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经典导读 > 经典新知 >

读经明义丨《荀子》:天道不可违 君子不可不勉励


    文/陈娅妮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一句话的前面一部分,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说的是自然界的运行有其固有的规律,它不会因为尧才存在,也不会因为有桀就灭亡。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扭转自然界的规律的。
    那么,我们如何来利用这种规律呢?
    这就是后半部分的内容:“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的这一句话,既警醒了我们不该做的,又提醒了我们应该做的。
    对于固有的自然界规律来说,用合理的措施来应对它就是吉利的,用不合理的措施对应自然就不合理,会导致不好的后果。
    荀子的这一句经典,非常清楚地体现了天与人的关系,也体现了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的运行有其本身的规律,不会因为人们的意志而改变。
    尧虽然是古代的圣君,但自然界不会因为圣人的存在才存在;桀虽然是荒淫无度的暴君,但自然界也不会因为他的残暴就灭亡了。
    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违背大自然的规律,在相同的天时条件之下,一个政治紊乱的国家,其灾难必定多于一个国治民安的国家;怨天是错误的,因为这并不是天命所致,而是人自己所种下的祸根。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违背自然规律的例子处处可见,最有名的,大概是《孟子》中那揠苗助长的故事。《孟子》中记载道:
    古代宋国有一个农夫,他种了一些稻谷,想要快快得到收成。可是等呀等,等了几天,却仍不见稻苗有一点生长。
    他等得不耐烦极了,于是心想:怎样才能使稻苗长得快一些,马上高高大大呢?
    想来想去,绞尽脑汁,他自作聪明认为想到了一个极好的办法,就是将稻苗拔高几分。
    做完以后,他见稻苗都有所生长,非常高兴,还跑到家里去炫耀。
    结果,他的儿子听说连忙跑到稻田中去看,之间那些可怜的稻谷全都蔫了。
    
    人要顺应自然规律(资料图 图源网络)
    回到我们自身的坏境来思考,比如很多地区困扰着我们的雾霾问题。雾霾的猖獗,并不是自然界带给我们的自然现象,而是我们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给环境带来了相当大的负担。
    我们不能想着去改造自然,而是顺应自然规律,比如利用风力发电,就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造福社会的很好案例。
    揠苗助长的故事也许非常荒诞,多数人看了也就一笑了之,认为大概只有极蠢的人才会做出这样的蠢事;雾霾的危害与风力发电也是极为简单的例子。
    但荀子说的天人关系,还不止是人顺应天的规律这样简单。人的“应之”能力,要比“天道”更加有力量。
    
    “制天命而用之”(资料图 图源网络)
    荀子曰: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在这里,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荀子大胆地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延展思想。
    荀子说天、说地,实际上是在说人。天地都有它们的规律,不随人的变化而变化。而君子同样如此。君子之行,可以说是上述语句中的“治”行、也即是合理之行,当然不该因为任何人的阻碍而停止。
    君子之行,几乎已然到达了天地运行般的高度。天道不可知,地数不可违,那么人应该去自己该做的事情。
    荀子并非说天道是胜于一切的,正相反,他认为人的力量更加重要,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情况下,人应向自己正确的方向一往无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