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黄进兴:两千年来人们如何祭拜孔子(3)


    二、历朝君主“隆恩”孔庙:用道统来加强政统的合法性
    孔子的人物形象历来变幻莫测,扑朔迷离,与众人和民意的“言说”不无关系。
    1.百姓心中的“神人形象”
    春秋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不一样,我们今天了解的孔子和宋明理学的孔子也不一样。黄进兴引述保留了大量孔庙介绍的东汉三块碑文所记载,汉代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昂,望之如斗”,这种在今天的人们认为怪诞不经天方夜谭般的说法在当时却深入人心,百姓信以为真,认为圣人就应该不同凡响。由碑文内容可知,孔子在那个时候是倍受爱戴的。第二块碑文上记载:要集资修孔庙,山东、河北、江苏等地人纷纷慷慨解囊,捐献的人范围异常之广,他们是谁,来自哪里这在碑文里都有记载。其中第三个碑刻记载,一次祭祀中,参加人数达907人,从地方最高长官到孔家后人到其他民众不等。可见孔庙祭祀参加成员之多和影响范围之大。
    
    历朝君主“隆恩”孔庙(资料图 图源网络)
    2.第二个孔庙的示范效应
    百姓“神话”孔子,历朝君主也对孔庙以及孔家后人龙恩不断。何时产生厥里之外的第二个孔庙,一直是黄进兴研究中的一个重点。据黄进兴研究,历史上第二个孔庙是东晋孝武帝太元11年所建。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之乱、八王之乱先后发生,由于胡人南下,晋朝狼狈迁往江南,皇帝希望通过祭孔来争取文化的传承和正当性。然而阙里孔庙却在战争中化为灰烬,便遣朝臣偷回北方祭奠,朝臣回报,路经该处,目睹“孔庙庭宇倾顿,轨式颓弛”,感慨“万世宗匠忽焉沦废”,于是孝武帝决定重建孔庙,即历史上第二个孔庙。“东晋孝武帝的举动不简单,激发了后代王朝的建孔庙的竞争。”黄进兴给予高度评价。看到东晋王朝建孔庙,北方的王朝纷纷效仿,异族王朝之间的竞争也迅速拉开,尤其是创业之君、开国之君,都想要建孔庙,正统和道统总是连在一起的。所谓政统的论说要靠道统来陈述。打天下靠武力,治天下要靠文治。其精神支柱就是孔子之教,治国必须要掌握文化的正当性。因此,凡异族之君、夷狄很注重孔庙。黄进兴举例元朝、清朝入主中原之时,许多武将不明所以,纵火烧毁孔庙,君主立刻下令将这些纵火破坏孔庙的将士一律砍头示众。对孔庙的重视,发展到到清朝更是达到了一个巅峰。孔庙开始复制到中华帝国境内的每块土地犹如星星之火逐渐燎原。沿袭唐朝出师要祭拜文庙,告诉孔老夫子要出去打仗之习,清朝出师或者打胜仗回来,都要在文庙祭祀。黄进兴特别强调文武百官到文庙,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否则要被重罚,可见异族之君很多统治都跟孔庙管控有关。
    3.明太祖反对儒学却令祭孔
    持百无一用是书生观点的明太祖朱元璋有一道诏令:凡是后代继承大统者,继位之初,必须到孔庙祭告。看似与他自己的观点相左,其实中间别有故事。黄进兴介绍,朱元璋觉得孔子通祀天下,逾越礼制。于是在整个中国境内停止祭祀孔子,只许在京师祭孔,而且他还要毁掉塑像,可见朱元璋君臣的尊卑情结。《明史钱塘传》就记载,因反感孟子关于君臣关系的论述,朱元璋就将孟子的神牌位移到外面当作箭垛,但一个儒官挺身而出,以身挡箭护牌位。此举让朱元璋大为震惊,朝廷的高官竟然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去维护孟子的牌位。儒生对孔孟之道的尊崇,打压孔孟行为将引起的反弹,其后果如何实在难以估量。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很快将孟子的牌位放回去。并于洪武十五年又下令恢复天下祭孔之礼。黄进兴揣度朱元璋祭孔是为了维护朝廷的统治,并非心甘情愿。不过尽管如此,这种行为还是促进了孔庙的进一步繁荣。
    三、儒生精神世界维系处:为官先拜孔庙、有冤则哭庙
    对于历代读书人和儒生,孔庙与他们的命运前途和精神世界息息相关,因而也逐步增添了很多不同的意象、不同的价值。
    1.地方官上任前先拜孔庙
    在唐玄宗时期,就建立了非常完整的读书人在孔庙的祭祀制度。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读书、科考、中举,一介儒生布衣鲤跳龙门,拥有官方的身份,而各种兵役、徭役、苛捐杂税也得以减免。一旦你考中科举,你就要把老百姓的衣服脱掉,穿上官服,而这个改变身分的场所就是孔庙;祭祀时,在皇帝唱完名后,大家都要穿上特别的服装,行完礼之后,还要脱下来,还给国子监,换上官服,而还回去的祭祀的衣服则相当于我们的博士服;唐朝皇帝一度在出征前会把文武百官领到孔庙训话;宋朝有一本《图经》,类似今天的“为官指南”,清楚地记载着:地方官上任之前第一件事也是要祭祀孔庙。
    2.如有不满便去孔庙大哭
    哭庙更是儒生与孔庙关系紧密的典型例子。黄进兴介绍,一介读书人在既不为官又无靠山的情况下,若被地方官欺凌,遭遇不公平待遇时,可以到孔庙里面大哭,即哭庙。地方官员最怕这个举动,因为朝廷极其重视哭庙现象,一旦有哭庙行为一定要上报到中央朝廷,皇帝会派人来询问。明清的时候,东南沿海桀骜不驯的文人最喜欢哭庙,例如牵扯进江南案中的金圣叹,在遭遇地方官整治时,就去向学官拿孔庙的钥匙,才能哭庙。不过这也说明一个现象:孔庙平常是不能进去的。正如明末文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所提及的,他要进孔庙,先要拿钱贿赂看门人才能进去。
    3.孟子死后1200年进孔庙
    进入孔庙并非易事,黄进兴披露,在1200年内,孔庙被称为“孔颜庙”,常是孔子和学生颜回合称,孟子是在去世后1200年后,因宋明理学的高度重视方被列入;而关于明朝心学大师王阳明是否进孔庙,历经了朝廷的激烈辩论几近无法退朝。王阳明生前曾获伯爵之位,以平民身份获此殊荣实属不易,对此,支持阳明进孔庙的一方却坚称:“伯爵乃一代之尊,进孔庙达万代之典。”传为千古佳话。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