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经典导读 > 经典新知 >

【承冯志】“公羊学”入门心得(五)——亲近夫子、尊夫子为圣


    
张延国

    作者简介:张延国,网名承冯志,男,西历1980年1月出生,西历2004年毕业于河北理工大学,目前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工作。钟情于公羊学,撰有《公羊学入门心得》一书。交流邮箱:43729596@qq.com。
    

    “公羊学”入门心得(五)——亲近夫子、尊夫子为圣
    作者:承冯志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十月廿九日庚申
                 耶稣2015年12月10日
    
    一 、亲近夫子
    对于现代人而言,多数人是从《论语》接触夫子的,因此只好从《论语》入手亲近夫子,当然这也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宋代大儒程颐就曾经说说:“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还记得我第一次带孩子去文庙,释典礼结束后我们想带她去大成殿内,她却害怕里面的塑像不敢进去。我就和她说,里面的人都是她的朋友,里面有夫子、子路、颜回、子贡、子游等等。当时孩子已经读了一段时间的《论语》于是就很好奇的走进了大成殿,我们一起看了她书中的好朋友,这也算现代人亲近夫子的一种方式吧。
    读《春秋经》的经文,听夫子讲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的是非曲直,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夫子的志向,使自己的志向与夫子的志向合二为一,最终以夫子的志向作为自己的志向,这就是公羊家自备的亲近夫子的方式。从我读《论语》的经验来看,我自己总感觉《论语》中的夫子距离我比较远,因为我总感觉夫子是子路的老师,是颜回的老师,因此我在《论语》中感受到的夫子就是一个自己身外的夫子。而在读《公羊传》的时候,我的感觉就是夫子就是我的老师,我和夫子的师、生感情是建立在二百四十二年的是非上的。一个人不能活二百四十二年,但是却能经历二百四十二年的是非,在这二百四十二年之中,有似是而实非,也有似非而实是,其中或可或不可全凭夫子的智慧才能裁定。我自己独自面对二百四十二年的是非,是非常迷茫的,若没有夫子的帮助,凭自己的教育及人生经历是不能透过乱世建立天下太平的王道志向的。在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的是非苦海中,夫子的智慧就是明灯,这种感觉是读《论语》读不出来的。
    公羊学自备的亲近夫子的方式,在我们学习公羊学之前是无法使用的,从我自己的经验来分析可以先通过司马迁的《史记》建立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司马迁说: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宋明道学的“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来亲近夫子,通过思考“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我们可以获得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本身就是一种“乐”,一种很自在的享受。自己能以“孔颜乐处”来排忧解难,那自己也就和夫子倍感亲近了。
    如果先不管境界,也不谈功夫,我们这里还可以有一个伏笔,就是颜回的“居陋巷而自得其乐”和弘一大师、虚云老和尚的解脱之乐有什么不同,有没有高下之分?是不是可以说弘一大师、虚云老和尚已经达到或超过颜回的境界了?
    亲近夫子是手段,我们做亲近夫子的功夫,最终还是要回到尊夫子为圣上。那么为什么要尊夫子为圣,又如何才能尊夫子为圣呢?
    二 、尊夫子为圣
    在公羊学中夫子是圣人,是“素王”,因此尊夫子为圣以后学公羊学能事半功倍。现代人一听这个就不高兴了,难听的话也就出来了,不就是孔老二吗?不就是一个丧家狗一样的不得志的老教师吗?怎么会是圣人?又怎么会是“素王”?看来公羊学太迷信,太落后、太荒诞,现代人怎么能相信这种东西!如果任由这种想法横冲直撞,这个公羊学的确是没有办法学下去了。参考夫子弟子子贡的说法就是,如果把公羊学比作一个古庙的话,这些人最多也只是在院墙外看到了一圈破烂的墙头,他们认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满目看去都是一些破砖头烂木头,又怎么会有宝贵的文物精美的玉器?这也是现代人傲慢的典型表现。
