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经典导读 > 经典新知 >

怎样读经典 | 《后汉书》(2)


    《后汉书》的优点
    1.体例方面沿袭《史》《汉》,吸取了其他史书的一些创新,有不少改进,编次更加周密。
    2.包举一代,首尾完整,文赡事详,史料丰富。《后汉书》对东汉人重要的文章、奏章和诗赋,大多直接选录,东汉的许多重要政论和文学作品,赖以保存下来。
    3.是非分明,不以成败论人。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说:“今读其书,贵德义,抑势利,进处士,黜奸雄。论儒学,则深美康成,褒党锢,则推崇李杜。宰相多无述,而特表逸民,公卿不见采,而惟尊独行。”《后汉书》中对鱼肉人民的外戚、宦官等豪强恶势力,表示了极端的厌恶,而对不畏强暴、刚直不阿、敢于同阉宦等恶势力斗争的党锢人士和太学生,表示了强烈的同情,对他们极力表彰、歌颂。马融是一代学者,但他阿附外戚梁冀,为梁冀打击正直的李固而起草奏章,又为梁冀作《大将军西第颂》,丧失气节,范晔在书中进行了严正批评。难能可贵的是,《后汉书》不以成败论人。例如隗嚣是和光武帝斗争失败的人,而范晔给予很高评价。清人赵翼肯定《后汉书》“立论持平,褒贬允当”。
    4.议论精彩。范晔《后汉书》各纪、传大都作序、论、赞,综述所记人物,总结他们的特点,阐明事情的前因后果,大都很精当。例如《党锢列传序》综述说:“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胜于时矣。”指明党锢之狱的远因。又说:“逮桓灵之间,主荒政谬,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于斯行矣。”这是党锢之狱的近因。然后,叙述党锢之狱的经过。最后论其后果是“朝野崩离,纲纪文章荡然矣”。叙述议论兼备,秩序井然。
    范晔《后汉书》贯穿着一个宗旨,即总结东汉由盛而衰、由统一走向分裂的深层原因。他认为,东汉一代的得失,几乎与儒学的盛衰、儒士的荣辱息息相关,故而,他的许多史论,皆意在崇经学、扶名教、进处士、振清议。他专立《儒林列传》,述儒学师承源流。其他如《列女》《循吏》《独行》《逸民》《文苑》等传,也都贯穿这一思想。他还总结认为,东汉的衰亡,一是由于羌戎之患,一是由于宦官之祸,这两个问题没有处理好,直接导致了国家的衰落、灭亡。他还认为,曹操代汉,乃水到渠成,是自然之势,如《荀彧传》论所说:“方时运之屯邅,非雄才无以济其溺,功高势强,则皇器自移矣。”这都是他对历史的精彩总结。他的议论每有独创之见,因此而备受后人的重视和欣赏。
    5.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后人论及《后汉书》文辞之美,异口同声。
    
    《后汉书》点校本 中华书局2000年版(资料图 图源网络)
    推荐《后汉书》的两种重要注本
    1.李贤注。李贤,字明允,唐高宗第六子,武后所生。初封雍王。上元二年(675)六月,立为皇太子。永隆元年(680)八月,废为庶人。文明元年(684),武则天临朝,逼令自杀。睿宗即位,追谥章怀太子。李贤是从他立为太子开始组织人注《后汉书》的,到他被废为庶人,注书工作可能还没有结束。协助他作注的有太子左庶子张大安、洗马刘讷言等。李贤注着重于文字音义、名物制度等方面的训诂。除此之外,对史实的补充也不少,当时,东汉以来,各家有关后汉史的著作还都有传本可供检阅,故注文得以多所征引,其中引《东观汉记》和谢承《后汉书》较多。范晔撰史,曾对不少史籍有所借鉴,其文字的继承之处,李贤等人往往在注中加以标明。这一类的注无论对研读范书,还是作古书辑佚工作,都很有帮助。后人对李贤注一直比较重视,王先谦评价说:“详观章怀之注范,不减于颜监之注班。”把这部注和颜师古的《汉书注》同等看待。
    现在李贤注本最通行的版本是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这个本子以商务印书馆影印的百衲本《后汉书》为底本,用汲古阁本和武英殿本来对校,同时参考了前人的校勘考订成果,纠正了许多错误,每一卷后都附录校勘记,说明校改的依据,或补充其他的校改意见,以备参考。这是迄今为止较好的《后汉书》读本。
    2.王先谦《后汉书集解》。清代学者对《后汉书》做了很多考证、注解,其中,以成书于清末的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一百二十卷最为完备。王氏在门弟子的协助下,以汲古阁本为底本,广收唐宋以来尤其是清代学者有关《后汉书》的注解考订,排比入注中,校勘异同,纠正讹误,资料丰富,对研究后汉的学者极为方便。不过里面属于王氏自己的心得不多,不如他先出的《汉书补注》功力深。该书较通行的本子是商务印书馆1940年排印的“万有文库”本和中华书局据1915年虚受堂刊本影印本。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