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经典导读 > 经典新知 >

读经明义丨《孟子》:大人与小人的区别在哪里?


    文/唐东辉
    生活中,我们会不时从道德的角度出发,评价某个人是大人,某个人是小人,但究竟何谓大人?何谓小人?二者之间的区别究竟在哪里?我们却不曾细究。
    孟子提出“大体小体之辨”,为我们明确界定了大人与小人的区别。
    
    “大体小体之辨”(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体有贵贱,有小大”
    孟子指出,人对于自己的身体,从头到脚都是爱护的,都爱护便都会保养。没有一寸肌肤不爱护,便没有一寸肌肤不保养。而要考察一个人身体保养得好不好,并没有其他的方法,就看他保养的是身体的哪一部分。因为,“体有贵贱,有小大。”(《孟子·告子上》)我们的身体有贵重的部分,也有卑贱的部分;有大的部分,也有小的部分。
    贵重的部分、大的部分是什么呢?指我们的心这个器官。卑贱的部分、小的部分是什么呢?指我们的耳、目、鼻、口、身等器官。
    
    心为“贵体”(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为什么心被称为贵体、大体?耳、目等被称为贱体、小体?因为“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眼睛、耳朵这类器官不会思考,所以会被外物所蒙蔽,一旦它们与外物接触,便会被引入迷途,目好美色,耳好美声,口好美味,鼻好美臭,体好逸豫,逐于外物而不知返。心这个器官则有思考的能力,一思考就有所得,将放失的本心收回,不思考就无所得,心逐外物而不知返。
    
    “体有贵贱,有小大”(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二、“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既然人的身体中有大体与小体的区别,那么有的人成为大人,有的人成为小人,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孟子·告子上》)只知保养自己身体当中的小体(指耳目等)就是小人,若能保养自己身体当中的大体(指心)就是大人。“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孟子·告子上》)从事于保养自己的大体就是大人,从事于保养自己的小体就是小人。
    虽然大体与小体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但却有大小、主从之分,小体应该服从于大体。那些只顾吃喝的人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鄙视,就因为他们只知保养小体而不知保养大体。如果他们没有什么过失,那吃喝难道只是为了保养那一尺一寸的肌肤吗?是为了更好地保养作为大体的心啊。
    
    “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那么,如何保养大体,使自己成为大人而不是小人呢?
    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就是要“先立乎其大”(《孟子·告子上》)。一方面是“求其放心”(《孟子·告子上》)。学问之道就是要把自己放失的本心(通俗来说,就是良心)找回来。一个人丢了一只鸡一只狗都会把它找回来,但自己的本心丢失了却不知去寻找,这是最大的悲哀。求放心的方法非常简易,就是“思”,反身而求,一反身,本心就呈现了。二是“扩而充之”(《孟子·公孙丑上》)。扩充自己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使它们像大火刚刚燃烧一样,像泉水刚刚涌流一样,不可遏止。
    从消极的方面说,就是要“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孟子·告子上》)不要因为保养小体而损害大体,不要因为爱护卑贱的部分而戕害尊贵的部分。耳目之类的小体,固然需要去满足它们、保养它们,但如果对美声、美色的追求,对富贵、名利的热衷,以损害大体即本心的仁义礼智为代价,或者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知去养护大体,那就是只知保养小体的小人了。
    每个人身上都有大体、小体,究竟是做大人还是小人,就看我们如何去保养它们了,保养大体就是大人,保养小体就是小人。小体是为大体服务的,千万不要养小失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