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皇帝的一字之改,让青城山的名字尽显神韵


    文/ 罗树凡
    问道青城山全媒体平台将推出《青城山道教志》系列文章,对青城山的自然奇趣作较深层次的探索,涉及巴蜀文化和古代宗教文化的演变,当然探讨得更多的是关于青城山道教的发展历程……敬请关注!
    
    《青城山道教志》(资料图)
    青城山名字的出现原来是皇帝的神来之笔
    青城山这个名字的出现,还是唐开元十八(730)年的事了。这位风流天子在解决飞越寺僧与常道观道家,争夺这块“神仙都会”而发生的历时20多年马拉松式的佛、道之争,作出了“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的裁决。不知他是否有意,在亲书手诏时,将“清城”去水作“青城”。皇帝的天威,自然不敢违背。致使青城之名,流传至今。唐明皇可称作一字之圣,后来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推一敲,一字之别,成为诗坛佳话。而李隆基去“水”作青城,仅仅抹掉水旁,不变音,而意境却极为不同。“青”概括这座名山的神韵,可称得上是神来之笔,也是千古绝笔。也或许是歪打正着,却起到了概括这种名山神韵的作用。
    青城山在历史上名称很多,两晋、隋唐、开元十八(730)年前叫“清城山”,这有山上大字岩石石刻可证。两汉和三国时叫“汶山”或“天谷山”,秦时叫渎山。此外,还有丈人山、赤城山、清城都、天国山诸名。这些山名,各有各的来龙去脉,不必一一叙说。其中,只说它的原名“清城”和“丈人山”两条,这是可说明它同道教的渊源和它饱含东方道教文化的精髓。
    
    “青”概括这座名山的神韵是千古绝笔(资料图:图源网络)
    曾用的两个名字——“清城”和“丈人山”
    先说“丈人山”,这个名字见诸典籍的事《云笈七签》卷七十九引东方朔《五岳朝真图》序;它的来源是,我国第一代先祖黄帝,战北方蚩尤不下,乃至山下拜求时任“陶正”(主管烧制陶器的官员)的宁封,宁封教黄帝龙蹻飞行之术,后来黄帝战胜蚩尤,统一了华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公认的共同祖先。黄帝为了答谢宁封,封宁封为五岳丈人。这就是该序所说“拜清城为丈人、署庐山为使者”的出处。青城山上现在的“访宁桥”“龙蹻栈道”,就是这传说的遗迹。由此可见,这传说的流传十分久远。
    至于“清城”之名,则源出古代神话中的“清虚的神守”的典故,意为这里是清虚空灵的仙境,是神仙都会。《列子·周穆王篇》说:“清都、紫薇,天帝所居也!”,西北的昆仑山,则是西王母的居处。青城山还有一个最古老的名称,叫“成都载天山”。(见《山海经》卷十七)这个名称同蜀王的宗教祭祀有关,原来在古蜀国时,蜀民以青城山为神仙之山,传说中的蜀王杜宇后来也隐居山上,成仙而去,故称为“载天山”,是蜀王祭祀山川的圣地。据《史记·封禅书》及《汉书·郊祀志》的记载:秦并天下后,令负责祭祀的官员,将全国名山大川编排为序,统一规定祭祀级别,渎山(青城山)、江祠(祭祀李冰的祠宇)都是皇帝敕封的国家祭祀山川的圣地,可说是蜀、秦文化的延续。这里附笔说一句与本文额无关,而又极为重要的话:本人考证1974年出土的李冰和堰工石像,是汉继秦绪的国家级祭祀江祠的主神,府君是汉帝敕封的尊号,意为水府之君。秦的敕封,更加强青城山名山大川的地位,不妨这样说,在秦汉,青城山已是国家级的名山。
    
    “清城”之名意为这里是清虚空灵的仙境(资料图:图源网络)
    改动一字而成为名山中的山名之一绝
    青城山的范围,历代说法不一。大抵古时渎山、汶山都泛指西界诸山,即今都江堰市、崇州市、大邑县等与之连接的诸山,故又称为“西山”。故北周宇文邕道经《无上秘要》(洞天品),“清城山周围二千里。”前蜀徐太亨《青城山丈人词庙碑》云:“夫丈人山者,本青城山,周围二千七百里”。这些说法,都由于古人对地域观念不很精确的缘故。同一原因,在行文时也时常出现名义而实同的称谓,这种状况,一直衍至宋代。宋人的地理专著《方舆胜览》才明确规定它的范围:“天国山在永康县,左连大面,右接鹤鸣,前邻狮子,后枕大隋,诸山络绎,不一其名,要皆青城山之支峰也”。其范围是 都江堰渠首岷江以西,西岷六顶以东,寿溪河以南,䢺江以北。古代蜀人称为“西山”的山岳地区,也是前文提及的“渎山”、“汶山”。该地区秦时统属于临邛县,汉时统属于江原县,以后又分属于齐基、晋原、清城、永康、大邑,崇庆等县。按照近代行政区划,古之青城山跨今都江堰市、崇州市、大邑县及汶川相邻地区。今之青城山,由于各支峰均各自成名,其范围已有缩小,统在今都江堰市境内,分青城主山、前山和后山。
    开元十八(730)年,唐玄宗李隆基将“清城山”改为“青城山”。这一字之改,将玄妙的仙都同媚丽的仙姿巧妙的结合,形成仙凡结合,人神共欣,具有形象生动、意气飞扬的特色。如同雁荡山一样,应该是名山中山名之一绝。(编辑:妙眼)
    
    (本文由腾讯道学整理发布,转载自 问道青城山 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