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长真子修真布道 济世度人终成宗师


    谭处端,北宋宣和五年(1123)三月一日生,名玉(一说“伯玉”),字通正,号长真子,法名处端,世居宁海。处端“生而骨相不凡”,“博学强记”,以“孝义”著称乡里。谭处端于金大定七年(1167)入道,继王重阳、马丹阳之后,为全真教第三代掌门人。
    
    谭处端(资料图 图源网络)
    幼时不凡经历 少年智慧英才
    谭处端祖上为宁海一大家族,其父为一金银制作艺人。传说处端自幼便极为不凡,曾有过很多离奇的经历。据道家资料记载,谭处端生下来就会说话。六岁时因玩耍掉进了井里,家人闻讯急忙找人前来打救,然而人们下井后看到,处端却像没事似地坐在井中水面上,救上来后他身上一丝水迹都没有。有一年处端家里着火了,屋梁烧落下来砸在处端的床前,可他仍在呼呼大睡,没有受到半点惊吓,被人救出来后,他身上竟没有半点烟尘,使在场的人都感到异常惊奇。
    谭处端天资聪慧,才智过人。处端入学后,先生所教烂记于心,经典所载过目不忘,同学之中无人可比,十岁时便可赋诗。夏日炎炎,人们齐聚葡萄架下纳凉,大家见处端也在场,便纷纷哄劝着他赋诗作乐。处端看了看葡萄架,抿嘴一笑便把一首青词吟咏了出来。听了词中“一朝蜿蜒青龙架,观者皆仰之”的佳句,人们不禁哈哈大笑:“小小年纪,口气不小,还‘一朝蜿蜒青龙架,观者皆仰之’!有志气,有志气!”
    谭处端生长于富室大族,门风严谨,再加上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不几年便成为一位精通诗书经史的后学才秀。据《水云集·范序》记载,谭处端“生而颖悟,识度不凡。善草隶书,为人刚正。有操行,乡里敬惮之。”由《水云集·范序》及其他一些史料记载可知,处端同一般读书人不同,他性情刚直,处身端方,为人豪侠,见识过人,作事从不随波逐流,乡人对其颇有敬畏之感。
    凭谭处端的气质才学,人们本想他将来一定能有一番大作为,然而谁知他却喜好上了道学,后来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出人意料地出家当了道士。当然,作道士对处端来说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处端入道后写出了不少道学著作,为我国的道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总算没有埋没他一肚子才华,应该说这也是他人生的一场造化。
    因缘入道还是寻医入道?
    关于谭处端信“道”的经过,很多道家资料都有记载。据《长真碑记》记载,处端早年曾做下一个梦,梦中横空有一个偌大的席子,处端飞升席上看到上面危然端坐着北斗星君,处端慌忙下跪叩拜,当他行完礼抬起头来时,北斗星君却不见了,处端一着急便醒了。处端认为这是仙人前来度化自己,他从此信起“道”来。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据《像传·处端传》记载,金大定初年的一个冬天,谭处端因外出赴宴大醉而睡在了归家的路上,风雪之中他患上了麻痹症,从此双腿行动困难,只能靠双拐支撑着走路。失去了行动自由之后,谭处端非常痛苦,四处求医多方求药也没能治愈。受道家思想影响,处端认为自己的病因可能是前世罪孽所致,因而仅凭药物难以治愈,他于是暗颂《北斗经》以求解脱,但仍没不见好转。
    据《金莲·长真传》载,金大定七年(1167)冬,谭处端听说宁海马丹阳家住进了一位陕西道士叫王重阳,具有很高的医术和道法,于是急忙拄着拐杖前往拜谒求治。此时重阳正在修炼,因此闭户不纳,处端坚守至晚,不绝地轻轻扣门,重阳以其诚而纳见之。是夜二人同榻而卧,倾谈十分亲密。次日晨起,处端步履一如既往,于是叹服,称重阳为“神人”。嗣后,视财产若粪土,毅然弃家入道,侍重阳于左右,终身不变。重阳乃赐其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
