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锡城忆往 伍虎勇道长:我已遗失自己在另一个世界的籍贯


    口述:伍虎勇,采访、笔录:解人颐
    金银铜铁,打一个城市的名字,无锡,这是小时候常常被问起的一个谜语,提到江南,也许更广为人知的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杭,而就在这苏杭之间,无锡就那样不温不火的延绵了千载。
    
    而就在这苏杭之间,无锡就那样不温不火的延绵了千载。(资料图)
    “出个秀才容易,出个本领出众的道士难。”
    说起我对无锡最初的印象,就是袅袅续续的江南丝竹,我的爷爷伍鼎初是当时无锡道教所谓的“十兄弟”之一,江南道教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锡正一道士,素以吹、拉、弹、打、唱为做法事的基本技能,在斋坛上他们用吟唱和器乐演奏等多种形式,表现召神遣将声势磅礴的场面,镇压邪魔剑拔弩张的威风,盼望风调雨顺求福祈愿的心情,清静无为的神仙缥缈的意境。爷爷本是在无锡棉花弄水濂道院的单堂客师,总管道院大小事务,遇到有斋醮法事也是信众延请的第一选择,从懂事开始就看见家里摆放着各种乐器,虽然一时并不会操弄,但看着他们在一双双手下发出或喜或怒,或悲或乐的声响,总觉得非常的神奇。我十三岁开始正式跟着爷爷学道,常听爷爷说一句俗语:“出一个秀才容易,出一个来事的(本领出众)的道士难,”其实说的就是学道之难,内有内功的修炼,外有吹、拉、弹、唱、写的要求,缺一不可,而其中道乐尤其重要,道教音乐的演奏要求道士在乐器演奏和声乐演唱上,将专业性、技术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
    
    其实说的就是学道之难。(资料图)
    一场法事中的核心人物
    传统无锡的道观,固守着一套学艺旧法,小道士进道院,先要从敲翁钹(七钹)开始,然后击小锣、木鱼。在对道乐有所熟悉之后,再学习吹竹笛。在斋醮道场上分别有四个主要的位置,被称为阁老位,分别是琵琶,三弦,敲鼓,以及班首。每个位置至少要有二到三年的时间磨练,才能进入到另一个位置,所以从入道到最后能够独立担当一场法事,大约需要十三四年的时间,我爷爷去世之后,我又拜爷爷结拜兄弟尤墨坪法师之子尤武忠先生为师,继续学高功,高功是一场法事中的核心人物,除了要对整场的流程全然掌握之外,对道教科仪的内密以及大量的唱白都有很高的要求,也只有成为高功,才能被尊称为法师。回首往事,从起初入道至最后学成,已十五年光阴了。
    
    从起初入道至最后学成,已十五年光阴了。
    无锡的骄傲:阿炳
    在学道的过程中,我因为是家学,很早就跟着爷爷一起外出行道,做斋醮法事,在学道或一同外出演法的过程中,有时偶尔也会听到一些老前辈们提到的掌故,拿现在的话说也就是业内八卦信息。其中常常提到的一个名字就是——阿炳。阿炳是无锡的一个骄傲,也许很多人并没有来过无锡,但是对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却耳熟能详。提起阿炳,我们这一支和他还有着特别的渊源。阿炳原是无锡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我师祖华伯阳的火神殿比邻而居,如今你来到无锡最繁华的崇安寺,还能找到在高楼大厦包围下的一片矮房,那里就是阿炳的故居。阿炳,原名华彦钧,虽然其一生潦倒,但是他的音乐造诣,无论是业内还是业外都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为当时的翘楚人物。
    而其中特别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不得不提到阿炳的两次领衔表演,解放前,随着各地百姓涌入上海,各地的道士也纷纷进入上海设立道院,这些道院就是住家门口挂上道院表牌或道士名牌,客堂供奉张天师或元始天尊等神像画,一般不供香客烧香,只承接道场,按约到斋主家做道场,道院或道房的主人称当家,没有道院者则称赴应道士;由于法事做法、唱腔、服饰因地而异,各有特色,因而多以不同地区而形成帮派组合。上海本地道士称为本帮,其他还有锡帮,苏帮,宁波帮,绍兴帮等各路人马,其中班首与赴应道士多以固定的茶楼为联系接头的地方,如鑫楼茶馆、大罗天茶馆(本帮)、八仙桥得意楼茶馆(宁帮)、畅园茶楼、同芳居茶楼(锡帮)、湖园茶馆、凤鸣台、万兴楼(常熟帮)等。
    
    阿炳以娴熟的击鼓技艺,超人的演奏才华,震惊全场,征服了无锡听众。(资料图)
    虽然各帮道士主要为本籍贯的人士服务,但是每年为了显示自己地区道士的实力,都会选择举行一次盛大法会,邀请自己各路的好手集中献艺,锡帮当时在上海大约有七十余人,某年锡帮在现上海常德路上的锡金公所举行中元法会,阿炳就曾被特地由无锡请至上海进行法事伴奏,可见阿炳的道艺,彼时已享誉整个无锡道教界,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如果说这一次在上海的表演只是耳闻的话,另一次在无锡当地的演出,则为我师父尤武忠先生亲眼所见。那是1947年的夏天,无锡道教界在雷尊殿无极坛举行谢天礼忏,盛况空前。那时是无锡道教乐坛辉煌的年代,人才辈出,其佼佼者被誉为“十个党”或“十兄弟”,其中有我爷爷伍鼎初,也有我师父的父亲尤墨坪,以及阚献之、朱勤甫、王士贤、、王云坡、谢濂山、田琴初、赵锡钧、支廷祯这样的十位道乐高手。司鼓一职,本来应该由具有“南鼓王”美称的朱勤甫担任,但这次让贤,由阿炳领衔司鼓。阿炳此时已经双目失明,只见他坐定位置之后,伸手摸定五种乐器的方位,无须一一试击,一个手势,演奏就开始了。阿炳以娴熟的击鼓技艺,超人的演奏才华,震惊全场,征服了无锡听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