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明祖师传丨复旺兴隆建伟业之善心传功得福报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1:11:49 腾讯道学 贾来生 参加讨论
文/贾来生 刘一明出外募化。当他路经阿干镇时,遇到了当年的故交狄公。狄公问刘一明栖云山工程是否竣工,刘一明说只是修了灵官殿和洗心亭。狄公说,此山衰败了很长时间了,仅仅修复一座小殿,怎么能算复兴呢? 行走山林(资料图) 刘一明介绍道,在灵官殿后面个有平台,长满了蒿草,但还能看出断壁残垣,据说是三清宫旧址。他问狄公:“公可否发诚心成此功德?”狄公当时正在榆中一带开发煤炭,热心而又慷慨,便说道:“道人如果愿为代理,我狄某可以帮忙”。 这位狄公不但自己带头捐钱,还向煤矿挖煤的民工募集了钱款,送交刘一明。刘一明返回兴隆山,其它外出募捐的信士们陆续回山。大家将募集的钱款集中在一起,经过计算可以修建两座殿宇。 时值八月,高山之上,气候凉爽。刘一明立即丈量土地,请来匠人,亲自设计督工,发动众信士出工出力,开始建造供奉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上清境禹余天灵宝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等三清殿一座,玄坛瓷瓦殿一座。 残垣再起(资料图) 后来,又有兰州信士崔公、姜公等人来山游览,承诺捐钱。刘一明通过节省资金,又起建天真殿一座,山顶道房四座,山下洗心亭道房五座、楼房三座、牌坊两座,悬楼一座。 不过,各处工程正在建设之中时,却遇到了因清政府处理回教中新旧两派不公正而引发新教派领袖马明心的弟子苏四十三率领几千撒拉族民众举行的起义冲击。 拥有悠久历史的,由明代肃王建造的兰州最大道教宫观金天观在战火中被烧毁。起义军与官军的交战遍及青海、狄道、河州、兰州及榆中等地,甘肃人民遭殃,市民纷纷出逃。崔、姜二公也不知去向,原来承诺的募化钱粮都不能到位。 忽遇风云(资料图) 无奈之时,刘一明只得拖欠工匠的工钱,工程也半途终止。这种意外也是刘一明原先无法想到的。关于这次战乱,他有诗记载道: 土雾(时有贼匪作乱) 尘氛连日起,鸟兽不安生。 怎得降魔杵,乾坤一太清。 停工之后,冬天来临,刘一明又去陕西南台山募化。南台山道观当时的住持,原是刘一明早年的弟子。虽然香火不旺,但住持弟子还是把积存的香火钱都交给了刘一明。乾隆四十七年(1782)三月的春天,刘一明终于又回到了兴隆山,继续修建宫观。 尚未复工的一天,山上来了一名男子,自称是慕名来求拜刘一明。徒弟领来之后,刘一明发现此人长得高大清瘦,四方脸,很和蔼,会见时彬彬有礼。 有人上山拜谒(资料图) 此人先递上一封书信,刘一明一看来信的是银川信士阎绣庵。信中请求刘一明为送信的朋友治病。然后,男子自我介绍说,姓谢名祥,字瑞英,长年腹中隐隐作痛,吃饭后更疼,长期服药,效果不佳。听银川阎绣庵说刘一明既懂医学,又有性命之功,所以特地从宁夏固原县击壤村慕名而来。 刘一明问道:“平时都吃些什么药?” 谢祥说道:“人参养荣丹、柏子养心丸、归脾丸、清热解郁汤、桃灵丹等,很多很多。” 刘一明说:“我让徒弟给你安排一个静室,你长途劳累,先休息休息吧!” 过了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刘一明来到了谢祥住处,对他说:“我看你病的不轻。今天我就不再让你吃药受苦了,我给你传授两套功法,你住在山上,每日刻苦修炼,假以时日,疾病自然不药自愈。” 用鼻子自然呼吸,心想空中太和元气(资料图) 谢祥惊讶得半天没反应过来,也不知该说些什么话。他想起阎绣阉给他看了好长时间病都没教过功法,明白了功法之重,突然对刘一明的举动十分感动,正要叩谢,被刘一明拉住了。 “你比我大,我受不起啊!不要太客气了。”刘一明说得谦虚平淡。 从此之后,谢祥按照刘一明传授的功法,每天早起,站在地上,两眼微闭,平视前方,两足平行,与肩同宽,双膝微曲,含胸、收腹、直腰。两臂抬起,置于胸前呈椭圆形,口轻含。用鼻子自然呼吸,心想空中太和元气。 大约过了一个月后,肚脐内和手心开始有了一些微热的感觉,腹中隐痛逐渐消退。每当此时,谢祥心中非常高兴,因为自己终于学到了修身治病的性命功法,而这类内功一般是不轻易外传的。 以导引代替吃药受苦(资料图) 因此,他心里对刘一明充满了感激与崇敬。谢祥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还从来没有受人这样信任和关爱过。 后来,一次午饭后,谢祥和刘一明一起沿山道散步,看到大量辍工的建筑工地,询问刘一明缘故,得知兴隆山修复工程为钱所困。谢祥当即下山,携取白银一百三十两上山捐助。 谢祥这笔捐助的银两很多,是刘一明当时募化得到的最大一笔捐助,因此,刘一明再三询问他要不要同家中商量一下再作考虑,谢祥坚持要捐,于是,刘一明只得收了下来。 