    关于处端入道的说法很多,据《长真碑记》记载,长真来到重阳所住的地方,要求拜师入道。重阳非常高兴,赞誉了处端,并让他住在了庵中。隆冬时节,严寒刺骨,可处端和重阳还要枕着海藻睡觉,冻得处端手指都快要掉了。这时重阳把脚伸开让处端抱着,不一会就浑身出汗,双腿随即好了起来。天明时重阳让处端用自己用过的水洗脸,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痼疾就完全好了。
    另外《像传》和《续编》中也都有类似的记载,所不同的是重阳一直没有给处端开门,而是“突然门自己开了”,重阳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仙缘,于是把处端让入室内亲切交谈,相伴而卧,天明起床后处端那双腿就全好了。其妻严氏见处端久久不回,便去庵里探问究竟,因处端大怒而离去。之后,处端便拜师入道了。
    磨练心志 终成道家宗师
    谭处端自加入全真教后,便在重阳师父的指导下开始了严格的道家修行生活。据《金莲·长真传》记载,重阳要求处端一切听从师父教诲,泯灭自我,断绝思虑,头戴青巾,身穿纸布,沿街乞讨,借以磨炼心志。
    为了加深教化,重阳还赋写了一首《赠弟子颂》赠予处端。诗中要求处端抛却妻子舍掉爱,要尽力忘我断绝思虑,要耐饥、耐寒、耐酷暑,要头戴青巾身穿纸衣行乞讨钱。
    重阳真人一边教导弟子乞讨修行,一边带领他们四处传教布道。金大定八年二月晦日,谭处端与马丹阳、丘处机、王玉阳诸位师弟一起随重阳师父携锸上山,拓地诛茅,开凿烟霞洞,进行创教布道活动。
    全真教创立后,处端即随重阳师父离开烟霞洞,径往文登县创建全真“三教七宝会”。金大定九年四月,处端又随重阳折返宁海,入居邑人周伯通所建之金莲堂创建全真“三教金莲会”。九月,赴登州先后于蓬莱、福山两县创立全真“三教三光会”和“三教玉华会”;十月,于莱州创立“三教平等会”。
    五大法会创立后,重阳真人即率丹阳、处端、处机、处玄四弟子西去陕西,以实行他那“布道于四海”的传教活动。然而事与人违,重阳在抵达汴梁王氏磁器店时不幸染病仙逝。
    
    全真七子与王重阳(资料图 图源网络)
    重阳临终前将马丹阳、谭处端、邱处机(刘处玄不在)叫到床前嘱咐说:“丹阳已得道,长真已知道,吾无虑矣。处机所学一任丹阳,处玄由长真管领之!”重阳去世前赋诗曰:“一弟一侄两个儿,和余五个做修持。结为物外亲誊属,摆脱尘中假合尸。周匝种成清净景,递相传授紫灵芝。山头并赴龙华会,我赴蓬莱先礼师。”诗中“一弟”即指谭处端。
    重阳创立全真教所收弟子最有名的莫过“海上七真人”,而这“七真人”当中最为重阳器重者莫过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四个人后来依次都作了全真教的掌门人。然而这四个人中,当时刘处玄24岁,邱处机23岁,都很年轻,两人道学根基也都很浅,因此传帮带的任务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马丹阳和谭处端的身上了。
    马丹阳和谭处端都是饱学忠诚意志坚定的道教信仰家,自然没有让重阳失望,在他们二人的苦心训导下,邱处机和刘处玄最终都成了颇负盛名的道家宗师,而全真教也成了可与历史上早出一千多年的“天师道”并驾齐区的最大道教教派了。
    修真布道 济世度人
    大定十年春,谭处端和马丹阳、邱处机、刘处玄三位师弟于汴京葬罢祖师,即起程途经洛阳入关。一路上过华岳,访京兆,传教布道抵达终南祖庵。
    大定十一年(1171年)辛卯,谭处端随马丹阳等三位师弟居刘蒋庵为重阳祖师修治葬所。
    大定十二年,四真安顿好终南诸事后即远赴汴京,将师祖王重阳之仙骨移迁归葬于刘蒋祖庵后并庐墓三年。
    大定十四年八月间,丹阳、长真、长生、长春于户县秦渡镇真武庙月夜共坐,各言其志。丹阳曰“斗贫”,长真曰“斗是”,长生曰 “斗志”,长春曰 “斗闲”,次晨各行其志而别。
    谭处端与众师弟离散后,先“寓河南新乡,继往卫州,过高唐,至阳武,传道不辍”,此后又经睿州过华阴达洛阳,继续济世度人。
