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治学心语 >

顾炳鑫的连环画世界


    
    连环画《三潭印月》封面 顾炳鑫/绘
    顾炳鑫以其连环画见长,早在上世纪50年代连坛有“南顾北刘”之誉。“南顾”指的是顾炳鑫;“北刘”则指的是天津连环画家刘继卣。
    顾炳鑫的绘画技艺,完全靠自学的。1923年,他出生于上海闸北区的一户贫寒人家,祖父辈不是务农就是做竹篾匠,在那个整日为生计所忙所累的家庭,根本没有一点文化的气息和氛围。顾炳鑫只断断续续在几所小学念过书,仍未读到毕业。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一家人从闸北逃难到租界,住在难民收容所,靠拾荒捡垃圾度日。后来居住在用芦席盖顶的竹楼里。顾炳鑫一边当学徒,一边跟着父亲打竹匠临工。可从小偏爱画画的顾炳鑫,心里总念着画画的事,想尽办法自学美术,有时甚至跑到马路上,对着过往的行人练习画速写,并开始投稿。那时顾炳鑫画了很多漫画投寄报刊,却一幅也未被采用,倒是有次寄出的一幅木刻《穷缝妇》,意外地被一家画报杂志发表了。那是1941年夏天,这是顾炳鑫的处女作。
    到抗战胜利时,顾炳鑫的漫画陆续在郑振铎、唐弢、柯灵任主编的《民主》《周报》等报刊上发表,成为画坛新秀。
    上海刚解放那阵,失业在家的顾炳鑫偶然看到书店里有解放区的新连环画,而当时解放前的旧连环画已经不能出版了,顾炳鑫敏锐地察觉到这个契机,就根据赵树理的短篇小说《小经理》开始了连环画的创作,被江丰、郑野夫等任主编的大众美术出版社采用,从此开始了他三十余年的职业连环画生涯。在连环画园地,他迎来创作的高峰并逐渐走向其艺术的鼎盛期,并担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室副主任。
    顾炳鑫的成名作,是《渡江侦察记》连环画。它是中国连环画史上著名的素描作品之一。
    《渡江侦察记》的创作,取材于同名电影。影片一上映,红遍大江南北,一时间各出版社争相推出多种连环画版本,而其中最有影响、最受欢迎的要数顾炳鑫的这一部。
    作者采用铅笔画手法,以惊险、紧张的故事情节,变化多样的画面,生动地展示了李连长、刘四姐等英雄人物形象。为使作品接地气、有真实感,顾炳鑫下钟山、游长江,与剧本原作者沈默君交流,深入连队了解侦察兵的生活,用了整整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作品。并在1963年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奖中获绘画二等奖。该连环画初版时共178画页,1977年再版时,画家为使故事连贯性更强又增画了4页,共182画页。成了那个时代最热门的畅销连环画,风靡一时。如今,顾炳鑫50年代中期出版的《渡江侦察记》连环画已十分稀少,人们只有在连环画精品拍卖会上才能偶见它的芳容。
    一个艺术家一生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他不仅画连环画,还擅长版画、中国画。此后顾炳鑫绘画创作进入高峰,在绘画技巧上先后在白描、毛笔皴擦、钢笔画、铅笔画、中国水墨画等领域开辟了连环画创作手法多样化的广阔道路。连环画有《蓝壁毯》《黎明的河边》《小辫子哥和我》《英雄小八路》《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年》《向阳院的故事》《玉泉》等近百部作品;版画有《药》《阿Q正传》等;中国人物线描画有《新英雄谱》《黄巢》《韩非》《三国人物笺》等;中国人物画有《一切权力归农会》《白居易问诗图》《对弈图》等大量作品。同时还和几个画家合作了长篇连环画《红岩》和《红灯记》等。
    顾炳鑫的画风严谨写实,一丝不苟,勇于探索,不懈追求,为创作《英雄小八路》,他在福建前线过了一段军旅生活;为创作《红岩》,他和其他创作人员在重庆的白公馆和渣滓洞等进行实地考察……就连篇幅不多的《洛阳纸贵》(见《中国成语故事选》)和《不上鬼圈套》(见《不怕鬼的故事》)他同样都认认真真,倾注心力。
    1984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立,顾炳鑫调任国画系主任,致力于美术教学和中国人物画创作。其作品先后在北京、上海、徐州举办的个展上展出,在新加坡举办过三次画展,还在日本,美国、丹麦、香港等地进行展览和参加联展。
    2001年5月3日,顾炳鑫在上海病逝。我手头至今还留有一本他的1977年版的《渡江侦察记》,但经年传阅已卷角破损,我时时还会翻起这些少年时代的启蒙读物,回味当年阅读时的感触,温暖的感觉总会弥漫在我的心头,久久地难以散去。在连环画创作走向式微的今天,它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但顾炳鑫被永记在人们的心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