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与科学 >

太极拳与道家内丹术揭秘(三)——进入道境的关键在于筑基


    道家认为,筑基是修丹悟道的基础功夫。而筑基功夫又必须性命双修方能奏效,张三丰祖师在《玄机直讲》中早有明示:“夫功夫下手,不可执于有为(即命功),有为都是后天,今之道门,多流此弊,故世间罕全真;亦不可着于无为(性功),无为便落顽空,今之释门,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此道之不行,由于此道之不明也。”
    
    进入道境的关键在于筑基
    当代一些从事道家理论研究的学者,通常将盘腿打坐取代道家性命双修的筑基功夫,有误导读者之嫌。如按他们书中的理论指导人们修炼,即使苦练打坐终生,也只能停留在修丹悟道的大门前打转转,很难完成筑基阶段的修炼(个别有慧根的顿悟者除外)。如不能完成“炼精化炁”的筑基功夫,又何以能进入“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复归无极”的修道程序呢? 
    此外,还需要搞清楚何谓上德,何谓下德,何谓性,何谓命?才有利于完成筑基功夫。魏伯阳在《参同契•明知两窍章》中云:“上德为之,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清代刘一明《参同直指》中云:“上德者,行无为之道以了性;下德者,行有为之道以了命。”这就是说,上德是行无为之道修炼性功的;下德是行有为之道修炼命功的。刘一明在《参同直指》中又补充说:“修道有二法,一以道全形之事,一以术延命之事。上德者,以道全其形,抱元守一,行无为之道即可了事,故曰上德无为也;下德者,以术延其命,由勉抵安,行有为之道,方能还元,故曰:下德之为,其用不休也。” 
    由上述可知,单单修炼上德无为的性功,是很难完成筑基功夫的。老子曰:“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因为上德无为的性功,只能炼“内药”。只有在修炼“以道全形之事”性功的同时,一并修炼“以术延命之事”的动功、修炼含有同类阴阳龙虎丹法的太极拳,才能因双手进行“抽坎填离”而实现铅汞交媾,进而将“虚空中”采取到“外药”用以培补自身的亏损。因此,只有动静相间、性命双修、内药与外药相结合,方有可能完成筑基阶段的修炼任务。故而道家有云:“参透性命二字,胜读丹经千卷”。 
    栽接法是筑基阶段的必修之功。
    道家认为,修炼性命双修的筑基功夫,必须修炼栽接法和下种法,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欲要修炼栽接法和下种法,有两个关窍极为重要,缺一不可。一曰中丹田黄庭穴,又称黄庭宫,亦称绛宫,乃龙虎交会之处也。二曰下丹田炁海之底,即海底穴,或称阴跷穴,俗称会阴穴,乃为添油接命之处也。栽接法与下丹田海底穴有关;下种法与中丹田黄庭穴有关。 
    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老子就极为重视海底穴的修炼。不过老子称其为玄牝、玄牝之门、天地根等。老子《道德经•第六章》有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在老子看来,人的头部百会穴是阳脉之汇,称之为天梢;人的足底涌泉穴是阴脉之汇,称之为地梢。天梢与地梢均可向内延伸到海底穴,此穴乃阴阳二脉交会之处,俗称会阴穴。而老子称其为天地根,即天梢与地梢之根。老子还认为,人要想修到“长生久视”的上乘领域,就必须重视修炼“天地根”,久之可将“玄牝”之门户打开,将本人五藏六腑之浊炁(毒炁)由“玄牝”排出,同时又可将人身的内药与外药相互沟通,让后天之炁与先天之炁相互融合,这就是“谷神不死”。正如张伯端《悟真篇》所云:“阴阳数足自通神,出入岂离玄牝”。又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灵光)永不离”。要想修到这一层次,就必须重视意守“天地根”(即会阴),且要遵循“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道规。这是筑基功夫中修炼上德无为性功极为重要的核心理论之一。 
