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明义|《春秋》:说话要有技巧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11:11:24 腾讯儒学 朱偲 参加讨论
文/朱偲 孔子深知“言之不文,行之不远”的道理,在《春秋》写作上他对遣词造句非常考究。全书篇幅不足两万字,却将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理得很有头绪,堪称事、文、义结合的典型。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资料图 图源网络) 例如《春秋》开始部分仅用“郑伯克段于鄢”六个字洞烛了郑伯的老奸巨猾、不顾兄弟情义,也刻画出大叔段的恃宠而骄、飞扬跋扈的形象。孔子以“星陨如雨”四字代替鲁史旧文中的“雨星,不及地尺而复”,字数减少一半,但表述更加精确。正是因为如此,后人对“春秋笔法”给与极高的评价,《礼记·经解》评价“属辞比事,《春秋》教也”,范宁称赞孔子写作“一字之褒,宠愈华衮之赠;一言之贬,辱过市井之挞”,后世乱臣贼子因此而惧。 注重文辞的风格深刻影响了《春秋》三传以叙事见长的《左传》。书中不乏子产“一言以兴邦”这样的典型案例。 郑伯克段于鄢(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子产当政之时,春秋初期一度“小霸”的郑国已经强盛不在。晋楚争霸成为当时国际关系中的主流,郑国以一个弱国夹在晋楚两个强国之间,亲近晋则楚国怨恨兴兵,亲近楚国则晋国前来讨伐,可谓是举步维艰、动辄得咎。在这种左支右绌的情况下,子产却凭借其雄辩的口才、敏捷的应变能力,左右逢源,有效地维护了郑国的主权,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有次,子产陪同郑国君主去朝拜晋侯,但受到了慢待,不得不长期滞留在简陋的馆舍中,见不到晋侯。子产故意命人毁坏馆舍,引起晋人注意,见到了晋国执政大夫,并以巧妙的言辞加以应对,既使晋侯迅速而高规格招待了郑君,又改善了晋国“使馆区”的住宿条件,天下诸侯也深受其惠。当时贤人叔向在评论此事时说道:“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大意是说,语言也是一种力量,说话要有艺术。 晋楚争霸成为当时国际关系中的主流(资料图 图源网络) 此外,权势煊赫的晋卿韩宣子试图凭着晋国的霸权,向郑国商人索取、强购玉环,子产用一番有理有利有节的话加以拒绝。后来晋国试图干涉郑国内政以及责备郑国讨伐陈国的行动,也因为子产的言辞得当,得到了晋国方面的谅解。 子产的案例说明“弱国无外交”并不是绝对真理,相反,国势虽弱,但并非一切不可为。在一定条件下,弱国更需要外交,弱国在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更应该占据道义的制高点,善于利用言辞的力量,适当采用迂回战术,据理力争。 弱国无外交(资料图 图源网络) 直言无忌固然好,但遇到不明事理的人时,不仅可能达不成有效的沟通,还容易激化矛盾,毕竟“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并非每一个人都是像唐太宗这般虚怀若谷、容纳直谏,一些道德修养不高的人在被触到逆鳞时很容易恼羞成怒,类似案例在历史上所在多有。在这种时候,我们就要汲取《春秋》中的智慧,适当采取迂回战术,注意说话的技巧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