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神洞仙山在宝鸡 探访上古时期宝鸡圣迹


    宝鸡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在远古特别盛行各种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推崇尊天祭租制度,衍生出无数神话传说,这些习俗均为道教传播奠定了深厚基础。由战国至秦代,黄老之学广泛流传于秦陇地区,关于老子和尹喜的仙话传于民间。黄老思想体系以修身养性求长寿为主要内容,它与上古神话相结合便形成了道教早期的是神仙信仰。因此,宝鸡广布神仙洞穴,圣迹众多。
    
    天台山(资料图 图源网络)
    黄老共聚天台山
    相传宝鸡天台山是我国古代三皇之一炎帝采尝百草而中毒遇难之处。距市区约30公里,主峰莲花山,海拔2198米。天台山口的烧香台,相传是黄帝求救炎帝而焚香表达心意之处。
    天台山第二大景观叫“风透玄关”,也是宝鸡八景之一。传说当年老子得混元老祖指点,自华山出发,骑着青牛西行,被宝鸡天台山的山高水绿景色所迷住,居住于此。由于有玄关挡道,老子便让青牛以角拱石,穿石为洞。洞高2米半,宽2米,山风穿洞而过。从此,留下了“风透玄关”的自然美景和“老子骑牛过玄关”的道教动人故事。现在这里有一个天然、人工合成的山洞,高4米,宽3米,深3米有余,内供老子像一尊,正襟危坐,神态非常安详。
    传说伏羲氏、孙膑、葛洪等也在伯阳山居住过。
    陇山神幽 高道隐修
    位于秦岭西北端、渭河上游的陇山,古称陇坻,是炎帝部族活动的重要地区,道教活动遗迹也很多。
    陇山北距崆峒山仅百余公里,汉武帝等去崆峒山时路经陇山,留下了不少传说故事。陇山有龙门山,古名灵仙岩,海拔1800米,相传尹喜曾隐居于此,因汉代娄景称此山为洞天福地,故改名景福山。
    孙思邈曾避诏此山太玄洞;丘处机在此处隐修7年,开创全真道龙门派。
    
    老子骑牛过玄关(资料图 图源网络)
    铁马“道”风大散关
    位于宝鸡市西南五十多华里的大散岭上的大散关,横锁陈仓道(即故道),北起古陈仓(今宝鸡市东),向南沿着清姜河经益门镇、二里关、观音山、大散岭,顺着嘉陵江谷道至凤县抵达汉中。
    关岭的北梁上有一座陡峭的山峰,当地人称“纱帽石”,相传这是古老的“烽火台”遗址。道教老祖老子也曾在大散关逗留休息,道教大师张三丰也踏着古道、途经大散关数次往返于秦蜀二地。
    莲花山上佛道共存
    位于宝鸡市凤翔县境内的灵山,因有大小九个山头,古称“九顶莲花山”,约占地1000多公顷。相传秦穆公在此狩猎,遇见灵鹫鸟,就将莲花山改名为“灵鹫山”,简称灵山。唐代以后在灵山上除建有净慧寺外,也供奉着道教诸仙。
    
    钓鱼台(资料图 图源网络)
    名相谋士多留圣迹
    距今宝鸡市45公里的钓鱼台位于渭河南岸、秦岭北麓的伐鱼河(古称磻溪河),是商末周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姜太公隐居钓鱼之地。历史上周文王访贤招纳姜子牙兴周灭商、奠定800年江山之事便始于此,故有“垂钓始祖发祥地”、“伐纣兴周起步点”之称。姜太公(?—约公元前1021年)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东海上(今河南许昌)人,其远祖为炎帝神农氏。因被文王封为太公望,故称姜太公、姜望;又因其祖先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又叫吕尚。道教故事传说,当年姜太公来此隐居时,见寸草不生,便借太上老君的青牛来耕山梨石、播种柏树,使千亩柏林绵延数千年。
    位于宝鸡市凤县南部的紫柏山,海拔2538米,总面积82平方公里,古往今来许多仙道于此游历修行。著名的“蜀道”连云栈道绕山而行;诸葛亮五次率军北伐中,曾有四次从此山经过;汉初张良辅佐刘邦取得帝位,隐居于紫柏山下,即今留坝县之张良庙。历史上传说的“张良学道”的故事,对我们认识黄老道很有帮助。按照道门中人的说法,张良是“尸解”成仙,成仙后跟随在太上老君左右,号太玄童子。又过了数百年,张良的第八代孙张道陵,创立了天师道,被人看作是道教的正式创立。
    
    宝鸡与炎帝神农氏有着剪不断的缘(资料图 图源网络)
    宝鸡与炎帝神农氏剪不断的缘
    相传我国古代“三皇”之一的炎帝神农氏生于陈仓(今宝鸡市)清姜河东岸的蒙峪沟,他曾用自己超群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振兴农业,制作工具,口尝百草,研究医药,制服水患,播种庄稼,采药行医。由于炎帝善于利用太阳光照,促进五谷生长,世人尊他为“太阳神”。
    传说黄帝大战蚩尤时,开始时九战九败,就向在宝鸡天台山安度晚年的炎帝求援。黄帝从涿鹿来到蒙峪沟,进了南天门,登上第一道山峰,点燃信香。正在天台山采药的炎帝委托九天玄女下山向黄帝面授机宜。黄帝学得九天玄女的战法,又焚香三日,以谢炎帝不记前嫌之恩德。后人为了纪念黄炎二帝,将这座山称“烧香台”,建宫造亭,朝拜祭奠。
    距天台山20公里处,有块地势平坦、绿草成茵的地方,是传说中炎帝治世时首创的“日中为市”的古遗址。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宝鸡道教史略》整理发布,资料选自网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