    北宋张紫阳真人还认为,阴跷一脉(这里实指会阴穴)极为重要,因它是任督二脉的总枢纽。他在《八脉经》里说:“阴跷一脉,其名颇多,曰天根、曰死户、曰复命关、曰生死窍。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如此,使真炁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开花,所谓‘天根月窟闲往来,三十六宫都是春’”。 
    明代周履靖《赤凤髓》载有《华山十二睡功图》中云:“玄牝通一口,睡之饮春酒,朝暮勤行持,真阳永不走。”(胡浮琛著《丹道仙术入门》第64页) 
    由此可见,老子与紫阳真人等都极为重视“海底穴”(即玄牝)的修炼。因此穴是沟通天与地、任脉与督脉的枢纽,它既是内药产生的场所,又是外药注入的通道,道家称其为“至玄至要的机关”,故又称“复命关”、“生死窍”。而欲将内药与外药相结合,就需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性命双修的栽接之法。 
    “栽接法”是道家的古传秘法,乃为“添油接命之道术”,首见于张三丰的《无根树》。其云:“无根树,花正微,树老将新接嫩枝。桃寄柳,桑接梨,传与修真作样儿。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来有药医。访明师,问方儿,下手速修犹太迟。” 
    为了严守道家机密,三丰祖师在此仅提示了古传栽接法是一种补药、一种强壮剂,对于体弱的中老年人可以起到添油接命的培补作用,但并未泄露栽接法修炼方法的奥秘。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吕祖《敲爻歌》里个别词句中得到启示。他说:“报贤良,休慕顾,性命机关堪守护。”这个“性命机关”就是老子说的“天地根”,就是张伯端所言的“复命关”,也就是“海底穴”。下一步应该搞清楚“栽”、“接”、“守”、“护”的具体修炼原理和方法是什么? 
    三丰祖师传授的栽接之法,说难也很难,说不难亦不难。一旦掌握了修炼原理和方法,也就不难了。栽为栽“嫩枝”,接为接“老树”;栽用下德有为的命功(动功)“护”于外,接用上德无为的性功心法“守”于内;栽是用外药以“手”护海底穴而“栽”之,接是用内药以“意守”海底穴而“接应”之。以内接外,性命双修,合而为一,则栽接之法明矣。故三丰祖师在《道言浅近说》中有云:“性者内也,命者外也,以内接外,合而为一,则大道成矣。”这是三丰祖师对栽接法和下种法最为简洁、经典的总结。 
    
    太极拳“海底针”
    如今赵堡、陈、杨、吴、武、孙六大流派太极拳中均有“海底针”这一拳势。但由于现今大多习练者不知三丰祖师栽接法的涵义,误以为“海底”就在自己的脚下,故在练“海底针”时,将右手插向膝盖以下,且掌心(劳宫穴)面向地面,而不知用栽接之法以手“护”海底穴为标准,更不知将劳宫穴中的外药(外炁)用意念注入到海底穴内,也就无法与“以内接外,合而为一”的修道原理和内涵相契合了。由于多数同道修炼“海底针”时 “法不合道”,又何以能起到“人老原来有药医”内外药合一培补元炁的作用呢? 
    现今很多太极拳同道们,在修炼海底针一势时,无意间偏离了三丰祖师所传栽接法的修炼原理和方法,我对此深有感触,特赋七律《筑基歌》一首。 
    歌云: 
    君若修道欲入门,行功走架重心神。 
    劳宫海底常对照,道心玄妙守天根。 
    修丹悟道靠筑基,栽接下种须认真。 
    炼丹不向此中探,终难入道枉劳身。 
    下种法是结丹怀胎的关键、是筑基阶段必修之功。
