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家百科 >

魏晋南北朝道教 - 南天师道


    指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天师道。南朝初期的天师道组织涣散,科律松弛,阻碍其进一步发展。在此情况下,道士陆修静对南方的天师道进行了改革。他整顿了道教的组织形式,进一步健全了三会日制度。早期道教用三会日制加强道官与道民的统属关系,规定在三会日道民都须去本师治所参加宗教活动,如向本师申报家口录籍,道官向道民宣讲科戒等。但这一重要制度在三张之後渐废弛,使道教组织涣散。陆修静对此加以重申,以使道教组织能得到重新加强。另外他又整顿名籍混乱状况,加强宅录制,又禁止道官各自自行拜署,健全道官按级晋升制。与此同时,他完善了道教的科仪规戒,依据灵宝斋法及上清斋法等,制定道教斋仪,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斋醮规仪,使道教的斋醮仪式初具体系。他还对道教经典进行了分类整理,按照「三洞」分类经书,编撰《三洞经书目录》,这是中国道教史上第一部道经目录,以後道经的编目和成藏都以三洞分类法为基本原则,再补充以「四辅」。陆修静对道教的整顿改革使道教在南方获得了进一步发展。通常把经陆修静改革後的南方道教称为南天师道。
    参考文献:
    《云笈七签》卷4陆修静《灵宝经目序》、
    陆修静《道门科略》、
    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第767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
    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第143-16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第一卷第四章第四节,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李养正《道教概说》第91-95页,中华书局1989年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