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紫霄洞求梦祈祥 吕祖先师辅世宜人


    紫霄洞于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临海的普陀山西麓,公元978年建,1387年建莆禧所城时重建,建时名浮曦紫霄洞,重建后升名莆禧紫霄洞,现隶属北岸开发区山亭乡东仙行政村,所以也名东仙紫霄洞,俗名仙公洞。据史书记载:“紫霄洞观在新安里莆禧,宋太平兴国三年建,国朝洪武廿年,兴化府通判曹德重建。”太平兴国三年是978年,洪武廿年是1387年。
    
    紫霄洞(图片来源于网络)
    紫霄洞与赏春台
    紫霄洞,山石嵯峨,林岑幽异,自古有紫霄怪石之称。山上崖刻多处,刻工精微,笔力雄健。有望仙门、紫霄洞、说法石、锄云岩、溜玉池、赏春台、洞天等处,均利用天然位置,生成岩石,精工镌成。
    “赏春台”三字,每字长一米,宽七十公分,落款为“干缘柳氏命工而作”,年月为“元至正十三年”,即1353年。此石四方整齐,上面平坦,筑有览海观澜之亭于台上,有九龙之势的鲤江全貌,有舟楫如梭的平海、湄洲、兴化三湾,有银波闪闪、帆樯棋布的乌丘洋万顷渔场,尽收眼底,悦目舒心。“洞天”二字较之“赏春台”更可观,数丈高的巨石,矗立峰颠,凝映夕辉。
    说法石:一席天然课堂
    “说法石”好像一席天然课堂,面积足有廿平方米,平坦稍斜,假设先师授经说法足可盘坐四、五十人听课,确也自然奇异,天成若置。如此应景而生的岩石或类形而名的亮点,比比皆是,大体分成十八景:紫霄洞、凌云洞、望仙楼、步云楼、赏春台、玩月台、棋盘石、奇怪石、说法石、紫云阁、叠石亭、向涓泉、溜玉池、石室所、快宿林、幽泉韵、太古松、锄云岩。这十八景招来众多文人骚客茹古涵今、即景联吟、感怀题咏难以枚举。清嘉庆年间进士邑人陈池养三度登游胜镜,有诗为证:
    琼山西来东山起,崔巍戴石烟波里。
    真看海上浮方壶,不知结构何由始。
    蹑屐求仙上仙门,峰峦成队如列屯。
    淋漓遇雨水出穴,偃蹇经风树盘根。
    列真说法宜可遇,洞锁烟霞容小住。
    离日坎月观升沉,大震潮音共朝暮。
    我曾三至奚名区,今日来游须真悟。
    安知此地非邯郸,梦热莆禧紫霄洞。
    游赏之人所留翰墨手迹甚多
    风流俊造在观光旅游之际留下的翰墨手迹甚多。署名信官陈宗浦、林玉树,署名信士郑导立等官宦名流撰笔匾额的景语雄词:“接汉奇峰”、“壶峤之居”、“卓尔登瀛”、“望重丹丘”。八仙宫内壁的古诗:“海浪清平梦奇观,佳人欲求上金銮,白日春来勤苦读,江山重锁在洞门”,署名为曹、吕、汉、张四位仙长真人的传世隐语,至今未见有人圆说其真诠奥妙。咸丰壬子年(公元1852年)重建九仙楼募捐芳名勒碑记载有当朝贡生二名,举人监生多名,秀才绅士廿多名慷解仁囊,捐资修建的情况,足以体现当时紫霄洞的知名度和影响范围。
    
    吕洞宾(来源于网络)
    上洞奉祀九仙 下洞奉祀八仙
    紫霄洞分为上洞、下洞。上洞奉祀九仙,也就是汉时江西何氏九兄弟。相传这九兄弟以长者何应天为首,从闽西入境,经由闽北、闽中,后来在仙游九鲤湖修得正果,羽化成仙,因他们所到之处均留仙迹,故为后人所崇。下洞奉祀八仙,此地八仙却是吕洞宾主坛,较为独特,宫中座居左首,帷帐横眉大字“吕祖仙师”,连化缘用的神符也印有“吕祖仙师”宝像,标题“吕祖先师”的字样。
    吕祖仙风仙格受人崇奉
    吕祖,八仙之一,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永济)人,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四月十四日诞生,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中进士,曾任浔阳县令,遇汉钟离点化,弃儒从道。后游历各地,在庐山得火龙真人授天遁剑术、长生秘诀。继而周游江湖,采药炼丹,救人济世,抱真仗剑,征暴扶微。元代敕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
    吕祖在道教信徒心目中,他那不意仕途毋羁于俗尘,淡泊名利以道德为尊的先师道范,蕴崇着道教文化真言义理的内涵,他那广行仁爱、无我利他、匡正扶危、超然豁达、铲除邪恶、普渡众生的仙风仙格将永远受人崇奉、信仰。
    紫霄洞除求梦祈祥,旅游观光外,更重要的是,它是吾莆唯一的弘扬吕祖先师辅世宜人的宗教文化活动基地。一千多年来,善信氤氲,香烟绕缭,真山真水之旖旎风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