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历数两汉时期九大古琴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列国纷争的局面,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首次建立起统一的封建帝国。接着,汉代又继承了秦代的制度,继续为巩固中央集权的国家而努力。汉高祖刘邦为此转战南北,在征途中路过故乡沛地,见到了昔日的乡亲父老。这时,他得意地创作了著名的《大风歌》。歌中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歌运用当地的楚声,唱出了叱咤风云的战斗风格,唱出了对统一大业的关切。当时,由刘邦“击筑自歌”来领唱,有一百二十人跟着唱和。以后这首歌被列入宫廷音乐,并编为琴歌。武帝时,汉代处于鼎盛时期,他扩大了乐府的编制,派人到各地采集民歌,其范围遍及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汉书·艺文志》中写道:“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统治阶级通过民歌了解下情,主观上是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但客观上对集中和推广民间音乐,起到积极作用。所收集的不少民歌,作为相和歌曲,丰富了琴曲曲目。
    
    司马相如(资料图)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以辞赋见称。他是为汉武帝的乐府作歌的著名作者。早年他“家徒四壁”,比较贫困。有一次,他在富豪卓王孙家作客,即席弹奏琴曲,引起卓王孙的女儿文君的爱慕。卓文君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和司马相如私奔(《史记·司马相如传》)。琴界根据这段故事,创作了《文君曲》、《凤求凰》等作品,来赞扬他们的爱情。传说司马相如富贵之后,又打算“聘茂陵女为妾”。卓文君非常气债,演唱了琴曲《白头吟》来表示决绝和抗议,从而制止了司马相如娶妾的企图(《西京杂记》)。这些爱情歌曲和传说,多出现在封建社会初期。防着地主阶级地位的转化和儒家思想控制的加强,这类题材在琴曲中就较少见到了。
    司马相如因为弹琴,博得卓文君的爱情,说明他的琴声是很有魅力的。在他的《美人赋》中,就提到《幽兰》、《白雪》这些琴曲。在《长门赋》中,更进一步描绘了古琴演奏时的具体情况:“授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妙而复扬。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运用左手的“案”(按)指和右手“却转”的指法,奏出乐音“流徽”,音乐由弱变强,从“奏愁思”到“意慷溉”,情绪逐步发展变化。陈皇后被汉武帝冷落之后,独处在长门宫内,求司马相如作《长门赋》来感动汉武帝,这就是《长门赋》的来历。后人运用这一题材创作了琴曲《长门怨》。司马相如是汉代最早对琴界产生影响的文人之一,他所用的一张琴名叫“绿绮”,也因此而出名。
    师中、赵定、龙德,他们是西汉中叶宫廷中的鼓琴待诏。当时的统治者在征集民歌的同时,也从各地选拔一些民间的优秀艺人,这些人来自民间,和人民有着广泛的联系,他们的演奏在群众中有深远的影响。师中是汉武帝时期,东海下邳(今江苏宿迁)地方的名琴手。在他的影响下,当地有不少人喜好弹琴,过了一百多年以后,刘向还在他的《别录》中写道:“至今邳俗犹多好琴”。赵定是渤海人,龙德是梁国人。汉宣帝年间,皇帝“欲兴协律之事”,由丞相把他们从民间选拔出来,待诏于宫廷。据记载:赵定这人不大爱讲话,是个很安静的人,可是奏起琴来,却能使听众“多为之涕泣”(《后汉书·刘昆传注》)。听琴而被感动得“涕泣”,可见演奏者水平之高。同时,也说明听者是有相应的鉴赏能力的。师中、赵定和龙德都有著述、作品,以龙德的最多。《汉书·艺文志》中写道:“师氏七篇、赵氏十篇、龙氏九十九篇。,没有记载篇名,但由于刘向说过:“雅琴之事皆出龙德《诸琴杂事》中。”才知道龙氏著作中有《诸琴杂事》这样一个名称。这个《诸琴杂事》很可能是集大成的巨著,可惜原书早已不存,连转述的片断也难以见到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