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经典导读 > 经典新知 >

强力反腐!看雍正皇帝怎么做?


    文/凌俊峰
    反腐败是输不起的战争,无论古代还是今天,都是重要的政治问题。我们知道,在康熙结束了自己长达六十一年的帝王生涯后,其继任者雍正帝实行了严厉的治国方略,清王朝的许多顽疾被雍正解决了。雍正朝影响最深远的政策可以说是“耗羡归公”与“养廉银”。早在明朝,政府征收税收时,就会以重新熔铸银制货币会有所损耗为名,加收一定比例的钱。
    
    雍正(资料图 图源网络)
    历史上有些朝代也如此,官方会说我们征收粮食,在运输过程中难免会有诸如装粮食的袋子散了漏了、鸟兽啄食、陈芝麻烂谷子变质等等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这会让我们收不到额定的税收。那怎么办呢?好办,老百姓在交税的时候多交一点就好了,可以把这个损失承担了。
    这看似是个正常的借口,但是实际上我们清楚,重新熔铸银子,究竟会有多少损耗,又有多少银子需要重新熔铸呢?粮食的确会有损失,麻雀、老鼠会吃掉一些,但更多的恐怕是到了“硕鼠”们的肚子里吧。这些额外费用,当然给老百姓们增加了负担。不流入国库的耗羡银子,辗转留在地方被各级官员中饱私囊,成为了灰色收入,官方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明清两代,官员的薪俸是维持在相当低的水平的。
    
    官员贪腐问题在历史上一直存在(资料图 图源网络)
    据一些学者们研究,各级官员的收入根本没有办法维持官员士大夫稍微体面的生活,且官员们聘请师爷、上任往来的路费、官服等开销,国家都不予解决,拿正常薪水的官员已经没有办法负担这些“天文数字”,所以收受贿赂、贪污腐败等行为就成为大家所心照不宣且不得不做的事情了,即使明初朱元璋强力反腐,甚至对贪官们施以“剥皮实草”一类残酷的刑罚,都无法阻止官员们通过其它途径来解决收入问题。这就像今天,假如国家干部们每个月只发一千两千的工资,不提供一日三餐,还要自己负担上任出差费,自己请秘书,会是什么结果呢?
    有明一代,应该说青史留名的一位清官,据说只有他分文不取,无论是贪污受贿,还是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灰色收入都被他无情拒绝了,他就是海瑞。但是他的日子过得有多艰难呢?据说他一年只买两次猪肉,一次是大年初一,一次是自己母亲的生日,剩下的日子当然是青菜萝卜稀饭度日了,那时候大家不懂吃多了肉会有什么“三高”,海瑞这么做当然不是为了健康生活,而是为了从牙缝里省钱。而只要他家吃了猪肉,全官场都会立马沸腾,大家口耳相传地说海瑞居然买了猪肉吃,还两斤哪!这种制度,能真的让大家都是君子,大家都廉洁吗?当然不,它只会让贪污腐败越来越成为难以治理的痼疾。即使我不想做贪官,但是工资当我们连士大夫稍微体面一点的工作都实现不了的时候,我们也得开始为财富动心思。有些官员可能还懂得自制,但更多的人,一旦走上了这条路,就是走上了贪污腐败的不归路了。
    
    清官海瑞(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个痼疾延续到了清朝。康熙帝对此也深感头疼,但是他忙于对外的各种大事上,实在难以有精力去处理这种痼疾。那怎么办呢?只好等待,把这项任务留给自己的儿子来办。雍正即位后,即开始谋划这件大事,并在即位的第二年,1724年正式下诏:全国实行“耗羡归公”,所有官员不得动这笔火耗钱的心思,钱直接收到国库中,为国家财政预算,同时降低火耗银的比例,结合减税减负等其他措施,给老百姓减轻负担。但是这个政策实行以后,既遏制了贪污腐败的不正之风,也让许多只想获得应有体面生活的官员们断了财路。那怎么办呢?雍正同时推行了又一个政策,即“养廉银”。我们通过把这笔钱收归国库,增加了财政收入,同时我们要让各级官员们拿到体面的收入,让他们不通过灰色手段给自己增收。养廉银就是从这笔钱中出的,并且数额非常高,约为薪俸的10-100倍,足以让大家过很充足体面的生活。例如,著名的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他的薪俸为一年155两银子,但是发给他的养廉银有多少呢?10000两一年。台湾总兵也是不大不小的实权官员,年薪67两银子,因为是军事官员,额外加给他144两。而发到他手上的养廉银是多少呢?1500两银,这样的收入就非常可观了。
    
    清代官员(资料图 图源网络)
    正如其名,这笔收入是用来鼓励官员们廉洁从政,净化官场、砥砺士风的,事实上,也的确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至少在政策推出的数十年间,官场风气为之一新,真正愿意两袖清风一心一意为天下谋的士大夫们可以真正保持自己的高风亮节,习惯以权谋私的官员们也不得不表面上装出清廉的样子,不敢明目张胆地乱来。康雍乾三朝的治世,自然也吏治的澄清有紧密的关系。作为才学过人又品行高洁的知识分子,一份体面的收入当然是最好的认同和鼓励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