    全真教自创立后,其影响迅速扩大,谭长真作为仅次于长门师弟马丹阳的全真教第二号人物,其影响自然非同一般,要求跟随他学道的人络绎不绝。据《水云集·范序》中记载:“长真先生,往来于洛川之上,行化度人。从其教者,所至云集。”
    睿州是谭处端传真布道留下足迹最多的地方。当时地方上流行温疫,谭处端便四处为百姓治病求药,积下了不少功德,受到了百姓的崇信。由此,谭处端在这一带的道教活动得到了重大发展,他的声望也从此一传千里。《水云集》中“在淇门镇,为众人每日求药”诗,就是谭处端当时所作。
    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谭处端由同州南下来到了华阴县。在这里,他脖子上生了一个大疮,对他的生命造成了威胁。生死之下,谭处端坦然处之,仍然是一门心思地修真布道,充分展现了一代高道那“清静无为”的心态和对弘扬道教的执着。
    所有这些,从当时他所写下的诗词中就可领略一二。
    他在“游华山”诗中写道:“粝食粗衣度岁华,白云高卧隐烟霞,心香福炷灵源起,定观莲峰十丈华。”
    他在“颂”中写道:“六年炼尽无明火,十载修成换骨丹,湛湛虚堂无挂碍,已知跳出生死关。”
    他在“赠穆先生”诗中写道:“太华山阴穆老仙,专持清静探幽玄。修补只陀无漏园,常流慧水溉心田。擒猿缚马翠峰巅,定观不用买山钱。舍俗投玄心契悟,善恶之由夙世缘。心香福炷起灵源,查查冥冥达上天。秋月碧潭真了了,野花啼鸟谩喧喧。鼎中火灭开金芯,木上无烟结玉莲。垒功积行满三千,性圆丹结去朝元。”
    诗颂词咏有道意 仙逝朝元宫
    谭处端道学造诣深厚,他对人生万物的参透常常以诗词歌赋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他一生写下了很多诗颂词咏。当时的东牟州范学政称赞说:“其述作赋咏,举笔即成。”这些诗词歌赋有领悟道妙的,有教化度人的,有憧憬仙道的,也有抒情写景的,因此对研究谭处端的思想活动有极大的帮助。
    
    长真子善书龟蛇(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为了“敷畅真风,引人归善”,人们当时曾“镂板印行,广传四方”,但可惜的是“值丙午岁,大水漂没,其板散亡。”
    同其他道家一样,谭处端厌恶人世的纷争,对劳动人民富有同情心。他在“水龙吟”中写道:“世传海有三山,内藏羽化仙芝草。秦皇信此,使令徐福,东游蓬岛。云水风涛,浩浩男女,舟中成老。望仙源缥缈,烟波杳杳,肝肠断——何时到。堪嗟人迷颠倒,谩区区——空生烦恼。不知自起,妄尘遮碍,先天真宝。顿悟家缘,掉守清净,无为功了。得心清意静,性圆丹结,饵仙芝草。”
    诗中通过“云水风涛,浩浩男女,舟中成老。望仙源缥缈,烟波杳杳,肝肠断——何时到”数语,对徐福一干人众在秦始皇的逼迫下入海寻那“仙芝草”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而通过“堪嗟人迷颠倒,谩区区——空生烦恼”寥寥几字,则深深表达了对暴秦的满腔幽怨。
    谭处端在华阴住了几年后,便到洛阳去了。据“长真碑”载,洛阳当时是万人仰慕的道教圣地,著名道师郎然子的故居朝元宫就建在洛阳。这里山水秀美,谭处端早就有意来此修度晚年。谭处端游临洛阳后,受到了当地信道群众的欢迎。他先在朱氏庵里度化信徒,而后入住朝元宫布道。
    据《金莲·处端传》载,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四月一日,谭处端对门人说:“重阳师真与我有蓬莱之约,今将往矣。”说完赋诗一首,枕臂而逝。去世时的姿势与马丹阳的一样。时年六十三岁。
    谭处端为全真教第三代掌教人,他曾创建了全真道“南无派”,为全真教的发扬光大作出了重要贡献。至元六年(1269)正月,元世祖追封为“长真云水蕴德真人”;至大三年(1310),元武宗加封为“长真凝神玄静蕴德真君”。(编辑:怀霜)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谭处端道教生涯考记》整理发布,选自文登市政协编的《中国道教名山昆嵛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