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黄进兴:两千年来人们如何祭拜孔子(4)


    四、中西方迥异的孔子:“尊而不亲”与“儒教中国”
    尽管孔庙在封建王朝和儒生中都非常重视,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般的中国老百姓对孔子的感觉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清代礼学家秦蕙田有“尊而不亲”的描述。黄进兴看来,这和封闭的孔庙大门隔绝了与民众的联系不无关系,这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现象阻断了沟通的桥梁,普通百姓连庙门都进不了,更不可能知道里面祭祀的是什么。嘉庆九年,所有的塑像都被毁掉,只有一些神位和名字,而这些遗留下来的古代人的文言语,连中文系的老师念来都颇不容易,更何况普通大众呢?黄进兴分析,由于孔庙是封闭的,所以说儒教跟世界上其他重要的宗教不一样。它具有特殊性,会影响到今天我们宗教的信仰。
    
    黄进兴等与会嘉宾与优质提问听众合影(左二文汇讲堂负责人李念、左四社联专职副主席刘世军)
    相较于西方,中国宗教以它广博的包容性降低了许多宗教冲突。儒释道三教合一现象非常常见。在清代,据统计,天津附近就有900多个儒释道三教合一建立的寺庙教堂。然而奇怪的是,在中国儒家思想虽影响最为深远,但似乎并不在儒释道三家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黄进兴表示曾特意问过艺术史家,有没有见过图画或文字叙述说孔子在中间的,答案是否定的,都是释迦牟尼或老子居中。同样奇怪的现象,在中国信道教佛教的人比比皆是,认同儒家思想的人也数不胜数,但人们会说信道教佛教,却极少有人说他信儒教。西方称中国为“儒教中国”(Confucian China),黄进兴认为,这种称法,要归功于传教士的传播,他们感觉在中国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还是儒家思想,因此“儒教中国”更多程度上成了中国的宗教名片,直接与外部世界有着对话基础。
    对于孔庙祀典如数家珍的黄进兴,信手拈来便是典故和考据,在互动中他谈及当年导师余英时知道他擅长西学,崇尚西方新理论,便提出要他做李绂研究,这个议题的研究除了梁启超点到为止,太老师钱穆略有涉猎,自己必然无所旁依,只能一本一本古书读来。因而等他放假回到台湾与介绍的女朋友约会时,便选了约会游孔庙,并为显示有学问,高价购得红皮精装套书《文庙祀典考》。“当然,女朋友是吹了,但是在回到美国写作博士论文的若干个失眠的长夜里,时时会拿起《文庙祀典考》清理一番。逐渐发觉孔庙作为国家祀典,恰是传统社会里文化与政治两股力量彼此互动的绝佳例证。透过对它详细的剖析,可以重窥历史上儒家学术真实的动向。”黄进兴笑侃当年书呆子举动,却成就了一段学术夙缘,在埋首故纸堆三、四年后,他开始实地考察,此后他对孔庙的研究与热爱一发不可收拾。
    颜子庙前的牌坊题辞“优入圣域”,历史上这个词汇曾被用来形容过颜回和王安石两个人,而今,茫茫然误闯而成为权威专家的黄进兴带领大陆听众再入“圣域”,无论是对为学之道,还是对孔庙祀典意义和今人对传统的态度,都让人多了三分回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