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物质生产 >

丝织技艺的外传


    
    中国丝织技艺也是沿着“丝绸之路”向西传播的。首先传到的是西域小国于阗〔tian甜〕国(今新疆和田),据史载,汉代时于阗国没有蚕桑,于阗的国王便派使节到汉王朝,请求赐给蚕种和桑种,哪知汉王朝不但不给,还下令严禁蚕种、桑种出关。于阗国无奈,便请求与汉朝和亲。得到准许后,迎亲使者密告公主,于阗国“素无丝帛桑蚕之种”,国王请她随身携带蚕桑种子出阁。公主离汉时将蚕种桑种密藏于丝绵帽中,汉边关卫士不敢查验,公主顺利将蚕桑种带到于阗。自此之后,于阗地区便有了蚕桑生产(《大唐西域记》),并逐渐成为著名的丝织产地。本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在和阗(今和田,即古于阗)地区发现一块18世纪的画版,版上刻画着那位将蚕桑种子藏在帽中带到于阗的汉朝公主,想必是因这位公主对当地人有功,为纪念她而刻画的。另外,斯坦因还在于阗附近的一座大庙废墟里发现过一幅画着祭祀“蚕先”的壁画,这种祭蚕的风俗,当然也是中国传去的,由此也反映出蚕桑在西域人民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西域是我国古代通向西方的门户,丝织技艺传入西域后,进一步的外传便到了波斯。其时间大概在中国的三国时期,因为隋唐时,波斯人已能自己生产技术要求较高的绫锦了。中国和西方史书对古代波斯的丝织情况都有一些介绍,如有许多中国史书谈到波斯的名产时都谈到过波斯锦,有一本西方史书还曾记载,6世纪时,有两个波斯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养蚕和丝织技术。7世纪以后,尽管波斯以纺织工艺先进著称于周边国家,但丝纺织技术仍远远落后于中国,当时我国熟练的纺织工匠曾去中亚和西亚传授纺织技艺。唐朝杜环去大食(今伊拉克境内)时,亲眼看见两个叫乐还和吕礼的河东人在当地传授纺织技术。
    中国蚕桑技术传入欧洲的时间大约也是在6世纪。这之前不仅中国严禁蚕桑技艺的外传,连已掌握蚕桑技术的波斯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也秘而不传。那么蚕桑技术是怎样传入欧洲的呢?据欧洲史书记载:在查士丁尼大帝时代,有两个僧人自中国回到罗马,密匿蚕卵于竹杖之中,持杖行路,状如进香游客。虽中国当局严禁输出,但终无人料及,致被窃往君士坦丁堡。从此,欧洲始有蚕业之兴起。可见蚕桑技术传入欧洲是费了一番周折的。中国的脚踏织机和花机,也是在6世纪传到欧洲的。这之前欧洲使用的织机是较为落后的竖机,没有花机,不会织造大花纹织物。这两种织机的传入,使西方织机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开始了由竖式向横式的转变,并能织出一些较为复杂的提花织物了。
    朝鲜和日本是中国的近邻,我国蚕桑技术传入这两个国家的时间肯定比西方要早得多,但始于何时现尚难确定。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这就是说,早在殷商时期,我国的蚕桑技术可能就传到了朝鲜。至于传入日本的具体时间,史书上也没有确切记载,从《三国志·东夷传》所云;正始四年(公元243年)倭王派使八人,来献倭缎、绛青缣、绵、衣帛等丝绸产品,正始八年又献异文杂锦的情况来看,传入的时间应不会晚于汉代。三国以后,中日两国人民的往来日渐频繁,有关中国先进的丝织技术传入日本,促进日本丝织技艺进步的记载也开始多起来了。如史载西晋时,秦始皇后裔弓月君曾率127县之民经朝鲜移居日本,并将这些人分置日本各地养蚕栽桑,使其地蚕业大兴。南北朝时,日本还多次派专使到中国江南一带招募纺织技匠去日本传授技艺。日本一学者在其著作中说:招募中国纺织技术人员来日本的同时,也引进了织机,“引进的织机是有筘能够打纬的丝织机……就是以后我国制造的‘棚机’。这种织机于8世纪开始普及,在织布生产中起了极大的作用。”唐宋时有些日本人专程来中国学习织造技术,学成回日本后引用中国织造技术,改造落后设备,生产出一些闻名于全日本的丝织品种。由此也可见,日本近代丝织业的兴起,并非偶然,它是与长期不断地学习、借鉴中国先进的丝纺织技术分不开的。
    以上是我国丝织技术传入西亚、东亚、欧洲的大致情况,除此以外,我国的蚕桑技术在公元前2世纪,通过四川、西藏传入印度,在公元2-—3世纪传入缅甸,在6世纪传入古诃陵园(亦称阇婆国,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