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中医 > 中医养生 > 情志养生 >

杏林文化之四:读《黄帝内经》,教你情志养生


    
    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心理因素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引发疾病,并将这一类病因集中概括为情感病因。《黄帝内经》对此作了广泛的论述,指出情感失调是引发疾病的重要内因。今日来看嘉定区中医医院医师仝欣对《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脏所属器官与情感活动的对应关系、情感致病机理的解读。
    《黄帝内经》认为感情活动与五脏一一对应。五脏所属的情感活动一旦过激,就会引起相应脏腑的病变,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类似病例比较突出的就是《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后喜乐异常,使他突然得了癫狂。
    《黄帝内经》对情感致病的机理也是有所认识的,书中指出情感除直接损伤脏腑外,还通过气机引起其他身心病变。如“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灵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在情志养生方面,书中强调形神共养,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开朗的性格,良好的涵养,开阔的胸怀,从而达到情志畅达,顺乎自然,延年益寿,这也是养心长寿的重要因素,具体到日常生活,需注意以下几点:
    安心
    养生者应心情安闲,以便真气顺畅,精神守于内,疾病无处生,形体劳作但不致疲倦。养成理智和冷静的态度,凡事从容对待,学会“处变不惊”,泰然处之。
    休眠
    休眠养神是指通过睡觉,使大脑处于休息状态,同时使身体内各部位的神经、关节、韧带、肌肉和器官无负荷或少负荷,进而达到积蓄精力,恢复体力。因此,生活中应劳逸结合,保证每日睡眠6~8小时。
    清静
    古人认为心静神自安。《黄帝内经》也有“静则神藏,躁则神亡”之说。如果一个人终日心神不安,思虑万千,哪有不生病的道理?要保持身体健康,必先保持心理健康。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内心保持恬淡、清虚,使外邪不入,从而使有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抗病力增强,不易罹疾生病。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更需要放松自己。每天白昼如能保持大脑安静半小时或一小时,可充分发挥脑细胞的潜力,协调生理与情绪。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