    道家“下种法”种的是“外药”,种的是先天日月之精华的“外炁”。如果一位虔诚的修道者,不知如何将“外药”注入到自身中丹田黄庭宫的炁穴之内,那么他将不可能“结灵丹、养圣胎、产婴儿”。这与俗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是完全相通的。因此可以说,下种法是结丹怀胎的关键,也是筑基阶段必修之功。这二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就好像虽然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春光明媚,但只要不下种,是永远不可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正如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所言:“同类易施功兮,非种难为巧”。张伯端《悟真篇》也说:“咽津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造化生。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如水火煮空铛。”,又云:“要知炼养还丹法,须向家园下种栽”。 
    什么是下种法?又该如何下种呢?经我多年研究和实践,确认至少有以下三种下种方法,可供同道们选择。 
    第一种是“三峰采战术”。它是“三家相见”的龙虎丹法中采补效果最佳的下种法和栽接法。吕洞宾称之为“三峰采战行”,他在《百章句》中云:“绝不用器械,颠倒法乾坤。世人不悟理,三峰采战行”。此功法后经三丰祖师承传下来。这一“下种法”是在双手同步导引“玄关一窍”过程中完成下种和栽接任务的。 
    所谓玄关一窍,道家有言:“黄庭一路是玄关”,也就是人身的中轴线。三丰祖师还撰写了《玄关一窍歌》以诠释三峰采战术的修炼原理和方法。 
    《玄关一窍歌》云: 
    玄关一窍通真诀,乾坤辟破蓬壶阔。黄庭有个元翁客,抱琴侍守天边月。 
    二水清兮三水浊,金花开时兑头缺。峨眉山上紫霞飞,霞飞化了红炉雪。 
    龙吟逼,虎啸迫,灵龟吸尽金乌血。骑龙挂剑醉归家,运转三关朝北阙。
    以笔者之见,诗中核心思想是以浩然之气用双手同时、同步、同方向,导引贯穿人身之“中轴”旁的“阴窍一脉”,即老子所云“道生一”的修道功法。这里的“三关”实指人身之上、中、下三丹田。如能坚持长期单独修炼此功法,则能打通大小周天,金液还丹、玉液还丹(即琼浆玉液)、腹式呼吸和胎息等自然形成,向着修丹悟道的健康长寿之中、上乘领域迈进。故此功法(三峰采战术)是修炼“玄关一窍”之大法。 
    为什么说“三峰采战术”是采补效果最佳的龙虎丹法呢?因该功法重点是通过双手导引阴跷一脉为核心。而阴跷一脉是奇经八脉中之主脉,此脉一旦打通,诸脉皆通,则“玄关一窍”(即大小周天)即可打通。 
    虽然当代学术界的多数学者认为三峰采战术已经失传,但笔者认为还并未完全失传,我在赵堡大架太极拳中将三开合起势与三开合收势挖掘出来,愿奉献给同道。有关修炼原理和方法,将在后面专题讨论,这里暂不赘述,故而请谅! 
    第二种是火里栽莲法。吕洞宾称其为“三冬奋火种金莲”之法。此法仅次于三峰采战术下种的补益效果。中医认为,心属火,在人的胸部。所谓“火里栽莲”,就是用双手(即左青龙和右白虎)在人的胸部“栽莲花”,其花蕊恰在人的心窝部,称戊己土,又称中丹田黄庭宫,而三丰祖师称其为“戊己乡”、“家园”、“洞房”等。 
    近年来,经我对三丰祖师有关著作的研究,发现赵堡太极拳懒扎衣中的十字手法和十字手单摆莲等势,与古传“火里栽莲”的下种法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若是训练有素的赵堡大架太极拳习炼者,运用十字手法在胸前旋转时,其形态酷似动态的莲花,由大圈变小圈和小圈变大圈,螺旋进极,会给人以美的享受。由小圈变大圈者为顺炼之法,其为“来氏五行太极图”中“木生火”、“金生水”之手法,顺炼者炁贯四梢,炁血畅通,乃为“顺为凡”的修炼之法;由大圈变小圈者为逆炼之术,其为“来氏五行太极图”中“火返生木”、“水返生金”之手法,逆炼者因三家相见而凝结内丹,乃为“逆为仙”的修炼之术。其术正是张三丰祖师《无根树之五》“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的修丹悟道之大法!然而多数赵堡传人仅将此势作为技击和擒拿术苦心钻研,并不知其中含有“火里栽莲”深层次的修丹悟道原理,所以往往修炼效果不佳。 
    
