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天师张鲁 政教合一收人心(2)
http://www.newdu.com 2025/02/15 01:02:56 微信公共账号 佚名 参加讨论
(二)妙计避难留后人 重返祖山传经箓 ![]() 龙虎山“宛如仙境” 在当时的乱世中,张鲁治理下的汉中成了周围民众竞相投奔的一方乐土,时间持续了30年之久,直到最后被曹操的大军压境打破了宁静。试图称霸天下的曹操一直对张鲁有所耳闻,知道这是一块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公元215年(汉献帝建安二十年),曹操亲率10万大军直奔汉中而来。 在权衡局势之后,张鲁计划向巴中退却,手下的将领们都建议张鲁“坚壁清野”,将所有物资、粮草、仓库都烧毁,不留给曹操一粒粮食。这种想法在两军对垒时应该是极为明智的,但这时聪明一世的张鲁却犯起傻来,竟然说:“我本来就想归附朝廷,但一直没下定决心。这次我们退却巴中,避开曹操的锋芒,并非是出于恶意,物资粮草之类的,本就归国家所有,就留给曹操享用吧。”估计当时他的部下听了,非晕不可。要知道,把粮草物资留给曹操,就等于早点让曹操追上自己然后把自己杀掉一样。天下竟然有这样的傻瓜吗?其实随后发生的事情证明张鲁非但不傻,而且很有过人的智慧。 曹操对张鲁刮目相看 当曹操收到张鲁送的这份物资大礼时,做梦也想不到天下竟有这样的好事,这使得他对张鲁刮目相看了。这时候,其实仗已经没必要打了,曹操赶紧派了使者前去慰问张鲁,并且马上封官拜爵,拜张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邑万户,同时封其五子皆为列侯。 或许,就在此时,张鲁其实已经安排了家族的后事——重返龙虎山,远离曹操的控制。只不过,这一切准备都做得极为隐秘。而且他把这一切都只能寄托在他的儿子身上。原因就是当时张鲁所处的位置是在曹操控制的范围,而他日思夜想去的龙虎山属于吴地。赶上张鲁是曹操关注的大名人,想脚底板抹油开溜,应该比登天还难。 曹操取汉中后对天师道恩威并重 曹操攻取汉中之后,对天师道首领采取了恩威并重的两手政策:一方面对张鲁及儿子拜将封侯,另一方面却想方设法削弱天师道的势力,将张鲁等天师道骨干北迁至邺城,以便更好控制。曹操的政治手腕也算玩得炉火纯青了,但是这次他打错了算盘,因为他的对手是张道陵的孙子张鲁,而修道多年的张鲁自有他逃出生天的“妙计”。 妙计逃出政局魔掌 首先,张鲁在申报“户口”上就偷偷做了手脚,并没有将他的两个儿子列在“户口本”上。所以,外界知道他只有5个儿子,连曹操也被顺利蒙骗,只封了张鲁的5个儿子为列侯。而被隐瞒的两个儿子中,很可能就有张盛。这样,张盛才有可能逃脱曹操的控制而返回龙虎山。否则的话,中国道教的历史就要重新改写了。 接下来,就要周密地计划返回的路线图了。如果直接走水路沿长江而下到龙虎山,自然省时省力,但是这个方案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隐秘。虽然张盛的身份还不为外人所知,但是保不齐有人告个密啥的,那就前功尽弃了。因此,选择一条迂回而隐蔽的崎岖之路,避开沿途兵丁,就成了上上策。一切准备妥当后,张盛从汉中秘密入川,然后辗转于贵州、广西、湖南一带山区,被迫当了一名出色的山区“游击队员”。更令人惊异的是,张盛还有超强的忍耐力,并不急于赶路,马上回龙虎山,而是耐心地等到三国归晋时,到西晋永嘉年间,才踏踏实实地回到祖爷爷的炼丹之地龙虎山。 自从张盛回归龙虎山,创建坛宇,招徒传教以后,其子孙世袭效法,修道传经授箓,不过数代天师仍然秉承隐居苦修的修道方式,行为处事非常低调。但是江南各地却掀起了信奉天师道的热潮,而且这股热潮延续千年,至今仍方兴未艾。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洞天福地系列之一:我们真的到过洞天福地吗
- 下一篇:东北道教初祖扬名盛京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