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明祖师传丨十年生死两茫茫之传注真人登兴隆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1:11:58 腾讯道学 贾来生 参加讨论
文/贾来生 金天观是兰州最大的道教宫观,由明代肃庄王移藩兰州后兴建。刘一明在为金天观题联做对之后,还为当时金天观供奉的,明代肃王时的住持孙碧云真人写了《碧云孙真人传》、《碧云孙真人像传》。 四处云游(资料图) 这份传记纠正了当时民间认为金天观住持孙真人就是药王孙思邈的错误说法。从刘一明的传记可知,孙碧云,号虚玄子,陕西冯诩(今大荔县)人,生于元惠帝妥欢帖睦尔至正五年(1345),明永乐十五年(1417)羽化。 据明代田玉著《大岳太和山志》等记载,孙碧云自小慕道,年十三入华山,博览群经,擅于养生。受朱元璋接见并敕封于武当山总领全国道教事。时张三丰和光同尘于此,真人得张三丰的真传。 后孙真人云游至兰州,被肃王迎为金天观住持。因金天观近于闹市,真人遂旋游少华,后游武当,终不知所终。刘一明通过著述弘扬了孙真人的仙行,极大地促进了西北地区道教事业的发展。 真人得张三丰的真传(资料图) 同年四月,刘一明出又游平番(今永登县)寻访高人,并为当地庙观和信士们题联作诗。从一位孙姓信士那里,刘一明听说附近有个苏疯子,很多人说他有道。刘一明亲自找到苏疯子,发现此人确是一名疯汉,不懂经文丹道,只是耐受饥寒之苦而已。 接着,刘一明又到凉州云游两个月,在凉州为一些信士和士大夫题写对联,其中为一甘氏人家题联称:“时行而行宜进步时须进步,当止则止得藏头处且藏头”。这幅联语包含着丰富的道家人生哲理。 他还打算到肃州(今酒泉)参访梭罗仙遗迹时,但是由于祁连山雪消,路上雪水纵横,无法行走,便又改道赴青海西宁,去祭拜张睡仙的冥塔。为了弘扬张睡仙的事迹,刘一明撰写了《睡仙张真人传》、《睡仙张真人赞》以及《睡仙塔院留题五曲寄调五供养》等。 时行而行宜进步时须进步,当止则止得藏头处且藏头(资料图) 从刘一明著述中,人们可以得知,张睡仙本名清香,山西汾州人,康熙五十年到甘肃湟中,见民风纯朴,山水清秀就在此修炼。因其日夜不寐,饥寒不顾,人都以为是疯汉。 三四年后,在古城之土洞长卧,三五日一起,或数十日、数月一起,由此人才知他是异人。更有一次,真人竟夜睡于小泉纸糟中,其地潮湿,夏则出水冬则凝冷,并且河风暴烈寒冷难挡。 真人却能“身如枯木,心如死灰,忘物忘形,致命遂志,风霜雨雪,皆所不顾”,仅以破褐一片遮蔽下体而睡,由是人皆以睡仙呼之。 真人还有真性情,与一群小孩嘻戏手舞足蹈,小孩笑他笑,小孩哭他哭,真正展现了一个赤子之本来面目,没有半点尘世的矫情伪善。周围许多人前来问事或占卜,其随手画一图,鸟兽花物,俱能一目了然。后来传说,有人拿仙人的粪便炙灰治病,服之立愈。 身如枯木,心如死灰,忘物忘形,致命遂志(资料图) 乾隆八年的一天,长睡中的仙人忽然坐起说他要离世了,然后与众人及弟子一一告辞,从此长睡不起。王静公感于其神,就将他安葬并且修塔立碑。 刘一明的老师龛谷老人,当年受教于白石镇梁真人的时候曾赴湟中张睡仙处亲蒙指点功法,可见确系得道异人。刘一明由此感叹到: “人皆知其为睡仙,而并不知其睡中不睡之仙。因其先能不睡,是以后能长睡,长睡之道尽在不睡之中。不睡者有为之功,常睡者无为之道。悟真曰:始于有作无人见,及至无为众始知。真人寒暑不侵极往知来,有为无为之功毕,了性了命之道尽,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岂坐脱立古者可比哉!” 紫阳真人(资料图) 刘一明引用紫阳真人的话,对张睡仙达到的境进行了概括和弘扬,他还为张睡仙的祭塔题联为: 有为无,无中有,悟得时,有无不立 空即色,色即空,到头处,空色俱忘 后来刘一明还写《睡仙张真人赞》曰: “东得天机,西修道要。塞艮开坤,先号后笑。长春之径,希夷之窍。万缘悉除,孤明独照。有无归空,形神俱妙。噫!四十年来苦多端,三千功满应天诏。国朝甘省第一仙,至今人称为绝调。” 拜谒了张睡仙墓之后,刘一明离开西宁,先来到了河州(今甘肃临夏市),游览了万寿观和清真寺,而后祖师前往狄道,游历了九华观三清殿、五祖七真殿、东山老君殿、东岳殿、斗母殿、旧城无量殿、三宫圣母庙、大佛殿、万寿观、城隍庙、三义庙、三大士庵、城南真武庙、洮河沿河神祠,新店子关帝庙、观音阁、正觉寺,宝塔寺五佛楼、苏家集观音庙…… 道本先天,粉碎虚空归一气(资料图) 一路上祖师受邀为当时宫观众多,繁华异常的狄道各处题写了大量的对联和匾额。他为九华观三清殿写的对联简洁而有力: 道本先天,粉碎虚空归一气 清根元始,打破混沌不三家 在为东山老君殿的一联中,他借用了老子和道德经的典故来说理: 分气化形,出于商显于周,史官三就,假姓托名为圣世 惊迷破梦,演其道论其德,位牝一明,立竿见影引帬山 他为城南真武庙题写的一联,显示他对周易与丹道理论的深刻领会: 足下踏龟蛇,坎离相济完大道 眼前有婴姹,震兑交欢复元仁 通过对三义庙所题一联,刘一明旨在弘扬蜀汉之大义: 想当年汉室将亡,赖三人义胆忠心扶正统 看今日香烟永远,使万世乱臣贼子发天良 刘一明对佛教义理的领会与吸收,表现在他为南寺一佛二菩萨殿,于家坪三世佛殿和三大士庵所题的对联中: 妙觉真心,活泼泼,空灵灵,有无不立 如来本性,圆陀陀,光灼灼,动静混忘 真正狮子,非色非空,一吼出窟,声彻太虚常自在 果是象王,即心即佛,万化生身,光通法界静观音 他为送子圣母庙题的对联体现了他对万千凡夫俗子的道德教化和拳拳之心: 子孙有无多寡,劝尔曹扪心审问,平日行善若干,作恶若干, 莫昧神明,条条数来,必知的源远流长,不由天造 男女夭折存亡,叫大众闭目思量,闲时君心怎样,持身怎样, 休瞒自己,件件察出,决悟得根深叶茂,总在人间 刘一明在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中秋,云游岷州途中,夜间头部受风,“四大恍惚太虚游”,但他以丹功内疗,很快痊愈。而后便又出外云游,四处题联写对,赋诗填词。 惊迷破梦,演其道论其德(资料图) 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夏天,刘一明从狄道来到榆中。他听人说县城十里有兴隆山,两峰对峙,东称兴龙山,西称栖云山,是宋代谏议大夫李致亨和衡山道士秦致通修仙羽化的地方。为访仙道,刘一明便首次踏上了兴隆山。 未完待续…… (编辑:柯恩) 本文由腾讯道学获作者授权连载发布,文/贾来生,文章版权归作者本人,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如需使用请联系作者本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