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与科学 >

风水与人居环境


    (一)笼罩着迷信阴影的中国风水,是中国古代有关
    建筑环境选址和处理的专门学术,它曾对中国 传统建设文化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在全国城乡建设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如许多城市命名就按 风水论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地”,沈阳、洛阳、贵阳、咸阳、辽阳、丹阳、莱阳、襄阳等 ,均为山南水北之城;“山北水南为阴地”,江阴、淮阴、山阴等,均为山北水南之城。
    
    “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产和宠儿,君臣父子、士农工商,上起皇帝、下到百姓,几千 年来传承不衰,没有人怀疑,很少人唱反调。但从清末以来,西洋科技挟洋枪大炮长驱直入,国家饱受欺凌,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莫此为甚。以天下为已任的爱国志士,痛定思痛,寻找原因,归咎于科举害人,必须改弦更张,废科举、兴学堂,非全国学习西方科技不可。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国粹的风水、阴阳五行,以西方科学技术的成就为比照,被看成是迷信的同义词,于是一下子跌到最低谷,稍有些科学知识的人,都敬而远之,不再相信,只剩民间还部分潜在地流行,已不成气候了。所以《辞海》对风水的定义是:“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辞海》这个定义,实际上等于是给风水定了性。
    奇怪的是,风水也似“六十年甲子团团转”一样,居然也有时来运转的时候。从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则迟至文革以后,风水这个古董,又慢慢地得到国内外的再认识和再评价,拨云雾而见青天,发现它还有未被认识的科学内涵,而且这种内涵还远未得到发掘和研究,不是个有待开发的定藏。
    风水,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是就其早期起源而言,说复杂是它的几千年实践、积累下来的精芜并存的经验,形诸文字记载的,汗牛充栋,难以理解研究的问题。
    论风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的狩猎时期,那时人们就已经知道选择避风向阳的洞穴作住所,有利于保温、防潮、防兽、防火,可说是狩猎采集人已经知道选择穴居的风水。云南傣族古歌谣还保留傣族祖先穴居采猎生活的歌辞。
    到了原始农业时期,人们开始定居了,对环境居住条件又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和理解。从考古发掘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来看,它们都遵循一个共同原则,即中华大地处于北半球温带的前提下,必然坐北面南,背山近水,或有壕沟环绕聚落,聚落以内,祭祀区位哪里,墓葬区在哪里,公共区在哪里,粮仓位哪里,都有合理的设计和布局,这就是原始社会时期的风水。
    风水的事,如果超越人类去观察,在动物界也存在。譬如一些鸟类的筑巢,必选择悬崖峭壁的凹处,或高大的树梢上,显然有利于保证产卵、孵卵和喂饲雏鸟的安全。狡兔三窟,不妨视为野兔保护自身安全的风水。有趣的是,燕子喜欢在人家的屋檐下筑巢,知道人们会爱屋及乌,是很可靠的“燕居”,“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诗很形象地形容燕子 也具有风水的本能。
    在选择风水环境的实践过程中,从头逐渐累积起许多的经验体会,于是产生了抽象的理论认识,以后又慢慢形成体系,这就成为风水或堪舆的理论,以及它们的流派。清乾隆时修的《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专辟《堪舆部》,收集了历代有关风水的各种文献,达30卷之多。可谓集中国堪舆文献之大成,里面充满了从阴阳五行八卦所演绎出来的风水理论和操作要领,并附有大量的图解说明,现代人看来,会觉得不知所云,难以理解。主要是现代人生活在 科技知识的环境里,对历史上留传下来的很难理解的《易经》、《河图》、《洛书》、阴阳、八卦、五行及其大量的阐释文献,非常陌生了。
    (二)有专家预言
    21世纪是城市化世纪。城市生活,将是人们主要的生活方式。城市居住区,也将成为主要的人居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城市经济中第二产业迅速减少,第三产业大 幅度上升。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工业用地比例将不断减少,第三产业及生活用地比重大大增加。一般城市规划中,生活用地比重占城市用地总量的45%~55%。其中,居住区(住宅用地)占生活用地应在 50%左右。还有50%左右的生活用地,包括公共建筑用地、公共绿地和道路广场用地等。由此可见,居住区是城市主要用地方式,是城市居民主要生息之地,其风水选址事关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历代风水著作中,对居住地的选择极为严格,提出种种不宜人类居住的环境。如《三白宝海 》中提出十种不适宜居住的“十恶之地”:“一雷霹地;二水冲沟;三穷山独峰,四面深陷之地;四八风交吹,四兽不附之地;五明堂狭窄,不容人立之地;六受死地,堂中浊水,四时湿烂之地;七天囚地,明堂深陷之地;八天隔地,地深一尺见石,案山高逼,龙虎反高之地;九天都地,土质焦枯,草木不生之地;十天魔地,地深一尺见泥,土黑烂不干之地。”
    
