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与科学 >

道教的生死观与其他宗教的差别


    李知白(主持人):那么刚刚卢老师也提到了庄子对于死亡有着一个很深刻的看法,就是说在庄子里面提到很多次葬礼,通过一个寓言形式,我们知道佛学是比较强调轮回转世的,但是刚刚张道长又提到了铁拐李的故事,那么道教看来也不愿意提到死这个问题,在二位看来道教对于死亡有怎样一个态度?
    
    张兴发道长(视频截图)
    张兴发:实际上道教对于死亡的态度,也可以讲是道教的生死观,道教讲道教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度人经》讲:“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那实际上道教对生命的态度还是很重视的。有一句话讲了“重生恶死”,所以说还是对生命很重视。但是可能形成一个误区,重生恶死是不是喜欢生而讨厌死?其实这个是不对的,这个是错误的。实际道教对生命的态度还是讲究自然,无论是老子、庄子还是到列子,还是到《黄帝阴符经》,还是到《黄帝内经》里面,它首要讲的都讲养生,都讲生,首要讲的都是自然,一切在自然之中为好。就是说对待生我们要自然,对待死也要自然,这才是道教的生命的这种态度。所以说对待这种生死来讲,刚开始我们可能要追求长生久视,那个人讲长生不死,后来概念转换说长生不老,后来讲到高层次就叫长生久视,这个长生久视是什么?不是视你的身体,而是视你的精神。所以说到了唐朝以后,这个思想就在转变,刚才卢老师已经谈到了《庄子》里面很多观点,其实谭峭的《化书》,成玄英注《庄子》的时候。
    
    卢国龙教授(视频截图)

    卢国龙:我觉得这个问题怎么理解?其实道教对待生死问题,在信仰层面跟其他宗教有什么不一样?道教没有一个割离于这个现实世界的那个彼岸世界,这是道教跟基督教、佛教很不同的地方。西方的极乐净土跟现实世界是隔离的,佛教也不是说就重视死,叫涅槃,也不叫死。涅槃是脱离了现实这个虚幻的世界,进入到了西方极乐,那个唯一真实的世界,但是那个世界跟这个世界是绝缘的,是隔离的,但是它必须通过死这样一个过程才能够完成这样一个超越,从这个此岸世界到达彼岸世界去。基督教或者基督宗教也是这个传统,必须进到那个天堂,必须脱离,必须经过死,经过审判。道教没有这个,道教神仙世界跟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是统一的,从这个世界到那个世界去可以是一个自然生命的延续。我本来的生命就可以过去,我不一定要经过死的代价,一个转换,我才能够进到那个世界,神仙世界三十三天也好,九天也好。道教那个世界跟这个世界,神仙世界跟现实世界是同一个世界,都在天地之间,这个是道教信仰上跟其他宗教的不一样,就决定了它的生死问题不一样。所有宗教对死的强调,通过这个死,我们现在电脑一个习惯词叫升级了,通过这个死我可以升级,更新了,我可以到另外一个世界,因为那个世界跟这个世界绝缘的,没有死的过程是进不去的。道教没有另外的世界,不是说有另一个神仙世界,跟我们的现实世界是不沾边的。宇宙只有一个,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始终坚信的,从来不相信这个宇宙之外,天地之外还有一个其他的(世界)。
    李知白:对,儒家也谈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
    卢国龙:这个很重要,所谓生死观跟信仰形态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其实在这个问题上,不是像我们日常那样去追问道教对生是什么态度,对死是什么态度。我跟你讲一个故事,丘长春的门下有一个李志常,这个人后来也是道教的大师。因为在金元之际天下大乱,他曾经到一个村子里去化缘,后来土匪来了,那个村子里的人带着他的财物、粮食躲到一个山洞里去了。洞里呆不下,李志常就出来打探消息,被土匪抓住了,土匪就拷打他,你说出来这个村子人哪儿去了?李志常就是打死都不说。在他快要(被)打死的时候想起来丘长春说的一句话叫:“生死之际正是用力处”,说你这个人要修道,什么时候最重要?就是在那个生死之间。他想起这句话以后他咬紧牙,因为土匪已经快把他打死了。我就在我快要死的时候,生死之间交界的地方赶紧去参悟什么是道?
    李知白:是在生死之间人会产生一些很特殊的(感受吗)?
    卢国龙:别着急,等我把这个故事讲完。后来还过阳了,土匪看了以为把他打死了,结果这个人还活着。然后他就跟他师傅说,跟丘真人说,说师傅你说生死之际真是用力处,我快被人打死的时候我就努力参悟,可是我一片浑然,眼前一片漆黑,什么明白的东西都没看见,道就是哪个吗?丘长春说你搞错了,不是让你快到死的时候才去参悟什么是道,什么是超越,统一生死那个东西,我是让你参悟这个宇宙之间所以为阴阳、昼夜、生死,决定阴阳在不断此消彼息背后的那个真宰。什么东西推动了阴阳消息,推动了生死转换?捕捉那个东西,只有在这个意义我们才有可能能理解道教所谓生死观,否则其实我们还是按照这个人说我活着还是死了,我死了又是什么死亡,医学上什么叫做死亡,经过什么见地,以什么为标准,是没有脉搏跳,还是没有呼吸,还是就以什么东西,生命体征、形态,不是在这个意义上去讨论。王重阳有一幅自画像,全真祖师,在自画像提几句诗:“来自何方,去由何路,一脚不移,回头即悟。”什么意思呢?就是自己跟自己对话,自己给自己画一张像,提了几个字,你这个家伙从哪里来?死了之后去哪里去?其实想想你在万物大化之间,你一脚都没有动,你只是这个生命之前用别的形态存在,这个生命之后又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刚好中间这一段以你这个样子存在而已,只是此我变成了彼我,变成了那个我,这个是道教一个根本。道教还有一个南宗,南宗白玉蟾,也是同样追问的问题,叫“父母未生之前,此生意灭之后。”父母还没有出生的时候,不是父母还没有生我,父母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我在哪里?这个身体完全化解掉了之后,我又在哪里?道教之所以对生死很超越,因为这个宇宙是统一的,我不会漂出去,我只是改变了存在的形态,这个是它道教所说的,包括心性修炼,修什么?心性修炼修的就是这个。
    李知白:这也是庄子为什么对他的妻子死亡不是很悲伤的原因?
    卢国龙:这个才能理解道家和道教。其实修仙,性命双修,形神双修,从先秦道家以来,思想是一以贯之的。只是我们有时候在理解上,比如我们理解庄子的寓言,太着痕迹了,把它当真事。就因为它是寓言,是有寓意的,那个寓意是什么?值得我们去思考。其实道教这些有它的信仰形态,信仰形态的背后有它的一个思想逻辑,有一个理论。那个理论是什么?意境是什么?我们捕捉了这个就会发现,其实它是一以贯之,是相通的。这个里面就说并不存在,当然一个是宗教,一个是哲学,但是离了哲学就没有宗教。
    (本文转载自“腾讯道学”)
     (责任编辑:admin)