再次动工(资料图) 南台山募化的钱款加上谢祥的大笔捐助,使得兴隆山所有因战乱停工的殿宇重新开工修建,一直持续到了夏末秋初全部竣工。 谢祥的家中有三个弟弟,谢桢、谢禄和谢福,他们既务农又在远近做牛羊粮食买卖生意。兄弟四人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家教严格,治家有方。谢祥等四兄弟手足情深,一大家人生活富足,其乐融融。 谢祥从年轻时起,就对内教育兄弟,照顾寡居的伯母和母亲,抚养两个儿子;对外则统筹全家生意,乐善好施,远近闻名。后来,他又独自追加捐助白银一百八十两,为兴隆山添建了均利桥、五图亭,并且修补了朝阳洞。 逐渐竣工(资料图) 刘一明最初见谢祥,只是觉得其人诚恳礼貌,就教以内功,为他治病,没想到他如此乐善好施。谢祥长期养病,踏遍千山万水,寻医无数,耗资无数,都没有什么效果,没想到刘一明对自己如此信任,传以性命之功,治好了不愈之症。 刘一明和谢祥彼此之间了解越来越深,谈话越来越投机。后来谢祥成为刘一明的俗家密友,常来常往。而谢祥一生前后总共率领全家在数十年中不间断地为刘一明解燃眉之急,累计捐赠白银达八百多两,可称是刘一明在兴隆山收到的数量最大的捐赠。 后来,谢祥在疾病痊愈后,受刘一明仙道思想的影响,索性将家中事务完全委托弟弟们照料,自己就在山上住了下来,全身心地静养练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资料图) 刘一明在修复供奉秦、李二仙的朝阳洞后,回到自在窝,想到自己最初是慕秦、李二仙之名来到兴隆山访道结缘的。秦李二仙是兴隆山之所以扬名的标志性人物。 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兴隆山如果没有神仙,焉得称为名山?刘一明早就想为二仙作传以记述其功德了。于是,他摊开纸,拿起笔,为秦李二仙写了传记。 据悟元子《秦李二仙》介绍,李仙原名李元,曾做过宋朝的谏议大夫。隐居嵩山修道时,有一叫大帽翁的高人冬天把脚放在火盆里烤,说自己是秦时宦官,因避难而得道,问他是否愿意同去。李元说,我还有家小呢,这大帽翁气极而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资料图) 后来李元听说衡山有一个秦保言的修炼之人,就前去讨教。秦保言和他一同在山中遇到了当时卖药济人、施财助人的大帽翁。二人遂殷勤叩拜,尽得内丹奥妙。大帽翁给二人改名为李致亨、秦致通。 后来二仙混俗和光,结伴到榆中栖云山筑朝阳洞修炼,留下了修仙脱尘诗被后人以朱砂题在洞中墙上,然后隐然不知所至。刘一明深感前辈的仙风道骨,时时引以激励自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接着他又文思泉涌,写了秦李二仙赞诗二首,镌刻在洞房石碑上一首诗赞李仙人: 赞仙人李致亨 打开蝴蝶梦,解却利名缰。 潜隐嵩山屋,坚修大帽方。 行藏追葛迹,道德共秦长。 一自飞升去,栖云姓字香。 另一首专赞秦仙人: 赞仙人秦致通 生来具道丰,秉性自圆通。 衡岳知心印,栖云炼火工。 鬼神均伏首,物我悉归空。 愿得香风至,同寻大帽翁。 有了善士的捐助,刘一明完成了三清殿、玄坛殿、天真殿等各殿的修复,又在三清殿里彩塑了上清、太清、玉清等三清神像,在玄坛殿里彩塑了玄坛赵公明的神像。 再兴玄坛殿(资料图) 刘一明对塑像的工匠解释赵公明的形象,要求塑像务必惟妙惟肖。刘一明说到:赵公明是终南山人,跨黑虎,执财宝,头戴铁冠,手执钢鞭,面如黑炭,浓眉虬须。 它被授正一玄坛元帅之职,能驱雷役电,呼风唤雨,除瘟剪疟,祛病禳灾。如遇讼冤伸抑,他能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宜利和合,无不如意。 在赵公明的两旁,刘一明还彩绘了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乔有明,利市仙官姚迩益等四神。 宫殿初成(资料图) 各殿修复之时,刘一明还为各殿书写了楹联。他为玄坛殿写的是: 执铁鞭镇守元坛缚怪降邪尊正法理 骑黑虎踏开宝藏扶危济困利郡群生 其中,三清殿楹联是甘肃各道观的第一副叠字长联,充分显示了刘一明深厚的思想底蕴和高超的文学造诣。联称: 乾坤偌大怎见端倪,但看鸟飞免走,斗转星移,终而始始而终, 始始终终总来一气周旋,别无异样,此些子元机明明朗朗,打的彻天关在手; 造化虽深可知消息,试推阳生阴长,神藏鬼匿,姤又复复又姤, 复复姤姤不过三家配合,还有甚么,这点儿枢纽中中正正,认得真地轴由心。 未完待续…… (编辑:柯恩) 本文由腾讯道学获作者授权连载发布,文/贾来生,文章版权归作者本人,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如需使用请联系作者本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