    风水中虽然提出种种不宜居住之地,然而也未能明确提出哪些土地适宜作城市住宅用地。也许古代城市规模不大,城市选址基本上就决定了城市居住区的大环境。其城市内部布局上更多地考虑是礼制,如“前朝后市,左祠右社”等。其次,古代城市工业大都为手工作坊,无今天这样“三废”污染企业。因此,无需考虑城市内部的环境问题。
    然而,今天的城市,无论在规模或环境问题上,都超过了古代城市。为此,在居住区的选址布局上,都应结合现代生态环境的观点,否定那些不合理封建礼制。在居住用地选址中可遵 循下列优选原则:
    1.上风位、上水位、无污染优选原则
    从城市风向频率图中,可以判定城市的风位地域;从水系图和水文地质资料中,可了解地面 和地下水的源头及流向。当风向与水流方向逆向而行时,居住区用地,在理论上应回避垂直于流向布局上,应选择呈平行于风、水流向发展。避免居住区被风、水夹击污染。污染,这里包括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化学污染、核辐射污染等。在布局,应远离污染源,与工业区保持一定的污染净化距离,并在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建设一定宽度的绿化隔离带。
    2.居住区周边干道走向取吉优选原则
    风水形势宗或理气宗都强调建筑朝向,强调人与天地之间的和合关系。传统“四合院”中称 南北房为正房,东西房为厢房、偏房。其中正房为优选,供长辈居住,厢房、偏房作女子和下人用房。风水中认为,正子午线朝向不利一般居民,实正南在北方不是“热轴线”,南方不是夏季主风向,不利居室小气候的改善。因此,居民住宅在北方应选癸山丁向,即南偏西 15°左右,有利取暖防沙;在南方应选壬山丙向,即南偏东 15°左右,有利通风纳凉。
    然而居住区的住房布局和朝向,取决于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交通布局,也就是居住区周边干道的布局规划,是决定居民住房朝向的关键。因此,在城市干道规划中,尤其是居住区周边的干道设计中,应避开正子午卯酉向,即正南北、东西的走向。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往往忽视这一点,从而造成许多居民小区住房呈正子午朝向,不利于人居环境优化。
    3.用地完整交通顺畅优选原则
    居住区是城市构成的主体,是居民生息之所。在用地的风水选择中,应优选较完整的地区,而不宜选在支离破碎的地区。尤其在大城市中,受交通阻断或公路、铁路严重分隔的地区, 地磁场被搅扰的地区(如立交桥附近、高架路、大转盘等),风水中称“路冲”,均不宜作居 住用地。按风水学观点,居住区应自成一个太极体系,应有完整的功能项目地块。例如,杭州市向东发展,被南北走向铁路所分隔,尤其是城站和南星桥火车站地区,人气难聚、车祸不断。又如杭州城内立交桥、高架路附近地段,气场被高速运动的车流所破坏,噪音、扬尘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但是,居民区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必须与城市的各项载能区有方便的交 通联系。因此,居住区在交通上应有顺畅的交通网络,使其与城市其它功能区块构成有机整体。高速干道、过境公路和铁路等对外交通,一般不宜穿过居住区。只有那些交通终端、低速弯道处,选择居住区为宜。但在城市干道转弯的反弓一侧,不宜作居住区,风水称道路亦 为“流水”,反弓犹如“流水反跳”,也是容易发生车祸的不利地段。
    如果将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的“大太极”,那么50%左右的面积作为生活居住用地,即为“大太极”的“太阳鱼”;50%左右的土地作为工业、仓库、对外交通等,即为“大阴鱼”。继而在生活居住用地中,又可分出50%左右的土地作为居住区(即住宅、为“小阳鱼”),而另50%土地作为道路、广场、公共绿地、公共建筑等用地,即为“小阴鱼”,从而构成一个自成休系的“小太极”。这就是所谓的用地完整性,达到“物物皆太极”的和谐境界。
    (转载自百度文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