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与科学 >

白岩松对话陈鼓应:老庄思想乃中国哲学的源泉(一)


    白岩松:我看到了我儿子他们上高中时候的教科书,《论语》有好几页,《道德经》一页,《庄子》很少。不光现在,过去也是这样。但是中国人好多人习惯把这种结果当成了原因,他觉得你看到处都在说《论语》嘛,很少说《道德经》。其实陈先生说了,《道德经》在整个世界的出版物当中,仅次于《圣经》。但是回到我们的母体的时候,就很奇怪,《论语》无处不在,但是《道德经》,《庄子》就更加边缘,虽然里头的很多话都是无形的,因此很多人把这种结果当成了原因,《论语》好,老庄不是很好,还有人很实际说《论语》有用,老庄没用,您怎么看这个问题,为什么《论语》到处都在,但是《道德经》跟《庄子》却很少,被边缘化了。
    陈鼓应:白岩松说《论语》跟《老子》是什么?是为臣之道和为君之道。我觉得可能我小时候要硬背四书,但我内心的四书是另外四本书,包括《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可是我觉得《论语》跟《老子》,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读,它是文化层面的人伦之道;而哲学是从文化来提升出来的。我并不觉得哲学重要、文化不重要,或者文化重要、哲学不重要,它是一个发展。哲学的话,只有少数的国民、国家或者少数的民族文化,能够有哲学思维的发生。
    
