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与科学 >

道儒释鼎立的新格局


    一、印度佛教来了
    前面说了,自秦汉以来,“诸子百家”经秦皇的“焚书”“坑儒”,以及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三波大浪淘沙,主要就剩下道家和儒家了。汉武之后约200年,即在东汉明帝之时,中国古典哲学的构成出现了新变化的契机。
    东汉明帝时,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已趋和平稳定,南匈奴归汉,北匈奴势衰,西域通道顺畅。于是,外来的印度佛教思想,经西域开始大量传入中国。
    
    二、汉明帝的贡献
    后汉书对汉光武帝之子楚王英(汉明帝之弟),有如下记载:英王“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尚浮屠之仁祀,絜斋三月”,等等。时间大约在汉明帝永平8年,即公元64年。后汉书作为正史有如此记载,表明在皇族内部佛教的流传稍早一点。(注:汉代称佛教为“浮屠”。“絜斋”意指洁净,斋戒。)
    另据任继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弘学《佛学概论》、等的考证,在东汉初年的明帝执政期间,佛教思想开始大量传入是有没问题的。
    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明帝夜梦金人,惊奇不已,翌日问群臣。太史傅毅答道:所梦为西方得道者,名曰浮屠。
    于是明帝派官员等十八人去西域求佛,三年后,即公元67年,从西域返回洛阳,同来者有从西域请来的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位高僧,佛教经卷由白马驮带。
    明帝大喜,于是在洛阳西郊建白马寺并请两位高僧住持于此,翻译佛经。通常把公元67年作为印度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日子。
    三、中国佛教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佛教的历史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从东汉明帝公元67年算起,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结束的公元581年,共计510多年,为中国佛教的传入、发展和巩固阶段,佛教在中国站稳了脚跟。
    2、从公元581年隋朝杨坚开国起,到唐朝之末的公元907年,共计320多年,为中国佛教的繁荣昌盛阶段,形成了许多宗派。佛教庙宇遍布全国,信众日多,帝王们也给予了许多优惠,划拨了大量土地,捐助亦颇为丰厚。
    3、宋以后至今,再也未达至盛唐之辉煌,学界称之为实践和渗透阶段。
    四、道儒释鼎立的新格局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数百年演进之中渐渐融入中国道家和儒家思想而中国化,成为中国佛教。学者们从佛教中所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哲理,即是佛家哲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哲学学派。前面的文章讲过了,社会实践之中有宗教实践。此事例说明,宗教也可以是哲学的来源之一,或者说宗教实践也可以产生哲学。
    佛家哲学经盛唐之辉煌,使中国古典哲学形成道家哲学、儒家哲学、佛家哲学三家鼎立的新格局。这格局从唐至清1911年被推翻,一千多年来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
    (转载自张天健_560)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