠臣良将所建,通常建于“风水”之地。从前还有些无锡人发达了,在本地找不到有脸面的祖宗,就把外籍的同姓名人攀为祖宗,为之建造祠堂,逢时祭奠,使自己认祖归宗有了依据,让子孙后代有根脉可循。惠山是无锡风景最佳的“风水”宝地,于是千余年来祠堂愈建愈多,成了气候。 惠山古镇成了祠堂的古镇,跟别的江南古镇就有了极大的差异——其他地方的古镇是寻常生活的古镇,惠山古镇是历史沉淀的古镇。也许有人会说,惠山古镇都是祠堂,岂不是一片死气沉沉?其实不然,须知这么多的祠堂都是后人纪念先人和神圣的场所,四时都有人祭祀瞻仰,并且,惠山本来就是风景秀美、人文荟萃之地,遇有庙会,这一带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从前的惠山祠堂都有专门的看守人,名叫“祠丁”。一座祠堂,就由一户“祠丁”代代看守,跟从前无锡的“坟亲”相仿佛。“坟亲”是专门替大户人家看守祖坟的人家,也是代代延续看守的。“坟亲”的称谓比之“祠丁”要亲切得多,守坟人好像成了亲眷一般。苏州人把看守祖坟的人家叫做“坟客”,就比“坟亲”逊色不少了。惠山祠堂的祠丁除了看守祠堂有些报酬外,还做些小经营的,多数是做泥人卖泥人,以应游客、香客、祭祀客捎买纪念之需。这惠山一带出产一种细腻而具可塑性的“牛腿细泥”,是制作泥人的上佳材料。有好材料、有闲人闲工夫、有销路,因此惠山泥人兴起至今已历四百余年了。 从前江南各地的祠堂都很兴盛,惠山古镇是集大成者。如果说祠堂是为死去的人所建,那么江南的义庄就是为活人所造了。 义庄的发源地在苏州,肇自北宋的范仲淹。在杭州任知州的范仲淹回归故里苏州时决定“俸赐之余宜以周宗族”,因取平时积蓄购买良田千亩,捐赠给范氏宗族,作为族人公产,名为义田。他还在城中灵芝坊(今范庄前)祖宅设立义宅、义学,以济养群族,并亲手制定义庄的管理规矩。义庄的主要任务是春秋祭祀祖先,维修坟墓,纂辑族谱,以义田收租赡养族人之贫困者。族中有鳏寡孤独,及读书无膏火之资,年长无婚嫁之费者,义庄皆予以资助。义庄一般立庄正一人,庄副一人,司其出纳。义庄实际上是一个家族式代代相传的慈善组织。 义庄的建筑都很宏大,比祠堂有过之而无不及。通常情况下祠堂只是义庄的一个组成部分,供后辈祭祀先祖之用。笔者家族的吴氏义庄在苏州十全街滚绣坊,现辟为静思书院,规模宏大。我的父辈和大哥大姐在旧时代读书时都得到过义庄的助学金,我祖母和母亲辈女眷嫁入我家,也去义庄的祠堂拜祭过先祖。这些是听母亲讲的。此外,我这样年龄的人对义庄就没有什么印象了,因为解放后义庄被视为封建家族的残余,在革除之列,庄产归了公。 最近,我到无锡鸿山七房桥村采写钱穆钱伟长叔侄的故事而参观了钱氏怀海义庄,因此对义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钱氏是无锡的大族,系吴越王、武肃王钱鏐之后。两个支系都名人辈出,城内七尺场一支出了钱基博钱钟书父子,城外七房桥一支出了钱穆钱伟长叔侄。七房桥钱氏还出了钱俊瑞、钱临照、钱令希、钱易诸院士,都跟怀海义庄有着密切的关联。怀海义庄怀海堂正中的屏门上书有《钱氏家训》,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方面规范钱氏后人做人的行为;庭院的墙壁上镌刻着义庄“救灾周急,恤孤矜寡,排难解纷,兴学育才”的宗旨。 怀海义庄是钱氏后人物质和精神的一大支撑。少年的钱穆和钱伟长都去义庄领过庄米和助学金,他们直到晚年都对怀海义庄怀有深深的情感。 现在钱氏的老一辈还在津津乐道少年钱伟长到义庄领取庄米的情景—— 少年钱伟长孤儿寡母居住在荡口镇,钱伟长每月都乘着“当当船”(一种敲小锣为号的农村小客船)到七房桥怀海义庄领庄米,把米放置在船码头后就去问候钱家的长辈、跟小伙伴们玩耍,当听到“当当当”的锣声,就飞奔回码头,把庄米扛上船,挥手向小伙伴们道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