    杨氏太极拳十字手
    如今杨氏太极拳套路中还保留有十字手一势。但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舒展大方、气势雄伟、速度缓慢的特点,为了教学上的方便,删繁就简,遂摒弃了螺旋式旋转的运行手法,将十字手简化为双手交叉的拳势。故而若按杨氏太极拳传人的视角,很难理解到“火里栽莲”(即十字手法)与下种法有内在联系。 
    由大圈变小圈的十字手法修炼原理,恰又与本书第四章《《来氏有极图》是道家修丹之图》中《来氏五行太极图》的“火返生木,水返生金”的运行轨迹完全相同。由此可见,古代“火里栽莲”法,与赵堡太极拳懒扎衣中的“十字手法”和“十字手单摆莲”等拳势,虽名称有异,但其实质却完全相同。 
    “火里栽莲法”在三丰祖师《无根树》中有描绘:“无根树,花正黄,产在中央戊己乡。东家女,西家郎,配合夫妻入洞房。” 
    这首丹诀,将有如下启示:人身就是无根树,修道者若能常练十字手法,久之,“种子”必然会落入“戊己乡”(即黄庭宫)完成下种任务。歌诀中“东家女”,即左手(左青龙),左手为纯阳之体,其劳宫穴内含一点真阴之精称之谓“东家女”;“西家郎”即右手(右白虎),右手为纯阴之体,其劳宫穴内含一点真阳之炁称之谓“西家郎”。每当修炼十字手法的同时,双手劳宫穴阴阳相照之后,会有炁感发生,即是铅汞交媾之后将外药注入到“戊己乡”(即黄庭宫),就是所谓的“入洞房”。若能常练此功法,能因凝结内丹而促成筑基功夫的完成。笔行于此,有感而发,遂赋《火里栽莲》七律歌诀一首。歌云: 
    十字手法旋胸前,火里栽莲法自然。 
    栽接下种药苗新,积久结丹筑基完。 
    水返生金向内旋,逆炼成团三家见。 
    劝君常炼龙虎架,炁透中黄寿百年。 
    第三种是“口对口,窍对窍”法。此是下种与栽接双修的功法。据我所知,如今六大流派太极拳的套路中,除赵堡太极拳外,其它流派没有这种功法。这是钟离权传给吕洞宾的龙虎丹法,名曰《三字诀》,载于清乾隆版《吕洞宾全集》之中。为了便于读者学习和研修,全文录之。 
    《三字诀》云: 
    “这个道,非常道。性命根,生死窍。说着丑,行着妙。人人憎,个个笑。 
    大关键,在颠倒。莫厌秽,莫计较。得他来,立见效。地天泰,为朕兆 
    口对口,窍对窍。吞入腹,自知道。药苗新,先天兆。审眉间,行逆道。 
    滓质物,自继绍。二者余,方绝妙。 
    要行持,令人叫。炁要坚,神莫耗。若不行,空老耄。认得真,老还少。 
    不知音,莫语告。些儿法,合大道。精炁神,不老药。静里全,明中报。 
    乘凤鸾,听天诏。 
    “三峰采战术”与《三字诀》的下种和栽接修炼原理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龙虎同宫”,后者则是“龙虎异穴”,或曰“龙居虎穴,虎会龙宫”颠倒颠的修炼方法。“口对口,窍对窍”是一种导引阴跷一脉和上、中、下三丹田的龙虎丹法。演练之时,当人的一只手放在离眉间约五寸许,掌心向外,双眼注视着虎口,称之为“审眉间”,瞬间即可调动上丹田(泥丸宫)和掌中劳宫穴的得炁效果。恰在这时,手掌的虎口(大拇指和食指相连部分),对准了自己的嘴(即口),故称“口对口”。又因上丹田别名“龙宫”,故称“龙居龙宫”。与此同时,另一只手护裆,其掌心(劳宫穴)对准海底穴,称为“虎居虎穴”。然后再按照老子“人法地,地法天”的道法修炼,使其“龙居虎穴,虎会龙宫”。即双手在眼前和裆前画立式圆圈。在双手交叉换位的过程中,手掌中劳宫穴可将“外药”分别种入中宫黄庭穴内和下丹田海底穴内。完成了下种和栽接任务。就这样“口对口,窍对窍”使双手不断地转换,则“乾坤颠倒颠”的行功方法自明。如果读者明白了“口对口,窍对窍”的修炼原理和方法,那么《三字诀》的内涵相对就容易理解了。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三字诀》的修炼原理和方法,现将笔者的初浅认识作以简要的解析,仅供同道参考。 
    
