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 中国人的情人节(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1:11:34 辽沈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三月三文化盛于唐,衰于明清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类的婚姻形态也在进步和变化,但这种春天令会男女的规俗却一直延续下来,三皇五帝以至禹汤,都承续古制。周朝时虽然已在仪礼中严格规定了婚嫁六礼,但为了人口的繁育,仍规定了三月上巳会男女的仪礼内容,以此顺应天时节令,使适龄男女都能有家有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周朝以后,秦汉隋唐宋各朝代都视三月三为重大节日,朝野官民上上下下皆有大型祭祀仪式和游乐活动。 后来人们渐渐地增加了一整套礼仪,把这种活动演变为“修禊”。修,通涤,如涤濯之涤;禊,古代为除灾去邪而举行的仪式。上巳与修禊,两者比较,前者洗涤消灾的味浓一些;后者作为一种封建迷信的仪式,封建礼仪的程式多一些。 关于修禊最有名的一件事,当是王羲之邀请文人学士孙绰、谢安等人在兰亭修禊雅聚,“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大家端坐在曲折的溪水两旁,任那盛满黄酒的羽觞从弯曲的上流漂来。觞时流时停,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作诗,作不了诗就罚酒三杯。王羲之将诗汇集成册,并趁着酒兴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 在唐代长安城,上巳堪称暮春时节的一个大节气。人们有到水边除垢祈福的习俗。从魏晋继承下来的一些游乐风气还一直流传着,甚至连皇家戒备森严的宫廷也敞开了大门,让嫔妃宫女到郊外欢度一日。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曾有记载:“上巳,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 ” 杜甫在诗中也曾记载了皇家浩浩荡荡春游踏青的情景:“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唐代皇帝也常利用这个日子,在渭水之滨或曲江池畔大摆华筵,宴请百官。“宝马香车渭水滨,红桃碧柳禊堂春。皇情尚忆垂竿佐,天祚先呈捧剑人。 ”写的就是唐中宗景龙四年在渭水之滨举行的上巳宴会。 元代以后,尤其是明清两代,对妇女特别是未婚女性和婚姻的禁锢日益严重,一般禁止女性与陌生男子接触说话,像外出聚会找情郎这样的事自然变成了绝对不被允许的事情。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为青年男女提供自由相会场所和时机的三月三节日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环境,三月三传统文化的主要功能渐渐消失。 当三月三遭遇清明 每19年,清明和三月三就会重合一次,也就是说2030年的三月三与清明也是同一天。 上文已经介绍了关于三月三人们流传下来的一些民俗,但是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当中,三月三的过法却不相同。 据民俗专家齐守成介绍,过三月三这个风俗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壮族在三月三这一天会举行一个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这一天也是侗族的花炮节,侗族同胞在这一天进行斗牛、斗马、对歌等活动。畲(shē)族则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据了解,这种风俗是为了纪念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除此之外,布依族、黎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都有各自过三月三的方式。 齐守成告诉记者,三月三这个节日在东北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所以也没有什么特殊的风俗可言。但齐守成同时指出,今年的三月三与清明节重合,这样两个特殊的日子重合在一起之后给了一些人大做文章的机会:近段时候有传言称这样的巧合“不吉利”,爹妈要给子女买红布、吃桃罐头辟邪。“现在社会上有种说法,说三月三要吃桃。为什么要吃桃?因为桃与逃谐音,人们希望吃过桃之后能够逃灾逃难。这是一种陋俗,不应该倡导。 ”在齐守成看来,今年社会上流传的关于三月三的种种说法完全是一些人故意炒作而为之,很有可能是一些商家为了兜售桃罐头而故意制造的一种“新民俗”,跟传统文化没有任何关系。 对于今年三月三和清明节为何会在同一天这个现象,齐守成告诉记者,清明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与三月三相重合这完全是一种巧合。随后记者也查询了万年历,发现每十九年清明和三月三就会重合一次,也就是说2030年的三月三与清明也是同一天。 齐守成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民俗,这些民俗当中有一些值得人们提倡,比如在清明的时候祭祖,但是有一些民俗则完全是一种陋俗,包含了很多封建迷信思想在其中,这应该为人们所抵制,就像过去人们祭祖时候经常会烧纸,现在就应该换成献花。 ”齐守成认为,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有意识地区别对待,应该了解各种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而不是流于形式,如果现代人还信奉各种封建迷信的说法,实在是显得太过愚昧无知。(王铁)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古人中秋10件必做之事(1)
- 下一篇:慰藉亡灵孤魂的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