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古玩收藏 > 鉴藏知识 > 历代铜器 >

汉代卧羊铜灯品赏


    
    图1
    
    图2
    灯和灯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在考古发掘所见或传世品中,战国以前都尚未发现名为灯的实物。在殷商甲骨文中亦未见灯、烛之类字样。从现有文献来看,西周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烛”应是最早的照明用具的记载。《仪礼·燕礼》云:“宵则庶子执烛于阼阶上,司宫执烛于西阶上,甸人执火烛于庭,阍人为火烛于门外。”
    中国现存最早的灯具出于战国,虽还未发现带有铭文款识的,但在屈原《楚辞·招魂》中已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记录,说明当时已出现“镫”这个称谓了。在周代,“镫”、“登”通用。《尔雅·释器》:“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称之登。”《礼记·祭统》:“夫人荐豆执校,执醴授之执镫。”古人把“镫”称灯,应是字义的假借。战国一些铜豆形灯自名为“烛豆”,这一现象进一步证明了灯是由豆演变而来的。
    羊,自古便与文化息息相关。《说文》云:“羊在六畜主给膳。”将羊用作膳食的信息在汉字中也保存最多,如鱼羊和烹的“鲜”、以食供人的“养”等。新石器时代末期,羊开始作为重要的祭祀用品进入人类社会,至明清祭祀中仍普遍使用,延续几千年。两汉时期,随着儒家思想的盛行,羊的造型与品格更是赋予了知仁、知义、知礼的人格化概括,集各种美德于一身。
    这件铜灯整体造型为卧羊式(图1、图2),羊呈昂首曲足跪卧姿态,双目外凸,双角卷曲绕耳,羊嘴紧闭,胡须垂至胸前,通身阴刻菱形或圆点等不规则的细小纹饰,羊的整体形象逼真,神态生动,栩栩如生,温驯可爱。灯腹部中空,用来储存灯油,出土时羊脖后部用活轴连接的一灯盘已残损,按其形制可知灯盘可提起向上翻开至头顶。卧羊铜灯以活钮为连接,背部翻盖为灯盘,以羊体为灯身,羊腿四肢跪曲为灯座。总长12.6厘米,宽6.8厘米,高11厘米,放置几、案、床、榻上,这一设计恰与当时人们跪坐伏案的所需高度大体相符。
    将寓意吉祥的羊的造型运用于铜灯上,两汉时已普遍。汉代李尤就作有《金羊灯铭》:“圣贤勉务,惟日不足;金羊载耀,作明以续。”作者体物思情,将铜羊灯比作人们夜以继日、辛劳勤奋的见证者。该灯整体造型以羊为型,以灯为用,集生活与艺术于一体。在满足实用的前提下又不显单调,在遵守灯具内部因素制约的基础上又有着灵活的变化,集实用与美学为一体,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和清新的艺术情趣。
    这盏汉代卧羊铜灯,造型优美,工艺精湛,设计巧妙合理,正是汉代崇羊观念与儒家思想在文物上的具体反映。此盏经历了2000多年沧桑的青铜羊灯,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作者: 葛海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