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茶文化 > 其它 >

中国茶馆的变迁,中国茶馆的历史


    中国茶馆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饮茶习俗开始普及的唐宋时代。中国茶馆萌芽于西晋,成形于唐代,发展、完善于宋元明清,繁荣于近代和解放初期,辉煌于当代。它应运而生,随时而变。茶馆的发展,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30年,茶产业发展迅速,茶文化复兴热潮掀起。茶产业的发展,为茶文化的复兴推波助澜,使得具有深厚历史的中国茶馆业,成为社会嬗变的一个缩影。
    略懂历史,又偶尔逛茶馆的人,也许会感觉这茶馆,从明清至近代无甚变化;延至20世纪70年代,较之清末民初,亦无显著不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大众消费的时代到来了,茶馆作为市民的公共空间,开始了新时代的蓬勃发展。1985年,杭州“茶人之家”落成,到1988年,北京老舍茶馆正式开业,茶馆业开始进入当代茶馆的快速发展阶段。1 995年,北京第一家茶艺馆——五福茶艺馆开业,引起了业界不小的轰动。进入21世纪后,茶馆开始多元化发展,创新的经营模式和内容成为这一时期的特色,茶馆业朝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茶馆发展开始凸显矛盾,杭州自助式茶馆模式导致的矛盾于2004年走向激化。也许,承载茶文化的茶馆还需学术层面上的眼光、见识与学理上的系统构建,才能呈现健康清新的茶馆业态。
    刚刚过去的奥运之年,是中国茶馆业面向全世界的一个发展高点。茶馆走进奥运,茶文化进入更加广阔的发展领域。作为一种公共活动空间的茶馆,一端连接着生产,一端连接着市场,承载着各种社会功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标识。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25000家茶馆,从业人数达到250多万人,茶馆业的经营额超过100亿元’已然成为中国休闲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茶馆业还促使形成一支专业劳动队伍——茶艺师。国家为此专门制定职业标准,这在世界上是独有的现象。茶艺师作为时尚而富有文化的职业,受很多年轻人喜欢。
    茶馆这道多彩的风景线,是社会发展的纽带,连接和推动着经济、 社会和中外文化的交流,在全世界人民期盼的和平与发展中,不断展现人类美好的生活与希望。
    古代茶馆
    茶馆起于何时,史料并无明确记载,汉时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荼”及“烹茶尽具”之说,但此是干茶铺。一般认为,茶馆的雏形出现在晋元帝时,唐代开始普及,宋代便形成一定规模,明清之际终成时尚。
    唐代茶馆
    唐代,茶叶的种植已十分普遍,朝野上下,寺观僧遭,饮茶成风,盛极一时。唐代城市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导致商业交往十分发达。为适应商业往来需要,开店铺煎茶卖茶,自是必然。同时,城市经济的繁荣,带来一个很大的市民阶层。他们既不是经常调换岗位的文人官吏与士卒兵丁,也不是完全老死乡里的农民,而是活跃在各城镇的商人、工匠、挑夫、贩夫及为城镇上层服务的各色人员。活跃的市民阶层需彼此沟通,茶文化一出现,沟通人际关系便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于是茶馆文化便应运而生了。
    唐代长安外郭城有茶肆,城外有茶坊。扬州海陵如皋镇有茶店。此外,民间还有茶亭、茶棚、茶房、茶轩和茶社等设施,供众人饮用。唐代茶馆虽不能说很普及,多是与旅舍、饭店相结合,未完全独立,但也初具规模,为两宋茶馆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两宋茶馆
    宋代茶肆、茶坊已独立经营,几乎各个大小城镇都有茶肆。北宋首都开封茶肆十分普遍,在皇宫附近的朱雀门外街巷南面酌道路东西两旁,“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东京梦华录·卷二》)南宋都城杭州,茶肆更是随处可见。有的茶坊与浴堂结合,前面是茶坊,后面就是浴堂,浴堂也称之为香水行。杭州城内,除固定的茶坊茶楼外,还有一种流动的茶担、茶摊,称为“茶司”。
    宋代茶肆已讲究经营策略,为了招徕生意,留住顾客,他们常对茶肆作精心的布置装饰。茶肆装饰不仅是为了美化饮茶环境,增添饮茶乐趣,也与宋人好晶茶赏画的特点分不开。
    宋代茶肆根据不同的季节卖不同的茶水。一般冬天卖七宝擂茶、撒子、葱茶,或卖盐豉汤。夏天增卖雪泡梅花酒,花色品种颇多。
    明清茶馆
    明代的茶馆较之宋代,最大的特点是更为雅致精纯,茶馆饮茶十分讲究,对水、茶、器都有一定的要求。明代散茶冲泡饮法的兴起,崇尚盏、碗的唐宋茶具便不适用了,出现了茶壶。茶盏也由黑釉瓷变成白瓷或青花瓷。当时最时尚的还是宜兴紫砂壶。明代崇尚紫砂壶几乎达到狂热的程度。
    元明以来,曲艺、评话兴起,茶馆成了这些艺术活动的理想场所。北方多说大鼓书和评书,南方则有只说不唱的纯粹的说书,即评话和讲唱兼用的弹词。茶馆中的说书一般在晚上,以下层劳动群众听者为多。这种茶馆文化促进了市民文学的发展。明代市井文化的发展,使茶馆文化更加走向大众化。
    清代茶馆遍布城乡,北京有名的茶馆就多这三十多家,上海更多达60余家。清代茶馆多种多样,按其经营方式的不同,大致上可分为几个类型:
    以卖茶为主的茶馆,北京人称之为“清茶馆”。前来清茶馆喝茶的人,以文人雅士居多,所以店堂一般都布置得十分雅致,器皿清洁,四壁悬挂字画。
    在卖茶为主的茶馆中还有一种设在郊外的茶馆,北京人称之为“野茶馆”。这种茶馆,只有矮矮的几间土房,桌凳是土砌的,茶具是砂陶的,设备十分简陋,但环境十分恬静,绝无城市茶馆的喧闹。
    另一类茶馆是既卖茶又兼营点心、茶食,甚至还经营酒类的茶馆,叫“荤铺式茶馆”,有茶、点、饭合一的性质,但所卖食品有固定套路,故不同于菜馆。
    还有一种茶馆是兼营说书、演唱的,是人们娱乐的好场所。清代北京东华门外的东悦轩、后门外的同和轩、天桥的福海轩,就是当时著名的书茶馆。上海的书茶馆主要集中在城隍庙一带,像春风得意楼、四美轩、里园、乐圃阆、爽乐楼等都是当时有名的兼营说书的茶馆。
    清代茶馆还和戏园紧密联系在一起。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曾说:“最早的戏馆统称为茶园,是朋友聚会喝茶谈话的地方,看戏不过是附带性质。”当时北京最古老的戏馆广和楼,又名“查家茶楼”,系明代巨室查姓所建,座落在前门肉市。
    清代茶馆所出售的茶叶,一般分为红茶、绿茶两大类。茶馆售茶与茶客饮啜的方式很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