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经典导读 > 经典新知 >

龚鹏程谈国学:国学已走向发扬民族精神的反面


    摘自《新时代的国学》 文/龚鹏程
    四、由精神到材料
    我就是通过这些例子来说整个国学运动实有大量的国际性参与。正因为这样,国学运动,越来越趋近国际汉学。这几年大家要和国际接轨的热闹劲更是不得了,人大、北大,都在办国际汉学大会。所以我们的研究方法、论述语言、论述形态、包括课题题目,跟国际汉学越来越接近,外国汉学家地位越来越高。慢慢地,你几乎没有办法发现我们中国人研究国学还有什么特点。
    亦因如此,所以发扬民族精神的部分,力道越来越弱,越来越采取一种“楚人视越人之腴瘠”的所谓客观研究态度。
    不仅如此,本是发扬民族精神的国学运动,发扬到现在,越来越没有精神,我们已经从发扬民族精神走向史料文献之考证,已经走向故纸堆,或甚至走向反对谈精神、谈内涵。对中国人精神面目的讨论,越来越少了。
    从国学运动开启以来,在晚清时期就为了发扬古学,而收集古书、整理出版。这时候,就已经文献化了。五四运动以后讲整理国故,主要仍是整理文献,越处理越细,还发现了许多新的文献,敦煌啦、内阁档案啦、甲骨啦、简帛啦,大量出现了,所以我们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专门去做整理。
    然后我们还发展出一套理论。这就是傅斯年先生所说的,史学无非是史料学,故要“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没材料就不要乱说话。我们的史学,慢慢地就变成史料学了。
    傅先生是受德国兰克史学影响的,后来批评他的人很多。但平心而论,现在文史研究,不仍是拿着文献考来考去吗?这个伎俩,加上前述客观之态度,大抵就是我人所以为的“科学方法”。
    所以综合地看,整个国学运动很有趣,这一百多年的学术史,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异化了,走向它的反对面。本来要发扬民族精神,但生有反骨,掀起了一股大浪,不断造反。本来是有精神的,现在越来越注重材料了。
    
    龚鹏程教授(资料图 图源网络)
    龚鹏程小传:
    龚鹏程,字云起,江西吉安人,1956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毕业,历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美国欧亚大学校长等职。精通中国文学、中国史学、中国哲学、中国宗教,是当代享誉海内外华人世界的顶级学者和著名思想家,常以孔子自比、自励。曾获台湾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杰出研究奖等。2004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龚鹏程自幼才华横溢,而且精通武术、书法,深广的学力贯通古今、融会中西,人称当今天下“第一才子”,每年著述约一百万字。迄今为止,正式出版的专著已有七十余种,主编著作不计其数。近期在大陆出版著作约三十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