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天竺山道观真实记录 信仰在清苦中坚守
http://www.newdu.com 2025/01/24 09:01:43 腾讯道学 李金澍 参加讨论
图/文 李金澍 健步如飞有高人 2015年9月2日,我从西安开车前往陕西山阳天竺山,去探访那里的道观——双峰观、云盖观。 天竺山索道上下落差是800米,上山的过程可以体会到“山外有山”的含义,渐渐地就升到了跟云齐平的高度。从车厢向外望去,可以看到山上郁郁葱葱,植物种类非常多。 天竺峰上,道长健步如飞 上山时,许锐与胡道长每人背一竹筐菜,负重几十斤,我什么也没拿,还被他们落下老远,每走几十个台阶就必须得停下来喘一喘、歇一歇才能继续跟上。这样大概走了二十分钟半小时的样子,就先到了铁钟坪,也就是双峰观的所在地。 之所以叫铁钟坪,是因为这块地方原来有三口子母铁钟,但可惜的是大炼钢铁的时候被山下的人拿去化掉了,现在空留了这样的名字。双峰观得名的原因是,从道观大门往里望去,可以看到摘星峰、绣女峰两座山峰。 双峰观中炒馍花 看到我来,胡、叶、徐三位道长都亲切地过来嘘寒问暖,这让我感受到了道长们特别清净的那种关怀。叶道长说要给我做饭下面,我说吃点干粮就行,贾姐就到灶台前去给我烧火热炒馍花。 双峰观的厨房 以前在余道长@丰阳道人的微博上看到过双峰观的厨房和餐厅,当时觉得桌子虽然旧了还是很整洁,并不觉得条件差。这次亲自来访,才知道那里的条件有多艰苦,外墙的皮没有一处是好的,很多地方的都露出了山石。厨房里确实很整洁,灶台擦得很干净,我摸了一下,虽然是中午刚做完饭没多久,但一点都不油腻。厨房的一角堆着很多劈好的柴,可见这里劈柴也是日常的修行之一。 所谓餐厅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张桌子上面的油漆斑驳,坐的凳子是条凳,坐下去的时候要注意平衡,一是因为凳子会翘起来,二因为地是不平的,坐不好就会晃。餐厅中间放着一个水盆,顺着盆子向上看到一块棚子——原来房顶漏雨,棚子和盆都是用来接水的。 叶道长倒了一碗水给我,笑呵呵地要给我放糖,我说不爱喝甜的,他很认真地说,山上冷,要喝热水,也要喝甜水才行。 贾姐这个时候把馍花热好了,还给我拌了一碗黄瓜。炒馍花就是把馒头切成小方块,用油炒。我有十多年没吃过了,所以吃得格外的香,尤其是碗底的一层碎渣渣是香味精华之所在,每一粒渣子都浸满了油和盐香,再加上颗颗分明的有点硬有点韧的质感,简直好吃到停不下来。 炒馍花,每一粒渣子都浸满了油和盐香 山上没有什么菜,黄瓜就是很金贵的蔬菜,能为我一人拌一份黄瓜,这让我十分感激。而在大家的印象里,拌黄瓜一般都是要放蒜的,但双峰观是一座全真的道观,葱、蒜都是不可以吃的。那么,双峰观的黄瓜里的调料是什么呢? 是一种香味很重的叶子,叶道长告诉我那是霍香。对,就是霍香正气水的那个霍香。在观外的一小块菜地上,我有幸见到了霍香,正开着娇艳蓬勃的紫花。 山上修殿施工难 双峰观的厨房和餐厅都在道观进门的地方,上了台阶才是观的主体建筑。而主体建筑就是通明殿,斗姥殿,还有道长们住的几间摇摇欲坠的房子。之前,通明殿的墙已经倒了一部分,余道长跟道观的道长们商量,决定拆掉重修。这次来访时,通明殿只剩前面一堵墙,后面都被拆掉了,拆出来的石头在旁边堆着。有几个工人在挖殿后的山体,希望扩出来一些地方,以便增加通明殿的空间。 扩山体也是很艰难的,因为天竺山的山体以大块的石头为主,植被又很茂密,在扩山体的时候,单是挖石头就非常困难,全靠人力一点点凿,一点点撬。碰到高大的树木,就要先把树砍倒,再把树根刨出来。而所有刨出来的这些山石、土块、树木,都要靠两轮车运到观外。工程进度非常慢。 看着工人们干活,我也理解了在山上修庙的难处。没有大机械,全靠人力,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晴天才能干活,阴天就起雾下雨,下雨不单是阴冷潮湿,而且泥泞不堪,安全都成了问题。 