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终南仙山首位隐修人,他修成了吗?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1:11:43 腾讯道学 知乐斋主 参加讨论
文/知乐斋主 道教作为中国的根底,是富有生活诗意和美学情趣的文化形态,道教所追求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是自然主义和自由主义的道家传统,这个传统表现在道教的发展历史上,就是避世隐居和农道并重的传统。两千多年的道教史上,道教逐渐从山林地走向都市、走向民间,但在世俗生活和权力中心之外的山林之中,隐修道教以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方式延续和发展至今,隐修道士师徒世代薪火相传真道秘诀,传承了道教最核心的根本教义和修持方法。 终南山自古是道教仙山,历来为道家隐士所钟情。(资料图 图源网络) 自古仙山隐高士 终南山自古是道教仙山,历来为道家隐士所钟情,历史上终南山就成为大批隐修道士的栖居之地,如今的终南山仍然生活着数量众多的隐修道士,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叫做比尔·波特的美国人,在陕西终南山寻访当代隐士,后来写成了一本《空谷幽兰》的游记在国内出版畅销,引发了人们对当代终南隐士的深切关注。近年来,笔者在终南山的宗教田野考察,加深了对当代隐修道士群体的全新认识,更深入地了解了他们宗教生活和日常生活在内的真实生存状态,他们对大道的坚守和执着,对生命的思索和实践,让人们为之动容和起敬,他们生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与挣扎中,也更当引起道教现代化的深层思考。 在道教教义体系中,洞天福地学说和丹道学说是最核心、最隐秘的理论。(资料图 图源网络) 金丹道教的隐修传统 自古终南多隐士,历史上众多高道仙真、名贤高士、佛门高僧、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选择隐居终南胜境,或避世以明志,或嘉遁以扬名,或纵情山水,或潜心修持。在众多的终南隐士中,隐修道士作为特殊的宗教修道群体,是道教修道理论的实践者。在道教教义体系中,洞天福地学说和丹道学说是最核心、最隐秘的理论。 洞天福地学说作为道教的宇宙论,认为洞天福地是与“大天世界”相对隔绝的“小天世界”,是气候宜人、环境清幽的理想生活场所,一般为地仙栖息之所,居住在洞天福地的修行道士也能够很快得道成仙,因此历史上众多的仙真高道莫不隐修洞天福地,以求仙道;而丹道学说作为道教的生命学说和修炼体系的核心理论,经历了以金石为药的外丹到以精气神为药的内丹的转变,形成于唐五代的钟吕金丹派成为众多道教内丹派的理论源头,金元兴起的全真教和金丹派南宗传承了钟吕金丹的学说,成为道教教义中最富有生命力的核心理论。不管是外丹和内丹修炼,对炼丹的外部环境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众多的洞天福地也就成为当然的首选之地。 但终南作为道教仙山很早就已与昆仑齐名。(资料图 图源网络) 终南山虽未列入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中,但终南作为道教仙山很早就已与昆仑齐名,东晋神仙家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金丹》篇中,就将终南山列为适于炼丹的道教仙山。终南山很早就有仙真隐居,据《楼观先师传》所载,传说周康王时就有关令尹喜在终南山结草楼以观天象,遇老子西行而为之说经,今终南山楼观台尚留老子说经台,尹喜当为终南山最早的隐修道士了,尊尹喜为始祖的楼观派也成为最早的道教隐修群体,又称为犹龙派或隐仙派。 北周武帝废佛道,但对楼观道士独有尊崇 魏晋南北朝时先后有楼观道士尹轨、梁谌、王嘉、牛文侯、尹法兴、陈宝炽等隐居终南潜修。