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古玩收藏 > 鉴藏知识 > 历代铜器 >

中国古代兵器谱——枪


    兵车作战的方式在战国之后逐渐消失,矛这种战车五兵之一的超长兵器也被改进了。它的长度被减短了一半,这对骑兵与步兵的使用更为方便。于是这种短矛便有了新的名字——“枪”。 
    枪的别称也两个:《清异录》:“蜀王建军中隐语,枪曰‘肩二’”;《事物异志》:“隋炀帝易枪名为‘一丈威’。”
    
    汉时,枪与矛在形制上的差别不大。到唐后,枪被发展成四种:有骑兵的漆枪,步兵的长枪,羽林军的白杆枪,御林军的朴枪。从此枪的种类也日渐繁多,宋代有双钩枪,单钩枪,锥枪,抓枪,环子枪,素木枪,拐枪等。清代有蛇枪,火焰枪,钩镰枪,虎牙枪,雁翎枪,十字镰枪等。枪以宋,明两代最为盛行,创造了样式繁多,用途各异的枪,广泛运用于步兵和骑兵。
    用枪的关键在于枪尖的拦、扫、扎、刺。舞动时,如银光闪烁,寒星点点,变幻莫测,瞬间使出杀手,让对方无从应付。所以枪法高明在于“快”与“变”,不仅要气力,更要有应变的智慧。所以使枪者都是智勇双全的高手。如《水浒传》里的林冲,北宋名将杨业等。
    
    枪头下一般都挂有红缨,如上图所示。这些红缨的作用不仅是为装饰这么简单,它们还有一个用途,那就是当枪头扎进敌人身上时,红缨可以挡住敌人的血,不至于让血沿着枪杆往下流,从而防止用枪人手滑。另外还有一种可怕的说法就是,红缨里会装上倒钩,当一枪刺空,用枪人马上往回一带,倒钩就可以钩伤敌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