    一个朋友和我说,他也读过《论语》,他发现里面都是一些正确的废话。不过平心而论,如果扣除其中宣扬愚忠愚孝的部分,《论语》还是很不错的。我说,这很好,能够承认一本两千多年前的书在今天看来还不错,已经有所进步了,可以说已经初步放下了现代人的傲慢,但是以这个态度学公羊学还是不够的。
    又有朋友和我说,他认为夫子是一个很不错的人,虽然有时候爱耍点小聪明,有时候又说话不算数,但是夫子毕竟还是好的,他教育我们孝敬父母,要多做好事,不要去做坏事。另外夫子还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好多观点比如因材施教等等非常棒。我说,承认夫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这也很难得,但是以这个思想来学习公羊学还是不能深入。
    有人和我说,夫子本来是好的,夫子还很谦虚,夫子曾经亲口说过:“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哪里敢当! 我不过朝着圣和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满足,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仅仅做到如此罢了。”你看看夫子是多么的谦虚,多么的有自知之明,夫子自己都不承认自己是圣人,你们公羊家却偏要我承认夫子是圣人,这不是胡闹吗?一点也不像夫子的学生应该有的态度!我认为你们违背了《论语》,也没有真正的理解夫子,你们绑架了夫子,夫子不需要人们去膜拜,他只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好老师。特别是你们公羊家还总是神神叨叨的说夫子是“素王”,这更是胡说八道,你们公羊家和路边摆一个八卦布算卦骗钱的神棍们有什么区别?从历史来说,夫子生前最大的官不过是鲁国的大司寇,充其量也就是济宁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辖地包括曲阜等鲁国故地)的公安局长,怎么就成了王了?如果夫子是王,那鲁国的国君是什么,欺负我读书少啊?我说,这个人满有学问的,不用说这个人肯定读过《论语》,甚至不止读过1遍,说不定还读过《史记》、《左传》知道夫子的一些经历和春秋时期的一些官职,很有文化很厉害啊。那么这个人学习公羊学行不行?我认为还是不行,还是没有放下现代人、现代学术的傲慢。
    有朋友和我说,夫子是圣人,这个我承认,毕竟大家都认可“至圣先师”这个称呼啊!但是我不会承认夫子是什么“素王”的,即便从历史来看,历代皇帝对夫子最高的封号也不过“大成至圣文宣王”,你们公羊家弄一个“素王”出来没有凭据啊。我点头道,这个“素王”对你来说是没有凭据,但对我来说却是很有凭据。这个情况和身份认同有关,我有一位老师姓张,我的长辈都喊他老张,我们都喊他张老师,但是我有一个同学总是喊他“叔叔”,我们无论怎么劝他,他也不改口,毕竟从血缘来说,张老师的确是他的亲叔叔,对于这个称呼你们认为有没有问题?同样的一个人,在不同身份的眼里,就有不同的身位,因为自己的身份不同我们的称呼就有“老张”、“张老师”和“叔叔”三种不同的称呼。所以我认为你不承认夫子是“素王”没有问题。你的身份认同在哪里,你自然可以不承认夫子是“素王”,而对于想学公羊学的人来说,夫子的身位就是“素王”。
    朋友对我说,按照你这么说,改天我买点祭品,整点香火,到孔庙里拜一拜,求求夫子显灵去掉我这个现代人的傲慢吧。我只得苦笑,这样的态度也不能学习公羊学啊。那么到底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学习公羊学呢?
    在我检查我家孩子的数学作业时,我发现了一道数学题,题目是这样的:
    12+25×2+12÷2=??
    这一道题的标准答案是68,但在我家孩子只学了加减乘除运算却还没有学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时候,这个答案就五花八门了,比如43就是一个很好的答案。
    在这个例子里,我们可以把公羊先师当作没有学过混合运算的小孩子,也可以把我们现代人当作没有学过混合运算的小孩子。总之一句话,我们现代人的许多概念和公羊先师相差太多,所以大家无法沟通。如果我们想和公羊先师沟通,就必须放下我们现有的规则和标准,来学习公羊学中的规则和标准,认识到这一点,现代人的傲慢也就放下一半了。关于这一点,康有为有很明确的论述,他说公羊学有一些概念必须先学好,如果不学好,那就像不懂什么是根号、什么是开方而做高难度的数学题一样。