北周隋初楼观道已经成为影响深远的第一大道派,北周武帝废佛道,但对楼观道士独有尊崇,诏建通道观于楼观台附近的田谷口,其中有楼观道士严达、王延、苏道标、程法明、周化生、王真微、史道乐、于章、张法成、伏道崇十人以道术相忘尘世,世号曰“田谷十老”,今楼观台附近发现尚有“田谷十老祠”和通道观的遗址[赵文朝:《田谷十老祠和通道观:田谷之左的新发现》,《中国道教》2014年01期。]。 隐仙派所尊的五位祖师 唐末五代道教内丹术兴起,形成于此时的钟吕金丹派与楼观隐仙派亦有密切的联系,《张三丰全书·道派》称老子传丹道于文始真人尹喜和少阳真人王玄甫,分别开立文始派(隐仙派)和少阳派(钟吕派),至北宋陈抟汇合二派而为金丹南宗,王重阳承钟吕道脉而为金丹北宗,元以来南北二宗复合流为全真。明初全真道士张三丰自称为隐仙派的第六代传人,作为一代高隐,张三丰生卒经历世人皆不详知,其行踪飘忽不定,洪武、永乐两帝多次遣使寻访无果,也为隐仙派添加了更多神秘的色彩。隐仙派是传承楼观隐修道统的全真新道派,隐仙派所尊的五位祖师:老子、尹喜、麻衣道人、火龙真人、陈抟都有隐居终南的修道经历。 也为隐仙派添加了更多神秘的色彩。(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全真派创立渊源 钟吕派祖师的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等人也皆曾隐修终南山,据宋释志磐《佛祖统纪》载:“钟离权,字云房,自称汉时遇王玄甫,得长生之道,避乱入终南山,于石壁间得《灵宝经》,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为天地升降之宜,气中生水,水中生气,即心肾交合之理,乃静坐内观,遂能身外有身;唐吕岩,字洞宾,三举进士不第,于长安酒肆遇云房,将洞宾入终南山,授《灵宝毕法》十二科。”[(宋)释志磐撰:《佛祖统纪》卷四十二,《大正藏》第49册,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2003年,第393页。] 又据乾隆《西安府志·释老传》载,吕洞宾、刘海蟾隐修终南山,遇真阳钟离权点化成仙[(清)舒其绅等修:《西安府志》卷三十七,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影印清乾隆四十三年刊本,第2057、2058页。]。金元兴起的全真教也与终南山有着密切的关系,据《甘水仙源录》所载,金时祖师王重阳曾于终南山甘河遇二仙人,得仙人传授内丹法诀,遂创立了道教全真派,七真分头阐教开派,全真教遂成为最有影响的道派。 全真教继承了钟吕金丹派的隐修传统,多幽栖山林、恬淡无为以自适。王重阳仙逝后,七真中的邱刘马谭四人扶柩归葬终南,马丹阳、丘处机、刘处玄等皆曾隐修终南以磨练心性,而全真教更因七真的弘扬而成为元代道教的重要流派。明朝正一教贵盛而全真教一度沉寂,以性命修炼为务的全真教徒隐修以自存,也成就了全真教内丹理论的进一步成熟。元明清以来,作为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的终南山重阳宫所属各宫观,聚集了众多的全真教徒,而终南各处的庙观庵堂洞穴茅棚,更是散居着大批隐修道士,亦多为全真之属。 亦愿不留姓名于世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清代依然有不少全真道士隐修终南,据《终南仙境志续编》载:周至县境终南山马岔峪口有刘师洞,“相传清时有道士不知何方人,日常坐此习静炼汞,时或出洞募化香资于人,无他求。人但以刘师呼之,后果羽化此洞。”[(清)刘昆玉辑:《终南仙境志续编》,樊光春主编《终南仙籍》下卷,三秦出版社2014年,第960页。]在终南强弩谷山腰有朱仙庵,“邑有朱姓者性好道,隐此修炼,果成真,邑人为立庙,遂以朱仙名。”[(清)刘昆玉辑:《终南仙境志续编》,樊光春主编《终南仙籍》下卷,三秦出版社2014年,第970页。] 如此之类,不一而足,无名隐修道士遍布终南山各处,不可尽书。如今终南山隐修道士中,多以全真各派为主,而隐修道士们多如前辈一样,亦愿不留姓名于世人。(编辑:孟淅)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知乐斋主,腾讯道学专栏作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