山上施工难 最简单的晚课阵容 不简单的专注 从双峰观到大顶云盖观一路都是上山,这一路对我来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吹来的风是香的,夹杂着野花野草和山上树木的香气,层次很丰富,很难分辨出里面具体有哪些植物的味道,但那种香气不仅荡涤心肺,让人神清气爽,而且还能增加人的幸福感。 当我坐在台阶上休息的时候,我看到连绵高耸而又青秀的群山,环绕它们的是又轻又透又白的雾气,看上去又软又弹,比雪白的棉花团更柔软,比舞台上的干冰升起时更雍容。这样的云朵和山色我并不是第一次见到,但这一次却让我有一种身临仙界的感受,似乎随着台阶向上走,一直走,会踩着云,会踏着雾,然后一直走到南天门去。 怀着这样的心情,走到了大顶上。很开阔的一片空地上,看到的却依然是一幅破旧的景象。从小广场上到道观的台阶是临时搭建,管子+木板的结构让我非常害怕自己一脚踏空,万一卡在台阶上,那就出了一个大糗;山门两旁的房子看上去至少也是解放前的建筑。 大顶上一片破旧 进入三清殿,道长们正在做晚课,但这个阵容是我见过的最简单的一套阵容,只有三位道长专注地在诵着。木鱼的声音在空旷的殿中盘旋回荡,铙的声音在里面穿插,年轻的虽然单薄但齐整的诵经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大哉壮哉的庄严感,让我顿生敬意。 信仰在经韵中 手把手传承 晚课结束后,陈道长招呼我喝水。我一边喝水一边看李政跟王仙姑、陈道长学经韵,还有铙、钹的节奏。他们认真的劲头、简陋的环境和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 征得道长们的同意后,我拍下了一张照片,发给了余道长。余道长后来发了一条微博,说这张照片让他想起以前,师兄们手把手教会他学经的情景。 天竺山的道教活动历史已有上千年,中间虽然有断续,但总是有那不畏生活清苦的高道辗转来到此处,开荒拓土,自己过着最简朴的生活,却动用一切力量整修道观。也总有那些为这种精神感召的修行者,从四面八方赶来,聚拢在这简单至极的地方,手把手的学,再手把手的教,把这悠长的经韵、对神仙的敬意、严谨庄重文辞优美的经文一代代传承。 经韵在手把手中传承 条件特别艰苦 饭特别好吃 很快就吃饭了,大家围坐在一起,桌子摆着一双公筷。我刚坐下,王仙姑就热情地往我碗里夹了很多菜。这菜里依旧是不放葱蒜的,也许正是因为没有这些调料,每一种本来的香气得以显露。 我边吃边想起天竺山道观群里的道童大姐,她在今年吕祖像开光时来过天竺山,之后每次提到天竺山总有两点是必须说的,第一,天竺山的条件特别艰苦;第二,天竺山的饭特别好吃。以往,我还笑她就知道吃,现在,我也必须要强调,天竺山的饭就是特别好吃。 吃过饭回房,我才注意到云盖观的两个厢房,也就是陈道长和王仙姑住的房间,只有三面墙。 其中一面墙没有砖了,只用木板子、塑料布凑合围着,外面用木棍子撑着,这样勉强可以挡风遮雨。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当时的心情只能用震惊和心酸来形容。 每道菜露出本来的清香 从里面往外看,是可以看到亮光的,也就是说,这面所谓的墙,实际上是漏风的。很难想像,道长们怎样在这样的破旧的房子里过冬。 然而,即使是住在这样的破败的房子里,王仙姑和陈道长也是笑呵呵的,他们的脸上没有愁苦的颜色。 一颗松籽饱含信仰之香 太阳快下山时,王仙姑带我逛了黑龙洞、刀背梁。一路上,我们随意聊着。我问起她是哪里人,为什么会来到条件这么差的山上修行。王仙姑很爽朗地笑着说,她是湖北人,以前一心想要个修神仙,而这里有神仙,条件虽然苦一些,但就是要苦,才能修成神仙。我听着仙姑的这一番道理,心里默默地佩服她的这种心境。 在路上,王仙姑说起,以前条件还要差的时候,每天都要下山去背粮食、背油。下一趟山,再上一趟山,一天的时间就没有了。 秋天来了,山里的松籽成熟了,还要上树去摘松籽。那个时候,王仙姑还很瘦小,不怎么会爬树,就要在别人的帮助下费劲地爬上树,再把松塔摘下来。松树的树枝有时候撑不住人,掉下来也是常有的事。 我默默地听着,看着眼前细小的松树枝子,真的很难以想像她这十几年是怎么过来。更想像不出过去几百年、上千年间,这山中的道长们是怎样凭着一颗决心一代代守下来的。也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山上的松籽 入夜 星空无止境地逼近 晚上很安静,我很想看看山顶的星空,就自己走到院子里。 