    来氏太极图
    “这个道,非常道”:这个道,是非常人所能理解的,然而却是老子传授的大道。“性命根,生死窍”:中宫黄庭穴和下丹田的海底穴,均系性功和命功必须修炼的重要关窍。如果凝结了内丹、完成了筑基功夫,进入九年面壁阶段,打通了黄庭宫的入口和海底穴的出口,能够提高自身免疫力,则可以长生,否则就不能长寿(甚至有可能短命),故曰“生死窍”。“说着丑,行着妙”:由于单手护裆,使其劳宫穴对准海底穴,然海底穴前面却是人的生殖器,故而说出来丑。但行功的过程中自我感觉却是妙趣横生,故曰“行着妙”。“人人憎,个个笑”:不明究理的人,看到这种“护裆”的行功方法,感到很可笑,正如老子所云:“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大关键,在颠倒”:“口对口,窍对窍”的行功方法,就是乾坤颠倒颠的修炼方法(参见来氏两仪太极图),又可称为龙虎颠倒颠,即“龙居虎位、虎会龙宫”的行功之法。“莫厌秽,莫计较”:不要厌烦,也不要计较不好看。“得他来,立见效”: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反复修炼,久之必然会有成效。“地天泰,为朕兆”:此法乃是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的修炼方法,故曰“地天泰”。“泰”与“朕”均为吉祥的好兆头。“口对口,窍对窍”:一只手的虎口,对准自己的口,称之谓“口对口”;而另一只手以护裆的手法,即用劳宫穴对准海底穴,称之谓“窍对窍”。“吞入腹,自知道”:功行愈久,内丹生成,筑基功夫完成,实现了金液还丹(琼浆)、玉液还丹(玉液),故又称“琼浆玉液”,只有自己才知道。“药苗新,先天兆”:通过双手的劳宫穴每天不断地采天地之灵炁,称之为药苗新,此为后天引先天之功法。“审眉间,行逆道”:审眉间是为了激发上丹田(泥丸宫)得炁的效果,即激发内药的产生,从而使内药与外药合而为一,是促进修炼者神炁旺盛的最佳功法。做到了口对口,必然能实现审眉间。若以老子的“人法地”为核心行功,在“易学”上称其为“行逆道”。诚如张三丰祖师在其《大道论•中篇》中所云:“只要逆用阴阳,自然成就,并非邪径旁门也。”。“滓质物,自继绍”:人身上的滓质(包括浊质和浊炁),自然地不断向体外排出。“二者余,方绝妙”:浊物和浊炁经大肠由肛门排出,还有部分浊炁则经中宫黄庭由会阴排出体外。多余的浊物和浊炁由体内排出愈多,则身体愈好。“要行持,令人叫”:若是长期修炼此功法,即长期导引阴跷一脉,则精炁神旺,气色红润,定会得别人的称赞。“炁要坚,神莫耗”:凝结内丹之后,下丹田会愈来愈坚硬,需要养胎,故而神宜内敛,不宜过多地耗散。“若不行,空老耄”:若是不修炼此功法,也就不能凝结内丹入道境。将会验证太极拳和内家拳的谚语:“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遗憾。“认得真,老还少”:如果认真修炼,可以返老还童。“不知音,莫语告”:道家注重“道渡有缘人”,唯遇尊师重道、德才兼备的有缘者,方可告之。“些法儿,合大道”:此功法是符合老子所传的大道。“精炁神、不老药”:精、炁、神旺盛,乃是抗衰老的长生药。“静里全,明中报”:此功法是命功(动功),还必须修炼性功(静功),只有性命双修,内外药合一才能齐全。久之,即可开通“天目”,即在黎明前的寅时,如梦初醒的活子时出现时,眉宇间(印堂)将会有一轮明月照耀在天花板上,故称“明中报”。“乘凤鸾,听天诏”:意即“白日升飞”、“升飞得道”之义也! 
    以笔者多年实践之感悟:吕洞宾《三字诀》是道学精华中之精华,是下种和栽接的妙法之一,是凝结金丹的“金科玉律”,是一把撬开修丹悟道筑基大门的金钥匙。可作为单独功法进行定步和行步修炼。如能时时注念、日日灌输、久久行持,坚持数年,由量变到质变,即可因凝结内丹而步入道境。 
    (本文转载自“百度文库”,作者戚建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