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农业的新作物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12:11:02 《中国古代农业》 佚名 参加讨论
在明清时代的粮食生产中,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的传入和推广,是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它们适应了当时人口激增的形势,为我国人民征服贫瘠山区和高寒地区,缓解民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没有它们的推广,明清时代耕地的扩大和单产的提高都会受到限制。 据明朝人说法,玉米原产于“西番”地区,因曾进御皇帝享用,被称为“御麦”。早期玉米多称玉麦,大概是御麦的讹变。此外,玉米还有苞谷、玉蜀黍等几十种异称。以前一般认为,玉米原产美洲,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才传到欧亚大陆并进入我国。近人的研究已动摇了这一结论。因为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的几十年,在《滇南本草》这本书中已有关于玉米的明确记载。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种植玉米相当早。因此,玉米的起源和如何传入内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不过,明代内地种玉米还很少,内地人对玉米形状习性不甚了了,以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玉米图像也画错了。清代人口陡增,民食吃紧,玉米开始受到重视。因为这种作物对土壤气候条件要求不高,种收省工方便,高产耐饥,没有完全成熟也能采食。最初,玉米主要在各地山区迅速推广,出现了“遍山漫谷皆苞谷”的局面,取代原来粟谷的地位。19世纪后,华北、东北等平原地区也开始大量种玉米,玉米遂发展为全国性的重要粮食作物。 甘薯和马铃薯这两种块根作物都原产于美洲。我国原产的块根块茎类粮食作物主要是薯蓣(山药)和芋头,后来都转化为蔬菜了。另一种块根作物也称甘薯或甘藷,属藷蓣科,不晚于汉代已在海南等地栽种,是黎族人民的传统作物。原产美洲的甘薯则属旋花科,又称番薯。明万历年间(16世纪末)传入我国,引进路线一是从吕宋(菲律宾)传入福建,一是从越南传入两广。都是华侨中的有心人冒着风险、冲破当地的封锁把薯种带回国的,其中有不少动人的故事。甘薯传入后,恰遇福建因台风灾害发生饥荒,甘薯被用作救荒作物种植,活人无数,人们对它开始刮目相看。明末徐光启为了解决江南灾荒,多次从福建引种甘薯,研究出甘薯在当地藏种越冬的方法,并总结了甘薯的“十三胜”,包括产量特高,食用方便,繁殖容易,种植简单,耐旱耐瘠,不怕蝗虫等。清中叶以来,随着人口激增和贫苦农民为了寻求新耕地的迁移活动,甘薯加快向北传播,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地获得迅速推广。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等,传入我国时间大约是明末清初,先在台湾种植,然后进入大陆;也有从俄国引种到我国北方的。马铃薯生长期短,适应性强,即使在气候冷凉地区,在新垦地或瘠薄山地,均可种植,成为苦寒山区人民的重要粮食。 明清时期水稻种植有进一步发展。在北方的13省中,除黑龙江外均有水稻种植。清末水稻分布的北线是新疆伊犁,沿河西走廊、河套到东北的辽河流域。在南方,双季稻从岭南发展到长江流域。北方的谷子、高粱的地位,则因玉米、番薯的传播受到削弱。我国现在的主要粮食作物依次是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甘薯和马铃薯。这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而粮食作物构成的这种格局,清代已基本形成了。 在纤维生产方面,棉花虽然在宋元之际传入长江流域,但真正在全国普及还是在明清。明朝立国伊始,即对民户的木棉生产数量作出硬性规定,棉花迅速在黄河流域推广开来。明末徐光启说:“(棉花)宋末始入江南,今则遍及江北与中州矣。”清代中期,棉花不但是国内最重要的衣被原料,而且还有棉花和棉布运销国外。棉花的发展导致麻类种植的下降,麻织品几乎为棉织品所取代。从宋末到明代随着棉业的勃兴,蚕桑业在许多地方趋于萎缩,但南方某些地区,尤其是嘉湖地区,清代在蚕丝出口的刺激下,蚕桑业进一步繁荣,并使其邻近地区和珠江三角洲也发展为重要蚕桑产区。柞蚕丝的生产在明清也有很大发展。首先采收和利用柞蚕丝的,是先秦时代山东半岛的“莱夷”。明中叶以后,放养柞蚕成为山东农家的一项副业,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技术,并由起源地山东先后传到黄河流域下游和东北的辽宁、西南的川黔等省。 花生和烟草是我国明清时代引进的重要经济作物。据报道,浙江吴兴钱山漾和江西修水跑马岭都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花生遗存。但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花生并不见于文献记载,这成为农史研究中尚未解开的一个谜。明嘉靖、万历以前,原产巴西的花生传入我国,称“香芋”。初从海路至闽广,继从闽广至江浙,清初已扩展到黄淮以北。19世纪又有大粒花生的传入,山东成为花生的重要生产基地。花生含油量大,是榨油的好原料,引进后发展很快,种植几遍全国,成为最重要的油料作物。烟草原产美洲,是明万历年间从吕宋引入福建、广东的,初音译为“淡白菰”;明末清初也有从朝鲜传入东北的。它很快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清代重要经济作物。 明清甘蔗生产也有发展,产量以闽广称盛。台湾是新兴蔗区,并迅速超过大陆。蓝靛也是重要经济作物,福建、江西成为蓝靛的特产区。茶叶生产继续发展,传统的官方或半官方的茶马贸易被更广泛的民间贸易所代替,同时茶叶又成为对外贸易最重要的物资之一。 在明清的蔬菜中,传统的葵和蔓菁身价日下,而白菜和萝卜则唱起了主角。它们的品种不断增加。尤其是明中叶培育出不同于原来散叶型的结球白菜,即今天的大白菜。它不但为我国人民所喜爱,而且也被世界各国广泛引种。这一时期引进的蔬菜有原产美洲的辣椒、番茄、菜豆、南瓜以及球茎甘蓝和结球甘蓝等,它们经过我国人民的改良,有很大发展。如我国现在已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辣椒品种,包括各种类型的甜椒,成为菜椒品种的输出国,北京的柿子椒引种到美国,被称为“中国巨人”。 明清时期我国原有栽培果树的品种显著增加,又从国外引进芒果、菠萝、番木瓜、番荔枝等果树。我国北方现在的主要栽培果树西洋苹果和西洋梨,就是清末从北美洲传入的。 本时期的畜牧业,由于传统牧场的开垦和内地牧养条件的恶化,大牲畜饲养业走向衰落,但猪羊等家禽的饲养继续有所发展。我国贝类的人工养殖始见于宋代文献,明清时代有进一步发展,主要产区在福建、广东沿海,种类则有蠔、蛏〔cheng撑〕、蚶、[虫雷]〔lei雷〕等。明清时期沿海和台湾人民又在海涂凿池或筑堤养鱼,更扩大了人工养鱼的范围。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围水梯山:围田、涂田与梯田
- 下一篇:客家的生产劳动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