等眼睛适应山中的黑暗,我发现外面已经起雾了,眼前黑乎乎、雾蒙蒙。天空之上还没有完全被雾遮住,只有一颗最亮的星微弱地闪着光。当时,我心里有点失望,就回过头来往山门里走。可是,没有走两步,我又不甘心地回了头,却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 那雾在我回过头的几秒钟之内散去了。 散得一干二净,眼前我看到的,是清晰的山的轮廓,远远的山下的灯光,天上越来越多的星光在向我眨眼。那一瞬间,世界是那么清晰美好,那种惊喜的感觉真不啻于一个高度近视的人第一次戴上眼镜的那种清晰明亮。 我一个人坐在大顶边的台阶上,仰头看着天上的繁星。随着夜的加深,星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从点连成线,又从连绵延成片,从清晰到更加清晰,就像电视从标清,到高清,再到4K、8K、16K,我感受到的就是那样一个没有止境的逼近与清晰。 回到房间,可能是冻得久了,我很快就睡着了。一夜,只听得外面丁丁当当的风铃在响,清脆入耳入心,让人觉得夜更加的静了。不时也有风的呼啸声,吹得屋外的塑料布呼呼的响,也让人的心不由得揪起来。 山上的野花娇艳欲滴 山路野花娇欲滴 醒来后,决定去天竺峰看看。 一路都很小心,终于到了,却发现雾更重了。站在天竺峰顶看大顶,雾时浓时淡,大顶和三清殿时隐时现,飘飘渺渺,仙境也就是这样吧。 吃过早饭,辞别了云盖观和道长们,我先下到了双峰观。 一路上都在下雨,还好雨滴并不大,滴在身上竟然还有一种很舒服很清秀的感觉。路上看到的野花因为下过雨的缘故,显得更加娇艳了。 因为下雨,双峰观里的工程基本上也都停了,工人们、道长们陆陆续续聚在客堂里准备收看阅兵。 说是客堂,听上去是不错的房子。其实也是摇摇欲坠。之前,因为下雨,客堂的墙已经塌了,所幸当时没有伤到人。余道长@丰阳道长回来带人看过后,因为预算有限,决定先拿石头垒起来,把通明殿修好之后,再修客堂。 所以客堂,实实在在就是个危房。 大家就在这样的危房里开开心心地看阅兵。 飘渺仙境不过如此 百年老木诉说着虔诚 瞿道长是位坤道,也是余道长@丰阳道长的师父。今天见我又下了山,瞿道长一边招呼大家去看电视直播的阅兵,一边招呼我到双峰观最好的房间,要留我再住一晚。但到了那个房间里,依然也是很旧的一间房子。瞿道长一边把我让进去,一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前一阵有一个人带着孩子来了,孩子一见这样的房间就说,咱们住在哪里呀?那家长说,就住在这里。孩子就紧着往外走,这墙这么黑,把墙刷白了咱们再来吧。 虽然说着百般发愁的事,瞿道长却面如静水,少许的情绪只能通过声音起伏才能辨出来。我仔细看着瞿道长,她的脸色微黑,皮肤光滑,没有多少皱纹,头发花白,梳得很整齐。整个人的状态很精神,也很清静,让人一望而知。 一起看阅兵的时候,我冻得连打几个喷嚏,瞿道长怕我感冒了连忙生起一盆火。 瞿道长升起一盆火 火渐渐生起来,柴块劈啪作响,烟很大,有点呛人,另外也带来了有着松树香的树枝燃烧的味道。瞿道长边拨火边说,这些几百年的老木头都是拆房拆下来的,终于为人类服完了最后一点务,升天了。旁边的一位烤火的师傅说,怎么几百年了。瞿道长说,可不是几百年,光在房子上就呆了二百多年,之前长成材还用了几百年。听了这样的话,再看那盆中的柴与灰,我觉得它们都在诉说着什么,说的话不必我们懂,都融进了那散发出来的温暖与青烟之中了。 正如这一代一代的道长们,守着这一片清苦的修行之地,并没有许多的话,他们想说的,都在那一日一日的经韵与虔诚敬奉的道香之中了。(编辑:斯清如水)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作者李金澍,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倭寇来自东北 最怕崇福院的真武大帝
- 下一篇:跟随专题片一起神游龙门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