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经典导读 > 经典新知 >

孔子的13条原则,14个态度


    文/梁漱溟
    1、乐:没有一个“苦”字的《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们一翻开《论语》看孔子的第一个态度,即是孔子生活的道路,一见便觉得他的意味非常之长,非常之妙。《论语》的第一章,孔子开腔便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单从这几句话,可见他的态度非常鲜明,可以想见他心里自得的样子。其次如: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他自己说他的生活是如此,这可以见出孔子心里的那种乐趣快畅,生活之乐是很显著的。
    2、仁:柔嫩而真挚
    仁则为孔子极重要的观念。据有人说:《论语》讲仁有五十八处,而阮元《研经室集》中“论仁篇”说,仁在《论语》里面见一百零五回。于此可证仁是孔子的一个最重要观念。
    所谓仁就是慈爱之义。孔子说: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孝弟何以为仁之本,凡仁之爱亲、敬兄,与夫父母之爱子,都怀着一种柔嫩而真挚之情。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孔子说:“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子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由此段话来看,结果带出一个仁的问题,仿佛说感情很冷硬的样子就是不仁,他心里觉得安,就叫他不仁,他心里觉得不安就叫他仁。可见仁是一种柔嫩笃厚之情。由此看去,所谓仁这个东西——情这个东西,不是我们所固有的生命发出来的吗?!
    3、讷言敏行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仁者其言也切。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孔子不爱说话,只实地做事,于此可见。
    4、看自己
    这个态度有好几条可以看得出,而显著的话就是: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都是看自己不向外找的态度。
    5、看当下
    这与看自己的态度是相连的。孔子说:
    君子思不出其位。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最末这句话,或者含有他义,却也可以有助于表达只看当下的态度。以上两个态度一为对于空间的态度,一为对于时间的态度;一是注意此处,一是集中于现在。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资料图 图源网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