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节日 >

罗甸苗家的夜乐舞 “哦莫支呃”的传说

 夜乐舞苗语称“哦莫支呃”,据传已经是300多年的历史。拉来寨曾经有一个苗族老人可以用苗语演唱《迁徙歌》,这首歌就可以印证夜乐舞诞生的时间。 
    《迁徙歌》讲述的是苗族先民从湖南,辗转移居贵州。清康熙年间,韦姓家族首先来到拉来寨定居,清雍正、乾隆年间,又有两个家族来到了拉来寨聚居。故事结尾:拉来寨的苗族同胞,为了向祖先汇报自己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生活,跳起了空前盛大的夜乐舞。 
    夜乐舞本来是拉来寨一个传统习俗,喜庆欢快,激情洋溢,是一个讲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的舞蹈。但长久以来,这个舞蹈只是家族传承,尤其是丧葬时跳的夜乐舞不许外传,舞蹈仅在拉来寨流传。现如今,规矩已经没有那么严格,不但传与外寨的苗家人,也传给汉族、布依族等,一个优秀的舞蹈理当被更多人关注,“哦莫支呃”将流传更广。 
    “1957年,我们夜乐舞曾经到北京演出。中央领导还亲自接见了我们呢,他们都看得笑眯眯的……”说话的是罗甸县拉来寨已经71岁的苗族老人林昌园。尽管事情已经过去半个世纪,老人依然记得非常清晰,而且非常喜欢给村里的晚辈讲这个故事。尤其是有外人来到村里时,老人总要把夜乐舞的光荣拿出来“显摆”一番。 
    夜乐舞是流传在拉来寨的苗族传统舞蹈,主要道具有皮鼓、舞帕等,表达欢快、愉悦的情绪,舞蹈风格热情、场面壮观。有丧事的时候,过春节的时候,夜乐舞都是一个重要的娱乐活动。林昌园老人说:“这个舞叫夜乐,就是夜晚欢乐罗!有丧事的人家,晚上都有亲人朋友熬夜,就靠夜乐舞来打起精神。”春节,村里出门打工的年轻人回到家乡,跳起夜乐舞也格外亲切。而,没出门的学生娃娃,则喜欢在一旁“参合”自学,图的就是一个喜庆的气氛。 
    为参加“多彩贵州”舞蹈大赛,乡中学组织了一支夜乐舞队伍,邀请林昌园老人做指导,还请了拉来寨4个打皮鼓的好手,而学生队伍中也有部分来自拉来寨以外,也还有其他寨子,其他民族的队员。服装刚刚运到,男同学们换上了黑色长杉,来自拉来寨的学生林建付说:“哈哈!大家一下子就成老人啦!”在拉来寨,只有老人们会穿长衫,年轻人一般是时髦的破洞牛仔裤,学生的“创意”无限,把长衫卷起来,比划几个动作,一下子又变成了武侠小说里的“传奇人物”。女同学也穿上传统的服装。 
    林昌园老人一声吆喝“嘿”,铜鼓敲响了,舞蹈开始了。没多久,孩子们就进入状态。女生舞起手帕,男生“打起”棍子,不断变换队形,舞中的学生自由奔放,快乐的气氛逐渐蔓延。打皮鼓的是两个拉来寨村民,更是舞得起劲,动作夸张,情绪激昂。围观的人也被夜乐舞的欢快情绪“传染”:“瞧他们神态,那就是原生态的,有激情!”舞毕,队员们都是大汗淋漓,老人说:“这个舞蹈就是要跳出我们苗家人的精神!” 
    舞后,林建付说,在他心里,夜乐舞就是自己村里的娱乐而已,这就跟到邻居家串门一样平常。他们对夜乐舞走出寨门的一切经历,都来自村里老人的“故事”,一旦他们成为其中的主角,表现出了孩子的忐忑。而林昌园老人则不以为然,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夜乐舞已经登上大雅之堂,而且广受好评。现在,他希望夜乐舞再一次走出寨门,向更多的人展示。所以,即便已是古稀老人,即便脚上几寸长的伤口还没有痊愈,只要以夜乐舞的名义召唤,这个热心的老人总是不辞辛苦,耐心地指导。 
    离开夜乐舞生长的土壤,拉来寨的孩子们一时还无所适从,“现在多排练,练练胆子,等到了舞台上的时候,我们就不害怕了!”说到这个,孩子们还是非常有信心,毕竟林昌园老人给他们灌输的“夜乐舞”的荣光,早就深深地印入他们的脑海。现在他们所做的,就是要找回半个世纪前的光荣,那是夜乐舞的光荣,也是整个村子的光荣,更是传统文化的光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