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经典导读 > 经典新知 >

细说《史记》之二:李陵战败 司马迁人生一大劫


    文/凌俊峰
    
    司马迁(资料图 图源网络)
    正当司马迁踌躇满志地为撰写《史记》做着准备的时候,一件悲剧正悄然降临在大汉帝国,当然也降临在司马迁的头上。
    汉朝的领土的西北,居住着一个马上民族——匈奴。这个民族给汉朝带来的威胁是相当大的,早在汉高祖刘邦时期,汉朝就和匈奴打了一仗,一开始汉朝的部队获得了小规模的胜利,而刘邦轻敌冒进,进击到白登山,也就是今天山西省大同市东北的马铺山,结果中了匈奴的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的部队被匈奴人围困在白登山,天冷的下了大雪,寒冬中这支部队被困了七天七夜,与外援断绝了联系。刘邦在这种情况下,只好采用陈平的计谋,用重金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子,在围困的部队里放了一个口子,最终侥幸逃得性命,这就是“白登之围”。这样的一次战争让汉帝国没有了与匈奴对抗的勇气,此后数十年,汉帝国为了和匈奴保持“和平”关系,只好用和亲并赠与大量财富的办法,屈辱的笼络自己的对手。但问题在于,匈奴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获得财富后,贪欲也逐渐增长了。只要发动一次劫掠,他们就能获得比和亲多许多倍的财富。于是他们就常常侵扰汉朝的边境,汉朝也深受其苦。
    经历了文帝、景帝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后,汉王朝终于有了说“不”的权利了,而汉武帝恰好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决定对匈奴发动战争。这场大战中涌现了许多伟大的军事家,大家熟知的有卫青、霍去病,李广等等。而这场悲剧的主人,就是李广的孙子李陵。
    
    李陵(资料图 图源网络)
    李陵也是一位很优秀的将领,他像他的爷爷飞将军李广一样勇敢、善于骑射,爱护士兵,也深得士兵的拥戴。在一次军事行动中,汉武帝希望李陵能够为主将李广利运输粮草,而李陵则上书说,他愿意率一支五千人的步兵方阵直捣匈奴王庭。有读者一定会问:为什么要用步兵去对抗匈奴骑兵?答案是汉王朝没有那么多的马,骑兵全部做主力了。当然,汉武帝认为他很有骨气,答应了他这个请求。李陵率领五千步兵北上,当然一路上画了地形图,让人骑着马回朝禀报情况。在朝上汉武帝听说李陵带兵有方,将士士气高涨后龙颜大悦,当然他高兴的同时,朝中大臣也跟着拍马屁,说了不少“陛下英明,李陵一定取胜归来”之类的话,汉武帝当然也觉得面子十足,脸上有光,估计他的胡子都乐得翘起来了。
    接着说故事。后来李陵的部队,在浚稽山遭遇了匈奴骑兵。对手的部队有多少人呢?三万。是李陵部队的六倍。三万部队很快包围了李陵,而李陵却临危不乱,让士兵用弓弩对抗来敌。一开始匈奴部队只要靠近,千万弓箭就“嗖的”射了出去,敌人死伤数千。然而匈奴部队毕竟人多,三万部队拿下不了李陵的人马,匈奴立马叫上了援军,单于用左贤王、右贤王的部队继续围攻,这时敌军人数已经是八万了。李陵的部队在这样情况下居然还能硬撑,又斩杀敌人数千人。匈奴拿李家军毫无办法,都已经做好撤退的打算了。
    这个关键时刻,李家军的部队里出了内鬼。一个军侯因为上司凌辱他,投降了匈奴,还把重要的军事情报献给了匈奴单于。他告诉匈奴人,汉军箭矢已尽,只要击杀阵前旗手,就可以让汉军阵脚大乱。单于大喜,依计攻打汉军,而汉军却只剩下了短刀,有人还把丢弃的车轮辐条当武器边战边撤,撤退的路上被大山挡住,进入了峡谷,退路被匈奴人断了。李陵在如此困难的战况下,仍想突围,但他看到自己的部队处于如此颓势,就只好选择突围撤退。步兵是跑不过骑兵的,他的副将韩延年在突围中战死。在这样的情势下,李陵只好投降,而他的部队四散逃命,只有四百余人逃回关内。可以说李陵以五千步兵打出这样的战绩实在是相当惨烈,这场失败自然怪不得李陵,怪在没有其他部队的支持。战败的消息传到了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
    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