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物质生产 >

古代的动物杂交育种


    
    人类驯养动物的历史十分漫长,在此过程中,对于动物的杂交育种问题,中国古人有自己的一套经验。
    驯养动物去劣存优的人工选择一向为我国人民所重视。《齐民要术》总结了选择母畜和幼畜的经验。如要选择腊月至正月出生的羊羔作种,因为这时下羔的母羊怀孕时正值秋季草肥,故健壮多乳,而小羊断奶时又可接上春草。至今我国西北牧区仍有选留冬羔作种的习惯。在选留种畜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重视外形的鉴别。适应这种需要产生了相畜学,这是根据家畜家禽外形特征鉴别其优劣的学问。春秋时代我国涌现了伯乐、宁戚等一批著名的相马和相牛的专家,汉代也有以相马、相牛、相猪等立名的。《汉书·艺文志》收录了相六畜的著作。东汉马援铸造的铜马式,则是我国第一个良种马鉴别标准模型。相畜学在我国古代获得高度发展。
    种内杂交是人类干预动物遗传变异的最常用的方法。西汉时政府为了提高军用骑乘马的素质,从西域引入乌孙马、大宛马等良种马。唐代广泛从北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引入各种良种马,各种马都有一定印记,并建立了严格的马籍制度。当时的陇右牧场成为牲畜杂交育种基地。史称唐马“既杂胡种,马乃益壮”。在当时官营牧场之一的、位于今陕西大荔县的沙苑监,由于这里牧养了各地的羊种,又有优越的水草条件,培育出皮、毛与肉质俱优的同羊,至今仍是我国优良的羊种。
    我国少数民族还有动物种间杂交育种成功的实践。如蒙古草原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先民用马和驴杂交育成了骡,是具有耐粗饲、耐劳役、挽力大、抗病力强等优点的重要役畜。藏族人民用黄牛和牦牛杂交,育成肉、乳、役力均优于双亲的杂交后代——犏〔pian偏〕牛。时间在公元6世纪以前。
    我国人民对金鱼的人工选择也值得一提。金鱼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金鲫鱼演化而来的,南宋时始见于记载,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开始外传,现在已成为遍及全球的观赏鱼。达尔文曾系统地描述了中国对金鱼人工选择的过程和原理,并指出中国人在各种植物和果树方面也运用这些相同的原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