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城市文化 > 城市映像 >

领略苏州園林风情古韵


    
    所谓造,也分天造和人造。清风明月,山水之间,此为天造。人类不动一分一毫,已是惊鸿之美。而纸扇瑶琴、诗词歌赋,此为人造,同样有鬼斧神工之美。苏州园林,我有生之年见过最含蓄内敛的人造之物。它从不大开大合显山露水,却无时无刻不流露着中国匠人的强大力量。
    古时皇帝坐拥天下,这天下自然少不了山水,于是能工巧匠在皇宫内外分别大兴土木,为皇帝和后宫嫔妃建立“后花园”。然而北方的平民百姓是万万没有这种荣幸“游园”的。南方的苏州园林不同,明清全盛时200多处苏州园林遍布古城内外,人们身在城市之中,也有皇帝般的待遇。
    
    
    苏州园林身在城市,却满是山林意趣。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仿佛来到了千里之外的世外桃源,于是再浮躁的心也得以安放。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园内的四季草木枯荣,更是让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至今保存完好的苏州园林尚存数十处,分别代表了中国宋、元、明、清江南园林风格。苏州园林面积不大,重在以变幻无穷的搭配出奇制胜。其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大给人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之感。
    
    
    
    为表园主情趣追求与个人品性,园内的牌匾甚是讲究而有趣。比如有人以高洁的荷香自比品性,如拙政园的“远香堂”;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如怡园的“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如留园的“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
    苏州园林,满是诗情画意。古代的造园者多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让文字意境与山水之美自然和谐地揉和到一起。在园林内,随处都可见无声的诗词,和立体的画卷。因此行走在园林中,即使是一块简单的石头,一隅平凡的草木,同样都能散发出一种深远的文人意境。
    
    
    
    沿着任何一个苏州园林的廊子走,太湖石,竹林,池水,白墙,青瓦,飞檐,亭台,楼阁,厅堂,水轩,一样一样,都让人顷刻就能融入到一股幽深的意境里。彼时很多苏州园林都是有钱人家的后花园,古人在自家的一园之内,每天就在这回廊来来回回地走。苏州园林悠长而曲折,低头走着走着就到了拐角处,大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即视感。想来这里既可以安放山水,也可以安放一些心事。
    中国人素来讲究敬畏天地,衣食住行,无不就地取材,顺应自然。但同时,“人”自身的力量仍然不可小觑。
    
    
    
    喧闹的城市里,中国人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将郊外的蓝山绿水换一张面孔搬到了人人都触手可及的地方。除去聪明的天分,古人造的东西难能可贵在“心思”。
    只说太湖石,就是千挑万选从各地运来的。而随便一处白墙上的六扇漏窗,一扇一扇看,每一扇漏窗的造型都不同,方的,圆的,菱形的,各有姿态。
    古人对苏州园林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倾入巨大心力。同是人造,过去人们的意识里,却从来就没有“敷衍”这个词。大概他们生来就有的敬畏天地之心,让他们深知“心境澄明,才能真有所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