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经典导读 > 经典新知 >

王兢:建文帝死亡之谜——他缘何“死去活来”?(2)


    我们要问了,火从何处起?火起是其人在甚处?因甚在彼?被火烧时曾与不曾救应?
    明初的法医没有不熟读《洗冤集录》的,那么问题来了。尸检报告在哪?
    答案是没有,或者根本不准发表。
    朱棣只告诉我们冰冷的一行字:
    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明史·本纪第四》)
    朱棣说是自焚。按照当时严格的法医标准,他总该提供一份像样的尸检报告,告诉我们朱允炆真的是直接烧死,还是杀死后又给烧了,或者是活着被推进火海了吧。然而并没有。
    这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朱棣为什么不提供尸检报告?
    答案不言而喻:如果朱允炆真的死了,朱棣控制的就不仅仅是朱允炆的死亡,还将有朱允炆的死亡方式。
    
    朱棣(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们不能轻忽这个问题。朱允炆的生死,可以有三种状况:
    一、活着,但是跑了,躲起来韬光养晦;
    二、死了,且死得明明白白,大家也看到了真实的朱允炆尸体;
    三“死了”,但死得不明不白,大家看到的是一具焦尸。
    但很明显,现实是第三种,后来则大家相信第一种。为什么?
    当然是,第一种和第二种,都对朱棣不利。如果朱允炆真的跑了,那么无论他还有没有野心,对朱棣都是极大的威胁。只要朱允炆活着,他就是合法的皇帝。只要他登高一呼,那么天下一定会响应。因此,第一种,对朱棣极其不利。
    第二种就一定有利吗?当然不!我们试想,朱棣起兵一直号称是“清君侧”,甚至《明太宗实录》还描绘了他进入南京城干掉“奸臣”以后就要“北归”的假惺惺圣母形象——如果朱棣勒死、砍死或是毒死、饿死了合法的皇帝朱允炆,那么他起兵的正义性何在?岂非自打脸皮?岂非人伦悖逆?这个舆论压力可是极大的,朱棣为统治基础和合法性计,当然不会做出这等蠢事。
    于是,朱棣就选择了第三种——让朱允炆“自焚而死”。
    大家看到的是一具尸体,还是焦尸,还没有尸检报告!
    换成你,相信这就是朱允炆的尸体?反正我肯定不信,至少不会全信。立场和期望很神奇——既然这具没有尸检报告佐证的“朱允炆”被说成是“自焚而死”,那么本能上就同情朱允炆三分的文臣们和天下的吃瓜群众们,自然愿意往“朱允炆其实没死,也没有自焚”上面去想。立场、期望相互作用之下,事实就重构了——朱允炆就是没死!
    先别庆幸,你们都中了朱棣的奸计!天下都相信朱允炆“自焚而死”,那自然很好——反正不是我烧死的。我来接皇位,自然而然。天下都相信朱允炆没死,那当然更好——我就希望天下人相信朱允炆没死,这样的话,我就根本没有弑君!这个皇位根本就是他让的!
    “自焚而死”没有尸检报告,就导致了这种状况。
    后来的郑和下西洋和胡濙的“寻访张三丰”,更让天下的文人和吃瓜群众们高潮了:你看,如果朱允炆真的死了,朱棣何必如此心急火燎接连搞这几个大新闻?!果然吧,朱允炆确实没死。
    This is 套路。
    胡濙寻访张三丰花了十四年,回来后与朱棣长谈了一夜:
    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诸旧臣多从者,帝疑之。五年遣濙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濙以故在外最久,至十四年乃还。所至,亦间以民隐闻。母丧乞归,不许,擢礼部左侍郎。十七年复出巡江浙、湖、湘诸府。二十一年还朝,驰谒帝于宣府。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明史·胡濙传》)
    当年明月先生曾评点说,胡濙与朱棣长谈一夜显然不是在谈朱允炆死了没有——如果死了,尸检报告也不至于谈一夜。因此,朱允炆没死,胡濙是在详细解释朱允炆的动向。听到朱允炆已经没有野心了,朱棣才放心,云云。
    且慢,问题就出在“尸检报告”。没有尸检报告,却有了这一夜长谈,两件事一组合,当然就给了当年明月先生和天下吃瓜群众们“朱允炆没死”的判断。
    朱棣为了制造朱允炆没死的假象,真的蛮拼的。不过,朱允炆弟弟的死,他就不需要这么掩饰了。当然,也必须是“焚死”:
    徐王允熙,兴宗第五子,建文元年封。成祖降为敷惠王,随母吕太后居懿文陵。永乐二年下诏改瓯宁王,奉太子祀。四年十二月,邸中火,暴薨。谥曰哀简。
    这把火是谁放的,不言而喻。各位,朱允炆如果真的烧死了,你相信是自焚吗?历来论朱允炆下落者,以段玉裁最为明快晓畅:
    宫中之火谁则为之?非燕王而何?燕王逆计,城之必破,位之必可篡也,而独何以处建文君也?辅之则有所不及,待杀之则不免于弑君。弑君者,天下之所集矢也。于是与交通之逆臣逆奄,谋为此举。有兴问罪之师者,则彼自火而已矣。此其奸谋,盖预定而后行之。然则谓建文自火死者,燕王说也。谓建文未死于火而蒙尘者,亦燕王游移其说,以惑天下之心、杜可畏之口也。推见至隐,则以火弑其君之罪著矣,又况即建文自火,谁实致之?自火哉,而能辞弑哉?(《明史十二论·卷二》)
    ——他说得多好!
    “建文帝自焚”,不管大家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大家不信他自焚,也不信他死了。我呢,相信他死了,但绝不是自焚。
    除非朱棣能够拿出尸检报告。
    [①]《明太宗实录》卷九下,“四年六月乙丑”条,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本,第130页,中华民国五十五年。
    [②]俞本著、李新峰笺证《纪事录笺证》,第488页。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
    [③]宋慈《洗冤录》第二十六“火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