    学习公羊学就要先了解公羊学的一些概念和基本设定,而对于一般人来说承认夫子为圣就是公羊学的一个基本设定。承认夫子为圣人,可以是自己学习《论语》或其他儒学经典的一个结果。比如我一个朋友读完四书之后,就承认夫子是圣人,这位朋友就具备了学习公羊学的一个基本条件。
    一个人拒绝承认夫子为圣人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不外乎有以下2种:
    1)第一类:世界上本没有圣人
    这一类人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圣人,在这样的视野下夫子只是不得志的丧家狗,所以根本就不是什么圣人;朱子是勾引尼姑的伪君子,更不是什么圣人,他们甚至劝大家也不要去承认夫子是圣人,比方写《去圣乃得真孔》的人大概就是这样想的。
    2)第二类:夫子不是圣人,有比夫子高的是圣人
    这一类人主要是宗教人士,夫子再高,也高不过玉皇大帝,也高不过阿弥陀佛,也高不过真主、上帝。
    对于第一类人来说,承认夫子为圣人,是个人心灵升华的结果,是个体对天道体认的结果。宋朝大儒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面对泠冰冰的天道流行,我们人类个体处在其间,选择一个人作为圣人来进行学习是很合理的。这其实也是夫子不承认自己本人是圣人的原因,但也是弟子承认夫子为圣人的原因。同样如果夫子自己认为自己是圣人,那可就真坏了,夫子这样想也就不能依照前代的圣人来完善自己的德行,那夫子可能就真的不是圣人了。而对于夫子的弟子来说,放着这么伟大的人物不当作自己学习的对象,却去很远的古代选择一个人作为圣人,那也是舍近求远没有见识。因此对于第一类来说,也许个人的品行真的很好,但是他们否定我们可以“参照圣人夫子进行修身从而德行日进”就是他们的不对了。或者他们不承认世界上有圣人,目的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很“诚”,自己可以“自诚明”,不需要“自明诚”,既然自己完全可以不依靠古代的圣人,自己就是正确无误的圣人,不需要一个外在的圣人来修正自己。
    对于第二类人来说,夫子可能是施洗约翰,是一个给耶稣提鞋都不配的人;或者是一个菩萨,虽然有些道行,但是离自己心目中的圣人差距太远。对于这一类人,我感觉很正常,虽然他不承认夫子是圣人,但是如果做的足够好,那就和承认夫子为圣人的效果一样。
    写到这里,我们也就明白了承认夫子为圣人的目的了。圣人是标准,有些人的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寻找一个标准来照着做,这样是最省心的法子。圣人有许多,夫子的圣人是尧舜,但是在夫子的弟子看来,夫子比尧舜更像圣人,于是夫子弟子就尊夫子为圣人。一些人只看到夫子的弟子鼓吹夫子是圣人,却并不明白夫子弟子之所以承认夫子为圣人的原因。这也就是现代人的浅薄或者就是现代人的傲慢。
    如果我们实在无法从内心承认夫子是圣人,那么就只能在内心进行假设,假设夫子是圣人,假设夫子有非常非常高的智慧。其实公羊学的传承者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内心并不一定认为夫子是圣人。老师给孩子讲课的时候,老师一般会承认夫子为圣人,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不一定喜欢夫子,他们或许还在想,如果当时夫子没有说这么多话多好,这样我就可以出去玩了。这可能是孩子真实的想法,但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他还得把夫子当成圣人来对待,这样他就能够逐渐的深入学习,当他自己能反思的时候,就可以很顺利的承认夫子为圣人,或者用现代的话来说,承认夫子为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我前面说了公羊学尊夫子为圣人,公羊学也尊夫子为“素王”,那么这个“素王”究竟是个什么情况?能够讨论“素王”其实就已经进入到公羊学的核心区域了,要了解“素王”这个概念就需要深入学习公羊学的其他概念。而实际上公羊学学习的一个结果就是尊夫子为“素王”,这个没有速成办法,只有按照公羊学的思路一点一点的来。
    要学习公羊学,有了“诚心”之后还要了解一点公羊学中的名词,这也就是下面要说的“公羊学中的名词解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