    白岩松:陈先生,我认为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
    陈鼓应:我们进入到《论语》、孔子,了解到他的恕道,他讲仁者爱人。实际上庄子是接过老子,接过孔子的话,“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只是爱人,更进一步说,动物也有。所以庚桑楚问庄子,什么叫作最高的仁,他说“至仁无亲”,最高的仁并不局限在亲亲。比如说我的子女,我给他特别多的方便,所以最高的仁,他说“虎狼,仁也”。我们看母鸡带小鸡,会有老鹰来抓小鸡,母鸡一定奋不顾身,当仁不让。所以庄子认为动物里面也有爱仁,所以他把爱涉及到物,我觉得这一点佛老有相通的地方。什么是最高的孝?庄子熟读《论语》,他说:“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他一层一层讲,因为孔子的学生问孔子,老师怎么样才能表达孝心,有三次问老师这个问题。孔子说,要敬,敬父母,犬马皆有所养,狗和马都能够敬,庄子接下来说,敬固容易,爱父母容易,但是要让父母忘掉你,这个“忘”是庄子设计的名词,“安适之至谓之忘”,就是让你父母很舒适,感觉很好。比如说,皮鞋穿得刚刚好,我不会想到它,但如果太窄我只好想到它。所以他说让父母很安适容易,但是让父母不要牵挂你这个人很难。你让天下的人都能够很安适,这就是庄子理想的政治前景。
    白岩松:那陈先生是否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要是一个统治者,我就不希望老百姓读老庄,我就希望他读《论语》。因为读《论语》的话,让他爱我就行了,但是他读老庄,我还得忘了这事。
    我再举一个例子,在《道德经》里头可是明确地说了,最高的君王、最好的君王是什么呢?有两种版本,陈先生用的是“下知有之”,下面的人仅仅知道有他这么一人,这才是最高的。其次才是下面的人要尊敬他。当然还有一个版本说最高的元首是什么呢?下面都不知道有他,你想想作为君王他愿意推广老庄哲学吗?
    陈鼓应:有这样事情,我想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我很注意台湾平面媒体的信息传播。但是现在电视上都是鸡毛蒜皮的事,一直喳喳喳。比如说有一个人出来唱歌,然后一摔跤,高跟鞋一扭,24小时36台联播,后来越播东西越多,全世界凡是上街扭一下,它都播出来,电视新闻是这样,所以我为什么很欣赏你的节目。但是我很注意平面,我也注意到中央领导有讲到,比如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我能不能由这句话引出来非常精彩的,跟现在所谓的无为之治、自然无为这个概念?老庄很重要。但是无为并不是什么事也不干,无为他还是要有无为,以无为的方式来做。我先讲无为,《易经》有讲了毋望,不要回头望。《老子》里讲它是救国之书,救世之书,它看到权力掌握的,就是君主不要专权、集权,更不可滥权。因此权力要官不能太任性,要关在笼子里。那么《鹖冠子》是张博旺辑的道家学术,他说“海水广大,非独仰一川之流也。是以明主之治世也,急于求人,弗独为也”。做什么事情都以百姓先为先,这是老子的话。我也注意到,领导也谈到海纳百川,要有一种通达包容的胸怀,这就是在《老子》十六章,《老子》六十一章还有六十五章,都有提到。还有他讲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音希声”,等等,等等,所以我觉得,最高领导是熟读《老子》,我觉得是这样子的,这个风气。
    白岩松:但是不一定提倡大家读老子,反而提倡大家读《论语》。
    陈鼓应:但是我想道家本来就是潜移默化,它有它的功能,不一定要说你一定要读你一定要读,很多东西大道无形,但这个很重要,无形的东西有时候会变成有形的。
    白岩松: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老庄的东西,尤其老子的东西是写给统治者的,但是《论语》很多是写给臣下的。接下来陈先生又谈到了一个问题,说到老庄哲学的必然,我不知道说得对不对。其实在老子的《道德经》这方,无处不看到“自然”二字,而且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我们不能简单理解成大自然。但是在《庄子》里头我们可以谈论自由。一个自然一个自由,咱先把自由放在一边,先回到《道德经》这块。好多人一说《道德经》,这个不行,这个太消极,强调无为,这个世界玩命地向前走,大家都在竞争,无为哪行啊!但是冒昧地问一下陈先生,我怎么觉得《道德经》恰恰是一种方法论,无为在它这,我更觉得像方法。你比如说《道德经》开始大家都知道了,“道可道,非常道”,您知道是怎么结束的吗?整个《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整个结束的时候是,“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我当时觉得只要有这十四个字,《道德经》都已经足够高了。天之道是对万物有利无害的,人之道,为而不争,做去,别去争结果。这么看好像老子是很无为的,别忘了在《道德经》里还有一句话,你不争了别人就没法跟你争,你反而是最后赢家,就像它说你无私了最后你才能成其私。陈先生,《道德经》是不是一种更高的方法论?
    陈鼓应:我等一下不要忘记你讲的方法,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我先说无为而无不为,以前我们没有深入了解老子的时候,以为就是说表面不做暗地里什么都干,说他是阴谋家。实际上无为就是你顺应人性自然、人情自然,做什么事情都比较顺畅,都做得好,无不为是它的后果、结果、效果。那么到了黄老,无为而无不为,那就是分层负责、各司其职。比如说《心术》篇,黄老有这么一句话:“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身体心脏这是主宰的,你们要掌握,不带鸟飞不带马走,所以你不要越权,各司其职。比如你是一个董事长,经理,总经理,你掌握基本原则宗旨,然后让各行各业各司其职。经济部、教育部、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影响大家,各家都接受。刚刚讲到,作为一个方法,为是不为。比如说有无相生,动静相养,阴阳相合,我觉得这是老子,如果用命题来表达的话,这些在老子来看是刚柔相济,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情不能单面、片面。你比如说有跟无,以前把它解释做矛盾的统一,我不是很同意。矛盾是相互排斥的,是exclusive,但是这个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的辩证思想从《易经》开始,否极泰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所以很多事情它就是周而复始,万事更休。总是有多面向的。就像我们两对立,就像此跟彼。
    在一个家庭,比如说夫妻,太太有什么事生气,我读了《庄子》以后,我就会站在她的角度来想一下。我告诉各位,我在台湾确实参与了所谓民主,从观念的参与到行动的参与,但是我可以这么说,我不久以前也对一些民主人士说,我们在家庭就不民主。怎么说?可能很多人都会知道,都认识。我们民主运动的人士,所谓以前叫党外人士,在家里面抽烟,太太倒茶,拿烟,男人坐在那个地方,脚翘起来,指点江山,太太烧菜,满身大汗,还不能坐下来听听丈夫讲话。所以我深深体会很多民主人士在家中就不民主。所以有一次我跟我最崇敬的一个老师,已经过世了,跟师母有一次聚会,我说师母,老师在台湾搞民主,但是师父在家里民不民主啊?师母笑笑,没回答我。读了《老子》的,特别是男士,不能老是拿去训,我们要如何学习尊重异性,尊重对方,尊重不同的意见。这个就是你刚刚讲的思想方法的问题,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想一下。比如来说,你的飞机在我海南老家飞,我也在你加州飞一下行不行?不行。那我可不可以在你的夏威夷那个地方飞一下?不行。所以很多事情你知道吗,此跟彼,彼跟此,所以我是深深感觉到,《论语》不能只是翻译世界多国语言,因为我对美国比较熟悉,因为我的孩子从初二,小的女儿小学四年级,我带她们到加州去看我妹妹的时候,就不能回来了,不能回来他们就只好在那里上学,所以我觉得美国的孩子,当时我亲眼看到的,我儿子的同学,就躺在沙发上,看到家长进来进去,他还是躺着,如果在中国,现在我不知道,现在我不知道独生子女会怎么做。
    (转载自腾讯道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