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中医 > 中医知识 > 中医书籍 >

明代医学著作--《经络全书》


    [导语] 针灸学著作。四册,分为前后两编。前编系明·沈子禄撰于1566年;后编为明·徐师鲁撰于1576年。其后又经清·尤乘重辑,刊于1689年。
    【简介】
    针灸学著作。四册,分为前后两编。前编系明·沈子禄撰于1566年;后编为明·徐师鲁撰于1576年。其后又经清·尤乘重辑,刊于1689年。
    前编名“分野”,记述全身体表部位的名称共88条,详考《内经》等书,论述其经络之循行交会;后编名“枢要”,又分原病、阴阳、藏府、营卫、经络、常经(即十二经)、奇经、人迎气口、三部、诊脉、清浊、虚实、客感、传变等14篇。遍考《内经》以下有关经络的各家论述加以发挥,对经络学说中的术语进行了较系统的整理,书末附有音释。
    现存清刻本等。
    【序】
    嘉靖末年,余友沈君承之,手一编见示曰:“此,予所述《经脉分野》也,子深于医者,幸为我订而序之。”予谢不能。沈君祈请再三,往复不置,乃应曰:诺。予时方注《礼记》,未有以应也。而沈君从计,偕士之京师居岁余,竟无所遇而还,郁郁不得志,遂病以死。久之,《礼》注脱稿,乃受书而卒业焉。其书自巅放趾,条析分明,一本《内经》及诸大家之说,而时参以己见,可谓博治,君子称名家矣。惜其引证繁复,补益太过,则其见托订正之意,良非虚也。昔吴季子挂剑于徐君之墓,曰:吾已心许之矣,况于口诺者乎?窃惟先君蚤学斯道,洞究大旨,予不肖弗克,缵承先绪,改而从儒,儒幸晚成,犹及先君之存,旦夕过庭,每口授《内经》诸家之论,以为邪客诸脉,痰疾乃生。
    所谓脉者,非独寸关尺之谓也,盖脉之在人身也,有经、有络、有筋。而经有常奇,络有大小。又各有直、有支、有正、有别,有正别、诸阴之别,皆为正。而筋亦有直、有支、有别,其传注之所,曰端、曰俞、曰上、曰下、曰内、曰外、曰前、曰后、曰中、曰间、曰侧、曰交、曰会;传注之名,曰上、曰下、曰出、曰入、曰径、曰直、曰横、曰邪、曰起、曰从、曰及、曰循、曰历、曰注、曰行、曰走、曰之、曰去、曰乘、曰过、曰还、曰络、曰绕、曰系、曰属、曰结、曰合、曰交、曰贯、曰布、曰散、曰至、曰抵、曰并,曰挟、曰别、曰约、曰究、曰兼,以别表里,以分虚实,以明营卫,以测传变,以辨补泻,以审汗下,以决死生,皆于是乎取之。
    彼寸、关、尺者,特以候之而已。针石灼艾,固以此为要,而汤液丸散亦必藉焉。苟不先寻经络,而茫然施治,乌能中其肯綮,而收万全之功哉?其说盖与沈君合,固知此道渊微,唯精研者乃相契也。爰乘稍暇为之删校,复述枢要,以续斯编,更名曰《经络全书》,一以酬沈君见托之意,一以缵先君不传之绪,一以裨后学搜括之勤。虽间与沈君异同,要不失为忠臣矣!死者如可作也,吾将质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